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清傑:讓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穩定最持久的動力

周清傑:讓內需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穩定最持久的動力

海外網7月17日電(張六陸)「關注民間,才能找到中國真正的經濟動力。」7月17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的第28期金台沙龍上,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清傑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外部不穩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龐大的內部需求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充足的迴旋餘地,使其具備足夠的韌性以緩衝國際經濟的負面衝擊。

近十年來,由最終消費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構成的內需已經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如何在這一基礎上推動內需持續發力?周清傑結合具體案例從消費和投資兩個維度分析了內需發展的空間以及內需發力的途徑。

中國居民消費層面潛力巨大。首先,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明顯偏低,與發達國家和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相比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2018年為例,中國居民消費佔GDP比例約為38.82%,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再者,消費品升級空間大。民間對於高品質高價值產品的需求不斷上漲,但是受制於一些限制性政策只能「望而卻步」。以汽車行業為例,上半年汽車銷量整體下降14.2%;最後,生活性服務想像空間大。在中國的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類消費指出約佔50%。根據消費規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意識的改變,居民在休閑、旅遊、健身、養生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投資領域大有可為。宏觀層面上看,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以及城鎮化進程中的房地產需求仍然巨大。從微觀層面上講,無論是城市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公共交通、老舊小區改造,還是城市間的軌道交通以及農村的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都有比較大的缺口。

具體到途徑來看,內需發力需要通過「開源節流」向民間注入動力。一方面,中國應當通過降稅減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中國還應該進一步向民間開放市場,著力降低民營資本的融資成本,優化營商環境。可以看到,中國已經在這兩點上著重發力,不斷地調動民間消費和投資的積極性。自去年10月份以來,中國大刀闊斧地進行個人所得稅改革,老百姓手裡的錢多了,消費意願也隨之上升。此外,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就《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大地激發市場活力。

內需發力離不開消費結構的升級。給民間「賦能」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推進供給側改革,扭轉供給和需求的「錯位」,完善產品和服務結構,補足高檔消費品、生活性服務短板,提升消費品和服務的質量。在這一點上,中國政府也已經發布了綱領性文件指導未來的消費升級工作。6月底,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聯合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等產品更新升級。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亮出中國聲音!海外華文媒體匯暢談未來發展
「不可靠實體清單」專治哪些人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