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打壓太子李亨的套路有多狠?兩位重臣被殺,肅宗被迫休妻
這是《長安往事》系列第2講,本組專題的目的是藉助史料梳理出大唐由盛轉衰的原因,我們知道一個時代的更迭除了來自外部的壓力外,更多地是內部的矛盾。唐玄宗開創的「開元盛世」使得大唐成為當時諸多國家學習、仰望的對象,可到了他執政的後半期卻開始昏招屢出,一手好牌生生被打得稀爛。
1、奸相李林甫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角李林甫,便是唐玄宗這一套昏招中,最有力的配合者。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第一奸相,上位之初便害死了唐玄宗三位兒子,其中包括唐肅宗之前的太子李瑛。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其實該好好感謝一下這位大唐的宰相大人的,正是因為他的操作:野無遺賢事件,全國沒有一個才子入選;王忠嗣事件中,這位入得了大唐最牛將軍排行榜的四鎮節度使被弄下台;太子李亨事件中,邊將皇甫惟明和御史中丞韋堅接連被害……
這些事件都說明了一件事情:李林甫手段相當強!
唐玄宗在蜀中論相時,給事中裴士淹談到李林甫這個人唐玄宗怎麼看待時,玄宗這樣評價到:「子妒賢疾能,舉無比者。」
裴士淹又問道:「陛下誠知之,何任之久邪?」
這句話的意思是陛下既然早就知道李林甫是這樣的人,為何還要長久放任他為所欲為這麼久呢?
這一次,唐玄宗沉默了。但成年人的世界裡,沉默又何嘗不是一種答案呢?
《舊唐書·李林甫傳》:帝之幸蜀也,給事中裴士淹以辯學得幸。時肅宗在鳳翔,每命宰相,輒啟聞。……至林甫,曰:「是子妒賢疾能,舉無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誠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默不應。
唐玄宗的沉默里,有些心酸、有些緬懷、有些落寞,這是一代皇者的落幕——屬於他的時代過去了。
2、靜安司前,李林甫坑殺李亨第一招:敵人的蜂蜜比刀劍還毒
咱們也不必再糾結唐玄宗的沉默,我們把時間、地點放到天寶五載上元節時的景龍觀吧,唐玄宗、李林甫和太子李亨之間的問題都會在這一刻得到解答。
聽到上元節是否聯想到了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再爆料個內部消息,這景龍觀不是別處,正是劇中靜安司的選址。只是對於李亨來說,同樣是九死一生的劫難,這一次他卻沒有李泌、張小敬前來解救。
太子李亨的到來很有意思,他不僅沒有帶什麼僕從,趕來的沿途中,他還是一副行色匆匆、小心翼翼的模樣。
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可以讓太子這樣的身份,小心成這樣?
因為參與這次集會的人有兩位,一位是手握兵權的邊將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另一位是太子妻子的兄長韋堅。
見面的順序並不是三人同時相見,而是太子先見的韋堅,而後皇甫惟明又與韋堅在景龍觀相見。
《舊唐書·李林甫傳》:會正月望夜,皇太子出遊,與堅相見,慎矜知之,奏上。上大怒,以為不軌,黜堅,免太子妃韋氏。《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一》:會正月望夜,太子出遊,與堅相見,堅又與惟明會於景龍觀道士之室。
這種事情,換成其他人,都沒什麼大不了,但如果是李亨來做偏偏就不行了。
李亨身為太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很敏感,哪怕這次只是普通朋友之間的見面。可換到太子身上就很容易傳出這樣的信息:太子結交將軍,並且利用妹夫拉攏大臣。
二者中,無論哪一點,傳出去給別人的印象都是——太子要謀反嗎?
因為唐朝這種傳統委實不少,唐玄宗本人就利用這點殺死了自己二兒子原本的皇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在內的三個兒子,所以,他是非常敏感這種事情的。
李林甫知道得很清楚,他知道太子的小心、知道唐玄宗的忌憚,一位知人心又擅長耍陰招的敵人是非常可怕的!
李亨太子的這次和韋堅見面的事情,就被他利用了起來,他說出了唐玄宗最擔心的一個猜測:皇甫惟明和韋堅這次見面是「欲共立太子」。
李林甫做這出莫須有的事情時,還注意了一個小細節,為了增強自己說這話的可信度——最先上奏書的人是何李林甫關係很僵硬的御史中丞楊慎矜寫的。
《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一》:慎矜發其事,以為堅戚里,不應與邊將狎昵。林甫因譖堅與惟明結謀,欲共立太子。
大家看到這封奏摺的發信人是何李林甫關係不太對付的御史中丞,怎麼會想到這是他的陰謀呢?
楊慎矜這位忠於律法、剛直不阿,素來不依附李林甫的人,卻偏偏因為自己性格的原因,被李林甫利用做了一次刀子(楊慎矜這樣的人,非常重視規矩,李林甫只需要讓其他人無意中讓楊慎矜發現韋堅違紀的事情,他自己都會出於正義感去上奏)——這就是李林甫的高明之處,藉助敵人的刀子殺死自己的敵人。
李林甫欲殺太子,此前為了提高計劃的成功率,他便假意為太子妻兄升職,讓韋堅在朝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不知道的人,還會欣喜這天上掉下的餡餅,但這可是李林甫這位「口腹蜜劍」的男人給予的餡餅。
能吃嗎?不能!
但韋堅吃下了,李林甫接下來的事情便是等待這招「捧殺」出奇效了!
俗話說,人站得越高,接觸的東西越多,也越容易被抓住漏洞。李林甫便時刻差人盯著太子一夥,就是為了讓他們犯錯,天寶六載的景龍觀只是導火線罷了。
真正可怕的,還是這個懂人心損招多的李林甫!
這一次事件後,韋堅和皇甫惟明都被貶謫,失去權勢的他們也在不久後被李林甫殺死。
而最關鍵的太子李亨這邊,唐玄宗的做法卻是敲打為主,並不像對李瑛那樣,直接下殺手。
李亨為了自保,主動請求和韋氏離婚,讓她出家為尼去了,唐玄宗表揚了太子的做法。
《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一》:太子懼,表請與妃離婚,乞不以親廢法……然上素知太子孝謹,故譴怒不及……後數日,堅長流臨封,適之貶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韋斌貶巴陵太守,嗣薛王琄貶夷陵別駕,睢陽太守裴寬貶安陸別駕,河南尹李齊物貶竟陵太守,凡堅親黨連坐流貶者數十人。
值得玩味的是,唐玄宗整件事情中的立場都是坐視旁觀,擺明了想要藉機削弱太子勢力的想法。這處置方式中,有兩點很有趣:
一、上素知太子孝謹,故譴怒不及;
二、誅殺、流放太子勢力核心成員。
刀是李林甫準備的,默許這一切的卻是唐玄宗本人,從這種角度上來講,他既喜歡李林甫阿諛奉承,也喜歡藉助李林甫去做些自己不好直接出手的打壓太子之類的行為。
李林甫的狠,在於他抓住了唐玄宗的心,知道自己做的這一切皇帝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太子李亨其實相當於和唐玄宗、李林甫兩座大山博弈,只是李林甫的目的是要他死,而唐玄宗是想架空他。
太子和李林甫的第一次鬥爭,就在太子的完敗中收場,而這,僅僅是一切的起點……
《長安往事》第二章到此結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日一更,明日再見。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為何康熙要兩立兩廢太子胤礽?兩次廢立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長安十二時辰里曹破延是怎麼發現崔六郎身份的?真是動物不叫?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