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雷鋒網 AI 掘金志按:7 月 12 日-7 月 14 日,2019 第四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於深圳正式召開。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

在大會第三天的〖智能商業專場〗,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CEO助理肖利華,京東零售首席科學家兼技術副總裁胡魯輝,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數據挖掘實驗室主任胡俠,蘇寧零售技術研究院院長王俊傑,TCL研究院 (香港)研究所總經理俞大海,擴博智能CTO柯嚴先後登台發表精彩演講,分享了各自對智能商業的理解與實踐。

其中TCL研究院 (香港)研究所總經理俞大海以《AIxIoT-TCL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製造的應用》為主題,分享了TCL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實踐與經驗。

俞大海介紹,製造行業的數據極其不平衡,正樣本多,負樣本少。用傳統機器學習的做法訓練模型效果非常差。TCL的做法是用生成對抗網路去模擬真實的生產環境,產生更多的負樣本,然後通過強化學習去訓練模型。

他指出,現在行業的通行做法是在已有的業務流程上去應用人工智慧,效果比較有限。因為現有的業務流程是為人服務的,未來我們也可以嘗試去設計一套為機器學習服務的業務流程。

俞大海還提到,很多工廠不便把數據上傳到公有雲,但在私有雲上做人工智慧的應用成本又太高。這個問題可以用邊緣計算來解決,先在邊緣端處理數據,只將特徵信息上傳至雲端,甚至直接在邊緣端實現某些功能。

以下是俞大海的全部演講內容,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非常高興能來這裡分享我關於智能製造的經驗。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製造的應用實踐」。為什麼要強調「應用實踐」呢?因為智能製造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可以專門開一個這樣規模的論壇來討論。智能製造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想必在座各位都很熟悉。無論中國的智能製造2015還是歐洲的工業4.0,內涵都非常接近。所以我今天不給大家科普,而是聚焦我們在一些應用上的實踐。

智能製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人工智慧在製造行業的應用,並不像它在安防、零售這些行業那樣立竿見影。因為製造領域的流程從數字化和信息化的角度來說非常複雜。

人工智慧可以在製造領域起到怎樣的作用呢?過去很多年我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嘗試,尤其是TCL,在過去十年里下了很大功夫。我來自TCL研究院,我們聚焦的是人工智慧可以為生產、檢測等環節帶來哪些改變。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的一些實踐和對於未來趨勢的思考。

提到TCL,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電視,但其實我們不光做電視。TCL有兩大事業群:第一個是智能終端和新興業務版塊,包括剛剛說到的電視,目前我們已經超過LG做到了全球第二,僅次於三星;此外我們還有手機和家電,比如黑莓、阿爾卡特等品牌都是TCL旗下的。第二個是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版塊,我們在這個領域探索得非常深入,位居先進位造行業的一線陣營。半導體顯示跟傳統的組裝、OEM行業不一樣,它屬於精密製造,對自動化、信息化程度的要求非常高。這給我們發展智能製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簡單介紹下我們研究院的技術布局,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人工智慧及大數據;二是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後者包括材料的研發和製造;三是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TCL在全球擁有香港、歐洲、美國、西安、武漢和深圳6大研發中心,有很多的科學家和演算法工程師共同為TCL的新材料研發、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服務。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下圖是我們一些具體的研究方向,基本涵蓋了所有人工智慧相關的技術,無論是圖像識別、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建模,還是NLP、ASR等。其中部分是為智能終端服務的,包括電視、手機、智能家居等。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下圖展示了我們智能製造的物聯網平台。我們有自己的工業雲、大數據云、IoT雲,以及人工智慧平台。後者在TCL的工業物聯網中可以提供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NLP、BI等能力,服務於我們的智能工廠、供應鏈、市場前端甚至研發。這裡面的每一個板塊都有很多內容可講,這裡不展開敘述。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下面這張圖展示了我們的AI服務。最底層是我們團隊在過去五六年里積累的各種能力,可以整合成一套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進行統一輸出,也可以輸出給第三方平台。這套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可以移植和轉化到不同的應用場景當中。我們知道人工智慧是由非常複雜的演算法組成的,要把它運用到具體的場景中就必須進行移植和轉發。我們的這套方案可以完美應用到應用層的各個產品中,包括手機、電視等等;這是我們獨有的優勢。

