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留學時放棄博士學位,去玻璃廠當技術員

「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留學時放棄博士學位,去玻璃廠當技術員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作者:王瑞濤

「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留學時放棄博士學位,去玻璃廠當技術員

我是央廣記者王銳濤,今天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勛的故事。

王大珩,「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傑出的戰略科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光學之父」。

董保存:今天我們講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大珩的故事。1936年,王大珩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一年之後,盧溝橋事變爆發,王大珩說:「你們沒有體會過那種當亡國奴的滋味,這讓我一生難忘。」

1938年,王大珩在武漢考取了赴英國留學的資格。在英期間,王大珩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技術光學院實驗室學習。在這個光學實驗室里,他學習了用於製作顯微鏡、照相機、攝像機、攝影機等設備的光學玻璃的理論知識。當時,光學玻璃的研究製作技術被英國政府嚴格控制。後來,在王大珩開始著手寫博士論文時,他做了一個讓所有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決定,就是放棄馬上要到手的博士學位,到一家生產玻璃的企業去當一個技術員。

當時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王大珩做出的選擇。多年以後,王大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說,學習要知行合一,不能只懂理論,不懂實踐,之所以放棄博士學位去工廠當一名技術員,是因為這家英國公司是當時最大的光學玻璃製造企業,自己可以在那裡學到真正的製造技術。

【王大珩】中國有句古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是抱著這種精神去的,這是給我一個很重要的機會。當時,光學玻璃這個行業在國際上被認為是具有保密性的,我去的時候還被約法三章。

董保存:1949年的3月,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和安排下,王大珩終於回到了祖國,到了東北解放區。他回國時帶回來一台儀器,這台儀器叫V稜鏡精密折射儀,它可以快速測量出某種玻璃的光性精確度。這個儀器的專利屬於英國的昌司公司,而發明人就是中國人王大珩。

1950年秋天,王大珩突然接到了清華大學的同窗好友錢三強寫來的親筆信,信上只說請他到北京來一趟,有要事相商。錢三強見到王大珩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大珩啊,你還想做光學玻璃嗎?」他說:「怎麼不想啊,我做夢都在想光學玻璃的事情。」 錢三強說:「中科院要建一個儀器館,我想推薦你去挑這個擔子,你願不願意?」在王大珩看來,這是他夢寐以求的。1951年2月,王大珩領到了籌建儀器館的第一筆經費——7000斤小米。兩年以後,中國科學院的儀器館在長春正式成立了。王大珩帶領同事用五年的時間,在這裡做出了當時對中國科技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八大件一個湯」,包括大型電子顯微鏡、高溫鏡像顯微鏡、萬能工具顯微鏡、多倍投影儀、大型光譜儀、晶體譜儀、高精度經緯儀、第一台光電測鏡儀等八種有代表性的精密光學儀器和一系列新品種的光學玻璃。那時,西方世界對我國進行了全面封鎖,因此,對中國科技的發展而言,王大珩帶領光機所研製出的每一件儀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那時,在中國的科學界、光學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缺什麼東西找王大珩。」這就是王大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所處的地位。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王大珩帶領團隊研製成功多種大型光測設備,為原子彈爆炸、導彈發射、氫彈試驗、人造衛星上天等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王大珩所主持研製的光學儀器成功採集到核爆區域的一手影像資料,為今後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試驗數據。

董保存: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很多人都見過那張巨大蘑菇雲的照片。那麼,這種影像是怎麼記錄下來的?是誰在什麼條件下冒著生命危險記錄下來的呢?當時,為了避免受到核輻射、核衝擊波、放射性沾染的威脅,所有人員必須在爆炸點60公里以外的地方,不可能有任何人在如此近的距離下拍出如此逼真的影像來。這些影像是來自一些特殊的攝影儀器。它們就布置在離核爆點很近的地方,可以在強烈的核輻射環境下快速拍攝。那時,不論出多高的價錢,沒有人會賣給中國這樣的設備。這台拍下中國第一次核爆所有場景的儀器正是在王大珩院士主持下研製成功的。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歐洲、日本等相繼提出了加速發展高科技、把控經濟技術未來發展趨勢的戰略計劃。為了緊跟世界新一輪科技進步的潮流,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4人在1986 年初聯名致信黨中央,提出了著名的「863」計劃。

董保存:說到王大珩,就必須提到著名的「863計劃」。這個「863計劃」起草人就是王大珩。時至今日,「863計劃」碩果累累,使得中國科技水平和世界的差距明顯縮小,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而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所以,王大珩不僅僅是一個光學科學家,而且是一位戰略科學家。對於這樣一位戰略科學家,我們黨和國家給了他很多榮譽。面對各種各樣的榮譽,雖然已是病重卧床,王大珩還是給單位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充分展示出王大珩的偉大人格。王大珩寫道:「如果說我是中國光學事業的開拓者,或者說是中國光學事業的奠基者之一是可以的,但是,絕對不要給我戴什麼中國光學之父的帽子。」這是一個偉大科學家對待榮譽的態度,這些科學家永遠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楷模。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奇遇!一位古代將軍穿越到了現代戰場……
美國欲開闢北極新港口對抗俄羅斯,或引發新一輪博弈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