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五對輪」的傳奇身世:中國曾經的陸戰之王,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

「五對輪」的傳奇身世:中國曾經的陸戰之王,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

軍迷們都親切的稱59式坦克為「五對輪」,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讚揚。59式坦克以並不為偉岸和雄壯的身姿,曾長時間的挑起中國陸軍裝甲集團軍的大梁,雖然現在已被更大,更重,更先進的96A和99A主戰坦克所取代,但對於這位老兵,我們還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現在,讓我們掀開它被塵封的往事,了解一下59式背後的故事。

眾所周知,59式坦克中國國產第一代坦克,技術源自前蘇聯的T-54A型中型坦克,除此之外,它的生產線,工人培訓甚至生產流程,全都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進行。如果不是中蘇關係破裂,很有可能中國的坦克也會跟隨蘇式坦克的升級脈絡繼續發展下去。

1956年4月,大批蘇聯援華專家來到當時還十分荒涼的內蒙古包頭市,在他們的指導下,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坦克製造工廠--內蒙古包頭市第一機械廠,代號:617,。

1958年底,第一輛由蘇聯提供零部件,中國工人自行組裝的T-54A型坦克正式下線,全廠近萬名工人興奮至極,用紅色綢緞把它打扮的像個新郎官。此時受赫魯曉夫和中蘇關係惡化的影響,很多蘇聯專家都開始撤離,甚至還帶走了圖紙和相關數據。這給仿製T-54A坦克造成了不小的障礙。

其實對這一切中國技術人員早就在學習過程中明顯的察覺出來,他們趁蘇聯專家還沒有走之前,以及還願意傳授相關知識的情況下,抓緊一切機會來請教問題,很多蘇聯技術專家都被他們刻苦鑽研的精神的所深深感動。一次,在廠區俱樂部的周末舞會上,一名蘇聯專家問中國的同事為什麼如此拚命?這位中國工程師想了一下回答他:為了不受欺負。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技術人員通過「偷師」和自學,到1959年時已完全掌握了蘇制T-54A是全部技術細節,並且實現了批量生產。

令人驕傲的是,在1959年10月1日,32輛完全由中國自己生產的坦克,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鐵甲方陣,接受了最高領袖和全國人民的檢閱,在此之前,它還是純正的T-54A,但在閱兵之後,他被賦予了全新的,光榮的代號「59式中型坦克」。

但是定型不代表通過驗收,更不代表其性能滿足部隊需要,因此,59式坦克在1960年到1961年的時間段內,分成多個試車組,奔赴全國各地,大江南北,高原海岸,進行了嚴苛的全天候全地形實車測試。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59式坦克特別注重在東北高寒地區的性能。

就在試車期間,還出現了一次裝甲鋼原料短缺危機。赫魯曉夫一紙命令不僅調回了援華專家,還斷絕了59式坦克上急需的裝甲鋼原料。而當時中國的冶金技術非常落後,如果不能生產出合格的裝甲鋼,那麼59式坦克在敵人的炮口面前無異於紙糊的活靶子。

可是這顯然不能阻攔中國建造屬於自己的陸戰之王的決心。從1960年起,617廠和全國的科研院所和鍊鋼企業展開利用稀土元素製造強化裝甲鋼的試驗,歷經三年,到1963年終於大功告成,才使得59式坦克得以迅速,大量的生產。

當時除了包頭617廠,洛陽一拖也少量生產了一些,但主要生產基地還是在包頭,因此,包頭也被稱為「坦克城」。據相關資料顯示,59式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末,生產總數超過一萬輛,解放軍裝備使用大約六千多輛,其餘用於援助和出口,成為中國坦克走向世界的第一張名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閱無疆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軍「黃鼠狼」家族:東拼西湊的反坦利器,清一色敞篷小跑車
全彩照片真實再現諾曼底登陸,4400名盟軍士兵獻出寶貴生命

TAG:大閱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