工業物聯網做為TCL的一個產品,不僅服務於自身,也可以輸出給上下游的合作夥伴。我們提供的除了雲端解決方案,還有邊緣端的解決方案,不同的演算法和技術都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形成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接下來分享一些具體案例。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多案例,比如跟中國最好的電池企業和整機生產代工企業合作,去提升他們的製造能力。但我覺得半導體顯示行業是TCL探索非常深的一個領域,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由於時間關係,就只以我們自己的工廠舉例。

首先回顧一下TCL在半導體顯示領域的投入。2009年我們投建了第一家半導體顯示工廠,迄今剛好十年。目前TCL一共有8家半導體顯示工廠,3家在深圳,2家在武漢,還有2家在建,一家剛剛立項。半導體顯示通俗來說就是顯示屏,我們的產品線覆蓋了大大小小各種電子設備的顯示屏,也包括柔性屏。已經投產的5家工廠,T1、T2、T3都是智能製造2025的示範單位。

我們在建這些工廠的時候就想得非常遠,怎麼把智能製造做到最優。2016年開始,我們對所有工廠陸續進行了自動化和數據的改造,目前改造工作已經全部完成。2017年至今,我們成功搭建了物聯網平台,依託這個平台,所有工廠都能夠收集、管理和分析我們想要的數據,真正做到了可視化。去年開始,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也進行了很多時間,逐步收穫了成效;預計明年我們將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所有工廠。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在智能製造領域,我們關注三個核心部分:

一是IoT平台。如果你的工廠足夠自動化,信息化程度很高,精益化管理也沒有任何問題。你想讓它真正走向智能化,就必須發展IoT平台。因為你的數據是多維度和多模態的,如果沒有IoT平台採集數據,讓它和機器相關聯,後面的智能化是無法實現的。這對工廠提出了很大挑戰。

二是大數據平台。大量數據湧進來,可能有些有用,有些沒用,怎麼對數據進行清洗和管理,把數據轉化成服務,這一點非常重要。

最後才是人工智慧的平台。用數據結合生產流程去提供智能化的服務,幫助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為什麼要智能化?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所有製造企業面臨的最根本問題,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三是產能和良率達到最優的平衡狀態。之前精益製造要解決的是這些問題,現在的智能化也是。

其中的挑戰非常大。智能製造流程複雜,通過精益製造和自動化我們已經把產能和良率提得很高了,但任有進步的空間。智能化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依託各個設備產生的數據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優化,以數據為驅動,實現高效的管理和精準的判斷。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總而言之,製造業需要解決三個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良率。具體怎麼做呢?下面用兩個案例為大家解答。

下面這張圖展示了我們工廠的一條生產線,它大概包含了20道工序,每天會產生70萬張圖像。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圖像,在保證產品的情況下提高良率。怎麼做呢?

過去我們人工總結了100多種缺陷,派10個人三班倒(也就是30個人)來檢查這些圖象,如果發現問題就進行修補。剛建廠的時候這種方法還是很有效的,使得我們在同行中的良率非常高。但隨著產能和良率的提升,我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做了,一是成本非常高,二是人工的方法已經很難再提升了。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我們是怎麼做的呢?用深度學習技術去分析機器產生的大量圖像,這個過程並不複雜,很快就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過去的人工流程用了5年時間總結經驗才達到比較完美的效果,現在我們用人工智慧技術一年就把它替換掉了,而且效率還更高。

不需要再人工總結問題和標註,而是讓機器從上百萬的圖片中自動學習,就可以找到自動找到這些缺陷,而且還能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原來需要10個人,需要只要一個就行了,他只要保證機器不出大的問題就可以了。

由此甚至還產生了一些邊際效應。通過長期的數據積累和自學習,我們在某些環節提前就能發現問題,不必等到良率出問題了再去解決。我們甚至可以提前一到兩個小時預警,把問題扼殺在萌芽期。因此我們的檢測效率提升了20%,同時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再看另一個案例。剛才我們說的是用演算法檢查產品的缺陷,下面談談怎麼用數據和演算法去發現生產流程中的問題。以前這件事情完全依賴於專家,需要一個幹了十多年的老工人去判斷哪台機器出了問題。以前我們覺得這個事情AI做不了。後來才發現不是,因為人的經驗也是一個數據和知識積累的過程,只要把知識和信息數據化,讓演算法在流程和數據之間尋找相關性,就能夠做到。

