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眾院通過決議譴責特朗普「種族主義言論」,這場紛爭反映了什麼?

眾院通過決議譴責特朗普「種族主義言論」,這場紛爭反映了什麼?

當地時間1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40對187的投票結果通過一項決議,「強烈譴責」總統特朗普針對數名少數族裔女議員的「種族主義言論」。

數日來,特朗普在推特上對幾位女議員發表「種族主義言論」事件持續發酵。特朗普火力全開,受辱的女議員也集體回敬。最終,忍無可忍的眾議長佩洛西決定發起表決,用一份長達4頁紙的決議「懲罰」特朗普的「話語暴力」。

這場紛爭之所以會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專家認為,這既與特朗普本人為謀求連任打出「吸票」策略有關,同時又折射了美國政治分裂、社會撕裂繼續惡化的現實。

引發眾怒

「口水仗」始於上周日這位「嘴炮」總統的推特發難。

由於自己的移民政策此前遭幾位少數族裔民主黨女議員的非議(批評美國邊境拘留設施條件惡劣),上周日(7月14日),特朗普突然發推「炮轟」這些民主黨女議員,叫她們「回去」,暗示她們不是天生的美國公民,應該離開美國,回到自己「完全破敗」的國家,收拾好那些爛透的、犯罪猖獗的地方。

特朗普並未指名道姓,但是輿論認為被攻擊的四名女議員分別是:紐約州眾議員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明尼蘇達州眾議員伊爾漢·奧馬爾、馬薩諸塞州眾議員阿亞娜·普雷斯利和密歇根州眾議員拉茜達·塔利布。

四人在去年中期選舉中當選議員,全部處於第一屆任期,對特朗普政府政策多持批評態度。事實上,四人中,只有奧馬爾在1992年以索馬利亞難民身份進入美國,其他三人都在美國出生。她們也因立場較為激進而被稱為「四人組」。

15日,事態升級,雙方激烈交鋒。

當天,在一場主推「美國製造」產品的活動中,特朗普再懟「四人組」:「這些是憎恨我們國家的人,如果你們在這裡不開心,你們可以走啊。」

當天晚些時候,四名女議員召開發布會「組團」聲討總統種族主義的排外言論。

然而,就在發布會舉行的同時,特朗普又在推特上「回罵」,給她們戴上「反以色列、支持『基地』組織」的「帽子」,並再次下「逐客令」,要求她們「不愛美國就離開」。

特朗普的傲慢排外言論,在美國國內乃至全球都招致如潮批判。

眾議長佩洛西立即站出來為女議員辯護,抨擊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的是「讓美國再次變白」。

特朗普的選戰勁敵、民主黨競選人領跑者、前副總統拜登也在推特上批判特朗普,稱其仇恨言論「播下分裂的種子」,「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煽動種族主義情緒」。

「特朗普正把赤裸裸的種族主義帶回白宮。」《紐約時報》尖銳評論。

美國媒體甚至翻出舊賬,指認特朗普的祖父、「第一夫人」梅拉尼婭都是外來移民,他憑什麼對這些女議員指手畫腳。

在世界範圍也是激起一片眾怒。英國這次不管「特殊關係」了,從首相到大臣到議員,「排隊」譴責特朗普。比利時前首相居伊·伏思達批特朗普的種族主義令人作嘔。德國媒體也紛紛撰文譴責特朗普的種族主義言論。

競選策略

翻翻特朗普「語錄」,針對有色人種、少數族裔的謾罵攻擊,數不勝數。諸如非洲等國是「糞坑」、墨西哥移民是「強姦犯」、奈及利亞人回到「他們的小屋」、海地人都患有艾滋病等等,甚至前總統奧巴馬也沒逃過特朗普的「毒舌」,被「冤枉」不是出生在美國。

這一次,特朗普將矛頭指向民主黨女議員。女性與有色人種的敏感元素一疊加,使特朗普的言論更具挑釁性。

不過,除了基於多元、平等的價值觀來批判特朗普,不少分析將特朗普的出格言論視為一種競選策略。

「特朗普骨子裡就是一個主張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他攻擊女議員的言論並無新意。但是,在大選臨近的背景下,特朗普確實有他的考慮,就是穩定和鞏固基本盤。」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教授說,他無需在乎那些崇尚多元文化、性別平等的選民的想法,因為這些群體對特朗普的做派早已見怪不怪,特朗普犯不著和這些人套近乎,即使示好,他們也不會買賬。但是基本盤不容有失。最近,特朗普在美國發起抓捕和驅逐非法移民的行動也是出於這一目的。移民問題將是2020年大選的熱門話題,隨著選戰臨近,他在這方面的言論、動作、政策會更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認為,四位女性民主黨人並非民主黨內部主流聲音,但特朗普之所以此時「集中火力」攻擊四人,一是有大選「穩盤」的需要。上台以來,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穩定在35%-40%左右的水平。這意味著,特朗普的相關言論,是從回饋基本盤和關鍵盤出發,而主力選民盤的特點是都是白人。

