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日暮途遠處,幸有凈土宗

日暮途遠處,幸有凈土宗

對於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來說,對於真正想尋求解脫的人來說,剛發心的時候,大家都是很勇猛的。像剛剛學佛的人,可能都信心滿滿,覺得自己怎麼著也得證個什麼果,開個什麼悟。但是慢慢的,走著走著,等到年紀大了,逐漸了解多了,就會發現路越來越難走,離目標越來越遠,而自己的煩惱卻一天比一天還多。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有一個成語叫「日暮途遠,倒行逆施」,這個典故出自伍子胥的故事。當年,楚平王害死了伍子胥的父親,伍子胥後來從吳國借了兵來報仇,打敗了楚國。楚平王死了之後,他還把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鞭屍。當時楚國有個君子叫申包胥,對伍子胥說:「你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呢?這種泄私憤的行為,不是做大事的人該有的。」伍子胥答道:「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我年紀大了,就像日暮途遠,過去還有雄心壯志做大事,現在反正也做不成了,索性就倒行逆施吧。

這種情況,很多修聖道門的人都會遇到。比如有的人修了一輩子,想斷煩惱,想證悟,結果到最後,到了日暮途遠這一天,發現煩惱還是一絲也沒有斷,這時他就會非常痛苦,非常絕望,最後甚至會走向放棄學佛甚至謗法的道路,開始倒行逆施。

但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提出了非常著名的「要弘二門判」,所有修行聖道門的人,只要轉過頭來,把自己所有的修行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就可以往生。這就是凈土宗的「要門」。有了這個要門,即使日暮途遠,也不用再倒行逆施,只要轉過身,走進要門,極樂世界便會向他敞開了。

張澄基先生在他所著的《佛學今詮》的最後一章「凈土今說」中這樣感嘆:「幸虧有一個凈土宗!」他說:「經過幾乎半世紀的『學佛』生涯,回顧以往,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惆悵。我的感想是:在菩提道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得到成佛作祖的成就,又有幾人呢?無論你如何努力,但限於天分及共業,今天你在菩提道上所能得到的成就多半是極有限的。這種學道不成的苦痛實百千倍於世事之挫敗,亦惟有親身經歷者才能深知其痛的。

其實,一個人是否能在「道」上有成就,大概皆是命中早就註定了吧!白居易有詩云:『人生何所欲,所欲惟兩端,中人愛富貴,高士慕神仙,神仙需有籍,富貴亦在天……』所以,一個人是否能『成仙得道』,要看你是否生而有『籍』而定了。原來求道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此自古皆然,亦何足怪?在世事上失敗了的人,可以在佛法中找到希望和慰藉;但是,在佛法中失敗了的人,卻又如之何呢?幸虧有一個凈土宗,因為任何人都能在凈土宗里找到他最後的希望和憑仗!」

禪門泰斗本煥老和尚在2010年時有一個開示視頻,當時他103歲。他說:「我今年103歲,出家81年。我本來是搞禪宗的,搞了五六十年的禪宗,用功也是禪宗,教化眾生也是禪宗,但是現在為什麼又改掉了呢?哎呀,這個禪宗啊,修了以後還要來到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現在我很害怕,因為斗諍堅固。所以我現在告訴你們,我要去見阿彌陀佛。我現在一心一意地念阿彌陀佛,白天晚上都要念阿彌陀佛,非見阿彌陀佛不可。」大家看,連本煥老和尚尚且有「日暮途遠」的一天,要求生極樂,何況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聖道之路,日暮途遠。如果不想倒行逆施,最後只能回心轉意,進入凈土宗的要門,把所修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但是,凡夫所修功德都是雜毒之善,往生不定,不如專念佛號,靠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往生凈土——這就是「要弘二門判」中的「弘願」,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從要門轉入弘願之後,就必定往生,萬修萬人去,這才是阿彌陀佛真正的大雄大力、大慈大悲之體現啊。

無論是否學佛,每個人都會有「日暮途遠」的那一天。請大家牢牢記住:日暮途遠處,幸有凈土宗!

作者:佛新居士

錄讀:佛平居士

轉自:「 i善導書屋」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純粹的凈土法門》之十四:往生問答:有疑心怎麼辦?
佛光只照念佛人

TAG:凈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