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習《曹全碑》應注意的問題
文章摘要:此碑的藝術風格以秀為主,同時又極具骨力,在臨習時,就應表現其挺拔的一面。點畫宜寫得豐潤,避免枯瘠。行筆多提按頓挫,筆勢圓熟瀟洒,用筆不宜過於澀滯,用墨不宜太干。
此碑的藝術風格以秀為主,同時又極具骨力,在臨習時,就應表現其挺拔的一面。點畫宜寫得豐潤,避免枯瘠。行筆多提按頓挫,筆勢圓熟瀟洒,用筆不宜過於澀滯,用墨不宜太干。結構方面應注意其重心變化規律,疏朗和緊密相映成趣,結構變化力求豐富。在筆的選擇上,宜採用羊毫筆,這樣可較好地表現出其線條剛柔相濟、圓潤豐腴的特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臨習時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筆畫都應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筆要慢一些,中段要快一些,然後再追疾、澀的結合。
臨習初期以忠實於原作的特點為主,要對原帖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和認真的體會,重點放在用筆中的「藏鋒虛勢入紙」和「藏鋒實勢入紙」的比較訓練上。訓練時要求筆法精到,一絲不苟,認真揣摩結構,注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結構訓練要正確地把握其特徵,不可馬虎了事。
在臨摹時必須有鑽探精神和攻堅毅力,先約後博,再由博返約,才可獲得成功。千萬不可朝秦暮楚,見異思遷。根基未固,卻忙於創造,此乃學書之大忌。
結構特點
《曹全碑》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橫勢,間有長、方結體,橫向開張流暢,縱向含蓄穩健,從而使結構顯得雍容大度、飄逸多姿。《曹全碑》結體之舒展、用筆之放縱、意態之醇美,體現了書家於動蕩中求穩定,於自由中見奔放的藝術匠心和創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氣。該碑飄逸風格的獨特個性與具體內涵,遠非其他漢隸所能比擬。
在具體分析《曹全碑》的結構特色之前,我們先談談臨習該碑結構應注意的問題。
寫好《曹全碑》的結構應做到「縱橫佔位力求准,呼應筆勢應分明」。「縱橫佔位」是指每一筆畫所處位置以及縱向和橫向各佔多少位置。筆畫所處位置不同,則縱橫各占的位置也不同。吃准縱橫佔位和寫好結構有直接的關係。然後再理清各個筆畫或部位之間的呼應關係,同時還必須看清筆勢,並能在筆下表現出來。
依照此法來臨《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種用筆之方法,臨習效果十分顯著。但此前首先要認真讀帖,即觀察字帖一定要細緻,從每一筆到整個字的面貌都要熟記於心。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觀察細緻入微,注意字帖中的點畫結構安排,行筆提按、轉折或方圓一一默記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體的風格,提高欣賞能力。這是臨帖的第一步。
其次,觀察字要准。正如王羲之所說:「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而下筆前要動腦子,用心思揣摩所寫字的長短、斜正、粗細、轉折、提按及其間架結構的安排,並牢記於心,下筆才能準確無誤。
第三,運筆要穩。即書寫過程中行筆要穩當,力送筆端,下筆要做到胸有成竹。這就要求臨習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只有反覆地練習,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運用自如。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資料來源網路,為傳播而發
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王震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