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是人生贏家,是不是仁義之人呢?看他對公孫瓚做了什麼事

劉備是人生贏家,是不是仁義之人呢?看他對公孫瓚做了什麼事

東漢末年的戰亂對百姓來說是災難,但是卻給了天下英雄展示自己的機會。劉備原本就是一個底層群眾,但是也在這場亂世中成就了一番霸業。想必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劉備就是典型的正人君子,是道德的楷模。那麼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這樣嗎?

在一個偶然機會中,毌丘毅招募的時候,剛好有劉備去參軍。接著又去招募軍隊,恰好在下邳碰到了賊人,劉備立了大功。但劉備運氣並不咋樣,在和叛軍戰鬥的時候,沒有多久就拜了,還把城池給丟了,最後只得逃亡,去投靠好友公孫瓚。熟知歷史的都知道,兩個人關係親密,都是師從盧植。求學結束以後,公孫瓚憑藉一已之力在北方獲得了一席之地。

對於同師門兄弟的投奔,公孫瓚自然是很樂意給他幫助的。在公孫瓚的幫助下,劉備也成了一方太守,有了打響自己名聲的機會。從最開始的狼狽,再到如今成為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公孫瓚的幫助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那麼一向以仁義著稱劉備到底是怎樣回報公孫瓚的呢?最基本的層面,他應該對公孫瓚的事業多上心,但是他沒有。實際上,劉備的所作所為並不能稱之為仁義。當時的他並不想久居公孫瓚下,所以在公孫瓚手下辦事的時候,劉備並沒有全心為他考慮。

首先,他挖走了趙雲。也許在公孫瓚手下,趙雲並沒有很高的身份地位,但是公孫瓚本身也並非那種不識人才之人,只不過趙雲剛來沒多久,公孫瓚還沒有發現趙雲的過人之處,等到發現的那天,肯定會重用。在如此情況下,劉備發現了趙雲的才能,就像把趙雲招募到手下,於是經常和趙雲接觸,最後把趙雲拉到自己手下。當時的公孫瓚正是和袁紹鬥爭的關鍵時刻,著急用人,劉備這樣做和挖牆腳沒有什麼區別。公孫瓚後來敗給了袁紹,一方面是失去了民心,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手下沒有能打仗的猛將。

再者,公孫瓚被劉備給拋棄了。要是拉攏趙雲,兩個人一塊為效力公孫瓚也還行,但是劉備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那麼單純。此外,劉備手下的千餘人也是在公孫瓚的資助下招募而得,從名義層面講,這些人隸屬於公孫瓚。

原本公孫瓚派劉備出征,是讓他幫陶謙對抗曹操的,陶謙將自己軍中的四千士兵撥給劉備以後,不料他拋棄了公孫瓚,到了陶謙這邊。的確,此刻的公孫瓚和陶謙是盟友,但是在沒有得到公孫瓚允許的情況下,劉備就擅自投靠別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不厚道的行為。

公孫瓚輸給了袁紹,被曹操打敗以後,劉備投靠了袁紹,在這個亂世當中,劉備左右逢源,得到了「仁義」的美名的同時也增強了自己的實力,的確可以稱之為人生贏家。看了這些,你是否還認為劉備是個仁義之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小記 的精彩文章:

王勃的絕筆詩,用一詩寫一生,逃過生死劫,靈魂飄零,唏噓一生
魏延並非五虎將,為何深得劉備器重?他身上具備兩大亮點

TAG:春秋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