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鮮為人知:沙特曾是小麥出口國,如今卻淪落到用石油換淡水的地步

鮮為人知:沙特曾是小麥出口國,如今卻淪落到用石油換淡水的地步

沙特,位於阿拉伯半島,因地處沙漠,且境內沒有一條河流、沒有一處湖泊,加上全年降水量極少,導致這個國家要想發展農業變得極為困難。不過,你千萬別以為此國的農業會因為惡劣的自然環境而停滯不前。

相反的是,沙特依靠石油帶來的巨大財富,硬是讓自己這個沙漠王國曾經成為了小麥出口國,這也是鮮為人知的事實。不過,也因為大力發展農業的緣故,如今的沙特卻淪落到了用石油換淡水的地步,可悲可嘆!那這是怎麼回事呢?

眾所周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農業是一切產業的基礎!因為農業弄不好,百姓就沒飯吃,百姓沒飯吃就會起來造反推翻現有政府。假使一個國家的糧食無法做到自給自足,最好的辦法不是進口,而是大力大發展本國的農業。

畢竟一個國家把自己的口糧全放在他國是極為不妥的!而當時的沙特,就處於這種狀態之中。為此每年要花掉大量的外匯進口糧食不說,還時常受敵國制約和阻擾。為了解決自身因口糧不足在國際上帶來的底氣不足,沙特在上世紀70年代決定大力發展本國農業。

沙特政府有這種決心是好的,可是要發展農業,主要還要解決兩大問題:可耕地不足與水資源匱乏。對於前者,沙特政府只用了一招便解決了:向農民和農業公司無償提供荒地,鼓勵他們開墾新耕地,並提供巨額補貼,還免費提供農業專家、技術和肥料。

而對於水資源匱乏,這就是不是一項政令便能解決的問題了。畢竟單靠一個公司或者一戶家庭,倘若不解決水資源匱乏問題,根本沒法在沙漠上發展農業。在這種情況下,沙特政府提供了兩項解決方法:海水淡化和抽取地下水。

海水淡化相對而言,是淡水來源最為豐富且持續的方式,然而由於能耗極高,且需要大量資金與技術。所以,即便是世界上著名的富國沙特也難以支撐,吃不消。因此,沙特政府在發展農業時所用的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地下水的抽取。

據相關資料記載,沙特每年產生的地表水總量平均為20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大約有5000多億立方米。這兩個數字看起來是非常的大,但是,5000多億立方米的地下水是屬於不可再生的「化石水」。也就是說用了之後,就會永遠的消失,再也不可能再生。

因此,沙特每年能夠使用的淡水撐死也就20億立方米。就這麼點水,給人們在衣食住行中用一下就沒了,怎麼還有剩餘拿來發展農業呢!海水淡化成本很貴,靠地表水也不現實。沙特政府要想發展農業,就只能拚命的抽取地下水了。

為了獲得更充足的淡水,用以發展農業。沙特政府對全國地下水結構進行的全面調查勘探基礎上,共打了自流淡水井4萬多眼,使淡水井增至9.3萬餘眼。有人有地有錢有技術,還有淡水,沙特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農業大改造。

他們把從淡水井抽出來的地下水通過中樞灌溉系統,配合機械化設備,在沙漠中強行澆灌出大片農場。巨額的補貼,先進的農業設備和管理技術,讓沙特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增。這也讓沙特的小麥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除了完成了政府早期的目標(自給自足),而且還出現了大量的小麥產能過剩。譬如,1986年,沙特小麥大豐收,由於當時沙特本國的小麥年消費量僅90萬噸,約100萬噸小麥被低價出售或作為援助直接饋贈給發展中國家。

1989年,沙特的小麥產量達到350萬噸,比五年前增加了2.5倍之多。到了1992年,沙特的小麥產量更是攀上最高峰,達到410萬噸,是世界十大小麥出口國之一,出口量可以滿足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巴林、阿曼和葉門的需求。

可是,由於沙特過分的抽取地下水來發展農業,時間一久,弊端終於出現了,淡水危機也再次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擴張使得地下水抽取超標,部分地區水位下降高達一百多米,地下含水層幾近枯竭,越來越多的水井乾枯,沙特地下蓄水層的水被迅速耗盡。

而且,由於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抽取地下水導致水位的下降引起了海水的入侵與地面沉降,這使得土壤鹽鹼化程度越來越高,年復一年導致農作物減產,得不償失。鑒於這種情況,沙特政府決定壓縮用水總量,並限制打深井開採地下水。

為置換不可更新的地下水的開採,同時保障正常的用水需求。沙特政府如今不得不依靠賣石油得來的巨額財富,來建設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工程,成本之高令人咋舌。這也讓沙特淪落到用石油換淡水的地步。(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袁說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皇后想扶持穆斯林藩王做中國的皇帝,幸好沒成功
一張由越南人畫的中國假想地圖,暴露了他們的狼子野心和居心叵測

TAG:袁袁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