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白茶,須趁早戒掉存茶壞習慣,這四個壞習慣,看看你都犯了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蟬鳴不停的午後,約了老友喝茶。
這位從外地回來的老友,多年未見,一邊喝茶,一邊敘舊。
喝過幾杯白牡丹後,老友取出一個捲軸,共邀欣賞。
這可是老友多年的私藏,某位清代文人在絹布上留下的墨寶。
帶上了手套後,老友徐徐將捲軸取出,小心翼翼的展開。
想來也是,上了年頭的字畫,向來嬌弱不堪,日常取出時需要倍加呵護。
字畫如此,茶又何嘗不是?
喜歡喝白茶的朋友,或多或少會在家中存上一些茶。
但有不少茶友,在平日的取茶養護過程中,沒有多加細心。
一失足之間,給存茶工作造成了不小損失。
將白茶進行長期收藏和儲存,若想存出優質老白茶,存茶習慣可要養好。
若不然,存茶壞習慣沒有及時調整,難以讓白茶安心轉化出好滋味!
《2》
壞習慣一:沒有分裝,頻繁開箱取茶
上了年頭的書法字畫,由於年份久遠,紙張纖維老化,易碎又易裂。
對於沒有裝裱的書畫,那些收藏愛好者們,平日甚少取出查看,以免不利後期儲存。
打算長期儲存的白茶,同樣要避免平日生活中過於頻繁的開箱。
原因在於,頻繁多次開箱翻擾,不利白茶的後期儲存轉化。
長期儲存白茶,在團隊陳化之下,存茶轉化效果更佳。
像是一次性購入五斤春壽眉的情況下,若是在沒有經過分裝的情況下,日常喝茶時直接往大箱子里取茶,對白茶的長久儲存而言,是不小的威脅。
一來,這樣的頻繁開箱翻擾,會打斷白茶的轉化進程,不利香氣的聚攏陳化。
二來,在多次開箱之下,容易讓箱內的茶,受到外部不利存茶因素的威脅,加大受潮變質風險。
可見,使用三層包裝(紙箱 塑料袋 鋁袋),經過層層密封后,大箱長期儲存下的白茶,不宜頻繁開箱。
若為了平日喝茶取茶方便,可以另用鐵罐、複合鋁膜自封袋進行短期臨時包裝。
根據個人平日的喝茶頻率,取出一個月內多需的茶葉量,即可。
經過分裝後的茶,需要及時飲用,才不會錯過好風味。
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可以弱化風險。
白茶儲存,根據個人喝茶需要,進行分裝,能避免頻繁多次開箱對白茶的不利影響。
大箱內長期儲存的白茶,若是為了查看儲存轉化效果,開箱的檢查的頻率不宜多,控制在一個月一次即可。
遇上潮濕陰雨天氣,要避免開箱,更能為後期存茶添保障!
《3》
壞習慣二:取茶時,手部沒有確保清潔乾燥
在白茶的儲存過程當中,有兩大怕,怕潮和怕異味。
這是因為,干度達標的白茶,在儲存上了年份後,乾燥不已。
像白茶壽眉餅,長期待在濕度控制在40%-45%的倉庫下,存上了三四年後,表面幹得起皮,有一兩葉片飛起。
這般乾燥的情況下,白茶的吸附能力極強,容易吸收周圍環境的水汽和異味。
故而,在開箱取茶時,要確保手部的乾燥清潔,方才更有利白茶的後期儲存。
夏日午後,驕陽似火,烈日灼灼。
這時若是臨時起意,想要泡杯白茶,喝茶消暑清心。
那麼,在打開包裝取茶時,要檢查雙手是否清潔與乾燥。
若剛剛吃過幾片西瓜,剝了幾個荔枝,在沒有洗凈擦乾雙手的情況下,直接開箱取茶。
雙手內余留的水汽和雜味,容易被乾爽乾燥的白茶,吸附掉不少。
這樣的取茶壞習慣若沒有及時調整,到最終,在積重難返的情況下,白茶難逃變質的厄運。
當白茶吸附上過多的水汽和異味時,自身含水量容易超標,不安分的水汽在其中進一步作用時,白茶容易受潮,生出不少水味、酸味等怪味。
另一方面,當白茶吸附上過多的雜味時,容易發生竄味。
竄出各類雜味怪味的白茶,原有的純正茶香風味不再,難以再讓人擁有愉悅的喝茶感受。
到那時,當白茶出現明顯的受潮和竄味時,再去彌補,可就為時已晚!