二是分化或離間民主黨陣營,往民主黨內部「打楔子」。這幾位女議員代表民主黨內部一些批評特朗普的極端聲音,特朗普把她們作為對手,迫使民主黨主流派只能維護她們,從而被推著往「極化」方向走。

「特朗普對連任其實有不小隱憂。畢竟2016年是在選民票不足的情況下,憑藉選舉人團票入主白宮的。有鑒於此,特朗普只能憑藉一些極端表達,把選民激發出來。」刁大明說。

美國媒體注意到,特朗普正在嘗試一個競選策略的「升級版」,將2016年的競選套路發揮到極致。

在2016年大選時,正是白人藍領選民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其中一些人還是民主黨的長期支持者,但他們在移民問題上更保守。現在想競選連任,這個套路不妨更優化,讓它再顯神威。

《華盛頓郵報》指出,特朗普正在嘗試一個「大置換」:放棄郊區婦女和受過大學教育的男性和女性的支持,越來越多地尋求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藍領階層的選票。

在美國媒體看來,這一策略的核心是,把維護政治正確的精英、各色移民、非白人「打包」處理,把他們塑造成「美國的威脅」;而把他的核心選民描繪成「受害者」:受移民排擠、人口普查被法院干擾(導致無法統計哪些是合法公民哪些不是)、科技公司壓制他們的聲音,而他要把自己塑造成這些白人選民的捍衛者。

但是,也有分析指出,這種策略無異於賭博。「沒人知道誰會在這場置換中勝出。」前總統喬治·布希的白宮新聞秘書阿里·弗萊舍說。畢竟2018年中期選舉顯示,生活在郊區和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對特朗普的政策和聲明已望而生畏,最終推動民主黨重新奪回眾議院。

分裂圖景

圍觀這場「口水仗」,最令人詫異的恐怕不是特朗普的偏見,而是他的極度自信。

一名記者這樣問特朗普,許多人把他的言辭視為種族主義言論是否讓他擔憂,特朗普回答:「我不擔憂,因為許多人同意我(的看法)。」

特朗普的自信到底來自哪裡?美國真的有「許多人」為特朗普背書?

美國媒體指出,美國社會原本就存在白人民族主義的思維模式。《紐約時報》指出,白人民族主義者的思維框架核心是,這是一個白人的國家,由白人男性創建和建設,註定要作為白人的國家保持下去。任何想被接受為真正美國人的人,都必須透徹理解並默然接受這種敘事。

「在美國,白人與有色人種、移民的尖銳矛盾由來已久,只是在特朗普上台後,他的反移民、歧視少數族裔的言行、政策加劇了這種矛盾。」吳心伯說,在特朗普執政第一年,就爆發夏洛茨維爾的白人至上者製造的大騷亂,「過去不會這麼堂而皇之,但是,由於政治大環境對他們有利,白人至上、種族主義勢力就變得更囂張。」

刁大明則指出,美國未來還面臨一個人口結構變化的問題,一些人口學家或社會學家認為,到本世紀中葉,白人不再是美國的多數。在這種情況下,「誰是美國人」「美國是誰的美國」將成為很大問題。再往下推,若白人在選民意義上也不佔多數後,那麼美國將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在這個趨勢面前,白人選民懷有一種焦慮感,這種焦慮本身與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美國權力轉移框架下如何維持全球領導力相重疊,因此在內政外交方面都面臨很多壓力。特朗普的言論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在中下層農業地區、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美國南部白人選民中會更有共鳴。」

2018年12月皮尤研究中心一項民調發現,46%的美國白人表示,到2050年,非白人占多數的國家將「削弱美國的習俗和價值觀」,而在美國黑人和西班牙裔中,這一比例分別為18%和25%。

杜克大學教授阿什利·賈迪納最近寫了一本書,名為《白人身份政治》。賈迪納說,在選舉年的調查中,大多數美國白人表達了種族仇恨情緒。調查顯示,30%到40%的人接受白人種族身份。由於擔心不斷增長的移民會威脅到他們的種族地位,白人會強烈地傾向於特朗普。與上過大學的白人相比,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對白人身份的認同感要更強烈。在這一背景下,總統的言論「確實是一種政治動員,而那些渴望種族團結的人更有可能參與政治」。

