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脈診密碼:為什麼在給患者把脈時,醫者需要調整好氣息與心態?

脈診密碼:為什麼在給患者把脈時,醫者需要調整好氣息與心態?

在診脈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需要醫者先把自己的氣息調勻,這樣在給患者診脈的時候才能正確的判斷。這個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常以不病調病患」的說法,這個原則是在告訴我們,在診斷疾病的過程中,是需要調整好氣息和心態的。

為什麼要調整好氣息?正如脈學宗師李延昰所說,「蓋以醫者無病,氣靜息勻,用自己之呼吸,合病患之至數,則太過不及之形見矣」。調息的目的在於診脈過程中不至於降與至數有關的脈象診斷錯了。在28脈中,遲、數、緩、促、結、疾等脈象都與至數有關,如果醫者的氣息沒有調整規律,有可能會將其中的一些脈象診斷錯誤。比如遲脈一息三至,緩脈一息四至五至,數脈一息六至,疾脈一息七至八至,結脈一息三至,偶有歇止,促脈一息六至,偶有歇止。這些脈象看起來好像有差異,但在臨床診斷中,也是容易混淆的,如果醫者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氣息,以及環境不安靜,是遲脈還是結脈,二者都是一息三至,一個有歇止,一個沒有;是數脈還是促脈,都是一息六至,一個有歇止,一個沒有。是遲脈還是緩脈,一個一息三至,一個一息四至,是數脈還是疾脈,一個一息六至,一個一息七至以上。這些看上去只有一點的差異,醫者的調息長短是很重要的,如果醫者一呼一吸的時間過短,一分鐘超過了20次,或者醫者的一呼一吸的時間過長,一分鐘不足16次,這個會給診斷帶來誤差。

為什麼要調整好心態呢?在給患者診脈的時候,需要靜氣凝神,心無雜念,這種狀態「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要達到一種「心如走珠,形似木雞」的狀態,心理上要七竅玲瓏,形態上要鎮定自若,「不得多語調笑,妄論工拙,珍玩滿前,切勿顧盼,絲竹湊耳,恍若無聞」,要真正意義上做到心靜。無論是旁邊有什麼好看的、好玩的、好聽的,都不要去管,一心一意的把好脈就是了。即便是診斷過程中,突然手機響了,也不要去受到干擾,即便環境有點嘈雜或喧鬧,也要靜氣凝神、鬧中取靜。要做到這些,其實主要還是在於心態的修鍊,情緒的剋制。

所以,古代醫學經典告訴我們「診無治數之道,從容之葆,坐持寸口,診不中五脈,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遺師其咎」。如果診斷的失誤導致「百病所起」,就會招致禍患。由此可見,醫者除了練習技術上的問題,還需要修鍊心態與管理情緒。正如脈學宗師李延昰所說,「欲診者收攝心體,忙中習定,使彼我之神交,而心手之用應也」。只要能夠剋制慾念、練習定力,再加上有一定的悟性,自然在診脈過程中就能得心應手了。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千年前的一個4味葯的古方,卻成為女人們的最愛,這是為什麼?
撥開迷霧學脈診:民間中醫隱傳千年的脈診不傳之秘,你了解多少?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