下圖是傳統的深度學習或機器學習的做法。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建模,對大量的數據做分類或回歸,從而找到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分類預測。這種做法對數據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數據非常乾淨,還需要人去做標註,把人的知識轉化過來。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但我們不這樣做,我們用對抗生成網路,用歷史數據去生成一個環境,模擬數據產生的過程,讓數據更貼近真實情況。為什麼要做這個呢?因為生產製造行業的數據極其不平衡,正常的數據非常多,負樣本非常少,可能99%都是正樣本。如果單純用這些樣本分析,效果非常差。如果我模擬一個環境,就可以讓他在線下學習,就像下圍棋一樣,讓機器跟自己下3000萬盤棋。這樣就會產生更多貼近真實情況的負樣本,我們把它用於強化學習去訓練預測模型。這個預測模型可以根據你的任務去調整,最終得到想要的效果。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舉一個Pump壽命預測的例子。這個工作以前完全靠人的經驗,沒有幾年產線工作經驗的人做不了這個。人工檢測,稍微判斷失誤就會導致停機,停機一個小時,將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損失。我們現在用機器學習做,一次停機都沒有。而且還是提前預測它的健康壽命,提前進行維護和維修,保證它絕不宕機。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前面介紹了TCL在工廠里應用人工智慧的兩個案例,下面再分享一些我們的經驗。

人工智慧在工廠里可以做到什麼?我覺得有三項: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還會發生什麼;這是我們已經在實踐中證明過的。我們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把人工智慧應用到這些環節。過程中有不少的挑戰,因為我們面臨著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如何把數據和人工智慧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其價值,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命題。

此外,人工智慧能不能做決策,能不能做認知智能,怎麼去做,這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從實踐來看,我們暫時還沒有做到,但這是不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呢,會不會出來一些新的應用。

還有知識圖譜。我們調研大量製造業企業後發現,知識圖譜對智能決策和智能預測非常關鍵。沒有知識圖譜,說明你對自己的生產工藝流程並不了解。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建立自己的知識圖譜,不是畫出來的文本,而是真正數字化的知識圖譜。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我們的實踐證明,深度學習非常好用。未來它能不能跟自動化學習或者強化學習結合起來呢?從我們的時間來看,這是有效果的。我認為這個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數據方面,有標籤的數據實在太重要了。即使我們做了一些自動化學習的方案,也仍然很依賴有標籤的數據,有標籤的數據越多,對效果的提升就越快。

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把人工智慧加到已有的生產流程中去,它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不能發揮全部價值。於是我們開始思考,現有的生產流程是不是可以改進呢?改變生產的整個框架和流程,把人工智慧作為一個核心部件放進去。因為現有的流程一開始就是為人服務的,如果人工智慧有效,是不是可以專門為它去設計一個流程呢?我想不只是智能製造,在零售等其他領域這個問題也同樣值得思考。

另外,我覺得邊緣計算將是人工智慧的關鍵。很多企業——尤其是工廠,很難把數據上傳到公有雲,他們都有自己的私有雲。但是如果所有東西都在私有雲上做,成本太高了,這時候邊緣計算就可以發揮作用了。我們希望未來的人工智慧不需要把所有數據都上傳到雲端,而是在機器端就已經處理了,只上傳一些特徵信息,甚至某些功能直接在機器端就能實現。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最後插播一則小廣告。TCL跟香港大學合作成了一個人工智慧聯合研究中心,我們投入了很多資源,也獲得了香港政府和香港大學的大力支持。希望有志於人工智慧的朋友可以跟我們聯繫,尋找合作的機會。TCL開放了13個項目,包括智能終端、智能製造、半導體顯示材料等,我們將提供自己優勢,比如數據和應用場景,歡迎大家來合作。

TCL研究院俞大海:我從智能製造實踐中總結出的幾點經驗丨CCF-GAIR 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IoT和它的兩任「女友」在憋什麼大招?
曾奪世界破解大師的360後悔了,老周:出去秀便宜了美國人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