更令美國媒體擔憂的是,特朗普受「白人身份政治」驅動,正在重塑美國的政治格局,讓美國政治變得更分裂,更「白化」。

《華盛頓郵報》評論指出,特朗普煽動的「白人身份政治」模式已經重塑共和黨,黨內幾乎所有敢於批判特朗普種族歧視言論的人都被邊緣化,或者保持沉默,或者改變立場。他們擔心總統的憤怒會削弱他們在大選中獲勝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就這次事件,當民主黨團結一致反對特朗普的言論時,共和黨方面,雖然有一小部分黨員對特朗普的發言表示不滿,但是大部分黨內高層都沒有直接表態。

240對187的投票結果也顯示,兩黨的黨派劃線已涇渭分明,僅4名共和黨人對決議投贊成票,1名民主黨人投反對票。共和黨議員——他們絕大多數是白人——基本站隊特朗普反對決議。

刁大明指出,這場紛爭反映了美國面臨重大挑戰時,不同群體之間的不同反應。民主黨選擇多元文化主義的趨勢,共和黨則選擇白人至上的方向。兩黨的選擇截然不同,可能導致社會更加撕裂。但這種選擇更多的不是有效回應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受政黨利益的驅動。

「腫痛」難消

儘管眾議院通過的決議不懼約束力,最多只是道義上的譴責,施加輿論壓力,但是特朗普「捅了馬蜂窩」後,恐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被輿論反蟄的「腫痛」。

一是他或將為自己的種族主義言論埋單,付出政策流產的代價。

《華盛頓郵報》稱,法官可以援引特朗普的種族主義言論作出相關裁決,阻止總統推行某些政策。

在這方面,特朗普已經吃過很多虧。執政初期,美國各地法院以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成員發表的反穆斯林言論為由,阻止了總統的旅行禁令。

最近一次挫敗是特朗普政府要求將公民身份問題納入2020年人口普查問卷,結果被馬里蘭州聯邦法官「叫停」。法官認為政府此舉含有政治動機——試圖將政治權力從西班牙裔選民手中轉移至白人選民手中。而這一動機明顯流露在特朗普團隊的很多聲明和推文中,「顯示出歧視的敵意」。

二是受到民主黨人的窮追猛打,兩黨選前鬥法將更趨激烈。

周二晚間,民主黨眾議員阿爾·格林提交了彈劾特朗普的條款,將引發未來幾天一場有爭議的投票。如果眾議長不作出回應,格林可以在兩天的立法期內強行對彈劾條款進行表決。目前,已有80多名眾議員呼籲啟動彈劾。

白宮官員說,佩洛西可能會將彈劾條款提交司法委員會或提交國會審議,不過她的辦公室沒有就此事發表意見。

民主黨去年奪回眾議院後,開始考慮彈劾事宜。但佩洛西不太主張,甚至表示「特朗普不配被彈劾」,但四位被特朗普攻擊的女議員及民主黨其他議員,似乎對彈劾有執念。

「為穩妥起見,民主黨人不會輕易發起彈劾,但也有觀點認為,如果彈劾持續發酵,本身也有可能成為一個議程,從而拖住特朗普。」刁大明說。

民主黨最近針對特朗普及其團隊成員的動作也很多,比如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向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等人發傳票、追討特朗普的稅單。

在移民問題上,兩黨更是激烈過招。1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美墨邊境第三國移民避難申請資格。新規將於16日在《聯邦政府紀事》刊布並正式生效。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在與民主黨的人口普查問卷糾紛中吃了虧,有意借出台新規快速出手扳回一城。

下周,「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米勒將赴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美國媒體稱,這可能是數十年來最引人注目的聽證會。民主黨更是期待米勒會曝出一些猛料,進一步支持彈劾的動議。

不過,吳心伯指出,「通俄門」預計不會有很大突破,但是追討特朗普稅單、在移民問題上出招——就特朗普抓捕驅逐非法移民採取措施,可能會是民主黨祭出的利器。

「民主黨會採取『蠶食』的方式,保持創面,一直咬住特朗普。」刁大明說。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韓天衡:「雕蟲小技」里也有脈脈溫情
錢君匋藝兼眾美,更貴在「能嬰兒」,他的藝術體現江南文化融匯精神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