《4》
壞習慣三:取茶過後,沒有及時密封
儲存白茶的過程中,取茶過後沒有第一時間及時密封,這樣的壞習慣可是要不得!
畢竟,白茶在包裝大敞的情況下,失去了外層的保護屏障,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外界四處潛伏的水汽和異味,光線和雜味,會加大存茶變質風險。
在平日泡茶喝茶時,若等到燒了水,泡了幾沖茶後,再回想起白茶的外包裝,沒有密封,那可就為時已晚。
正確的取茶習慣是在取茶過後,第一時間及時進行密封。
經過三層包裝,長期儲存下的白茶,存茶數量較多,不能掉以輕心。
在開箱取茶結束後,需要及時原樣密封。
將最內層的裝茶的鋁袋,排擠出多餘空氣後,用繩子密封袋口,第二層的塑料袋中,採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密封。
到最後,將最外層的紙箱四角合上,用膠布將四周的邊緣縫隙處緊密貼合,將存茶的紙箱隔牆離地放置回原處,方才完成及時的收納。
對於鐵罐等短期包裝儲存下的白茶,若想喝到其中的絕佳風味,在開罐取茶過後,同樣要及時密封。
泡茶喝茶時,取出適量的茶葉後,將鐵罐內層包裝袋空氣排擠,用密封夾將袋口密封后,再緊緊合上鐵罐的罐口。
取茶過後,在及時按原樣包裝密封之後,再進行燒水泡茶。
將白茶儲存得當,才能喝到好茶味!
《5》
壞習慣四:將茶隨手存放,不挑環境
為了省事方便,不挑環境,將茶隨手存放在一旁,是部分茶友常有的存茶習慣。
最為典型的一點是,為了喝茶取茶方便,直接將茶存放在茶室、茶寮、或是茶桌旁。
在茶桌旁,平日常會有燒水泡茶或是直接煮茶的情況下,在燒到沸騰的情況下,水汽瀰漫在四周。
這般較多潮濕水汽瀰漫的環境下,並非適宜儲存白茶的環境。
白茶儲存,對於存茶的環境的基礎要求在於,避光、乾燥、清潔、陰涼。
存茶室內環境不宜超過45%,過於潮濕的環境,容易增加白茶受潮變質風險。
在白茶儲存過程當中,若將日常飲用的茶隨手放置,會讓茶存壞。
像是將短期存茶的鐵罐,隨手放在茶桌上。
或是一餅時不時撬來喝的白茶餅,直接裝入密封袋後,放在茶室一角。
這般為了追求簡單省事的做法,很有可能導致喝茶時,喝到存壞變味的茶。
鐵罐存茶,本身的密封效果就達不到長期儲存的要求,再將其放入水汽頻發的環境,會加大受潮風險,風味發酸又發澀。
一餅時不時撬來喝的白茶餅,在撬餅結束後,需要將外層的餅紙原樣包裝後,再放入避光的密封袋中。
若隨手一團,就直接塞入密封袋中,容易讓整塊茶餅受潮。
並且,市面上最為常見的白茶餅規格,是350克重的七兩餅。
若在一兩個月內無法飲用完畢的情況下,最為妥當的做法,是按照三層包裝的方式,選好適宜的存茶環境,將其妥當的儲存。
存茶環境沒有細心挑選,難以讓白茶舒心的度過經年風風雨雨!
《6》
存茶,只要做錯一件最重要的關鍵,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即使重新來過,許多時機也無法追回。
世上沒有後悔葯,也沒有月光寶盒,可以擁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存壞一箱子好茶,對愛茶的朋友來說,是件痛心的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存出好茶,在於日常細節處的點點滴滴。
儲存白茶,須得趁早戒掉存茶壞習慣。
任何改正,都是進步!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泡茶待客時,如何才能避免失禮,斟茶時,可要留心這7個錯誤
※在茶館喝茶,斟茶、品茶,茶桌上存在的七個暗語,你都知曉了嗎?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