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松最初希望招安,為何最後又反對招安了?

武松最初希望招安,為何最後又反對招安了?

《淺說水滸》第296期(文/焦目)

108將招安之後,先是征遼,而後平定田虎、王慶,最後是征討方臘。前三次大戰役中,梁山沒有損失任何將領,但在剿滅方臘的過程中,死傷慘重,一共折了59人,如果再算上病死的楊志、時遷等人,這個數字還要更多。因為損失慘重,所以很多人覺得宋江很壞,說他坑死了眾兄弟。

先不說眾人死傷的事,單說招安,其實也不能怪宋江。因為,梁山有不少人都是朝廷降將,他們是支持招安的。所以排座次後,宋江說招安時,僅有武松、魯智深等幾個人反對,其他人都默默同意了。

另外,招安這個事兒,最先說出來的並不是宋江,而是武松。

武松在殺了西門慶、潘金蓮之後,又殺了張都監一大家子,他自己也知道犯下得罪太重,即便皇帝大赦天下,也不可能赦免他。所以,宋江要帶他去清風寨小李廣花榮那裡時,武松堅決不同意,他知道自己會連累人,除非落草。於是,他就去了二龍山,做了第三把交椅。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但一定能理解,在武松內心深處,他並不想一直做強盜,他渴望招安。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水滸傳》

很明顯,武松內心還是渴望招安的。事實上,這應該也是水滸中,第一次提到的招安。而後面宋江上梁山,勸降武將時,也多次說過招安,但比武松所言要晚。

既然武松早期是渴望招安的,為何後面卻極力反對招安呢?從他上二龍山,到梁山排座次的這段時間,他經歷了什麼?

首先,武松看到了很多類似自己的人

武松上了二龍山之後,沒多久,施恩、張青、孫二娘等人也都被逼無奈,上了二龍山落草。其實這些人未必就是好人,但對武松來說,都是同類人。至於其他地方更多了,比如宋江、花榮等人,陸續被奸臣所迫,無處可去,只好落草梁山。這些人的經歷,對武松都有影響。

可以說,武松最初還對招安抱有希望,可後來見的多了,所以對招安之事,逐漸心灰意冷,直到最後徹底死心。不止是武松,就是魯智深等人也都如此,所以聽到宋江要招安後,武松才會說「冷了兄弟們的心」。

其次,幾次大戰讓武松得到了歸屬感

所謂行者,就是帶發出家的和尚。武鬆起初並不是行者,只是為了掩飾臉上金印,躲避官兵追捕,這才扮作行者。他的一身裝備,其實都是之前被孫二娘害死的頭陀所留下。

卻留得他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絛,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這刀如常半夜裡鳴嘯的響,叔叔前番也曾看見。——《水滸傳》

穿上頭陀的衣服,帶著頭陀留下的裝備,武松可以說是徹底得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從此以後,他就成了頭陀、行者,他與頭陀合二為一,連那柄夜裡鳴不平的戒刀也把他認作了主人。

再加上此後武松參與了三山攻打青州、大名府之戰、東昌府之戰,戒刀用起來得心應手,簡直是天生的裝備。於是,武松對自己行者的身份,更加認同。他跟魯智深一樣,越來越向佛家靠近。故而,他後來能成為「清忠祖師」。

綜合這些原因,所以武鬆起初渴望招安,但後來反對招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中,好漢們犯了罪,都要刺字嗎?刺字有哪些講究?
宋江成了犯人後,他刺配路上花了多少錢?摺合今天約20萬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