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單元劇,下一個「潛力類型劇」?

單元劇,下一個「潛力類型劇」?

近期,《動物管理局》、《大宋少年志》等高口碑作品將單元劇這一門類重新帶回人們的視野。

近兩年,頻出的「注水劇」讓觀眾對長篇連續劇的期待值不斷下跌,呼籲用「限集令」擰乾水分。想借著打擊「注水劇」擰乾水分,提高內容的可看性。

蓄勢待發的「單元劇」們或許趕上了好時候。據悉,靳東的新劇《精英律師》、孫儷、羅晉主演的《賣房子的人》都將採取單元劇的形式。而另一邊,TVB公布了《十二傳說》的預告,這部以都市傳說為藍本製作的單元劇,單是預告片就收穫了不少期待。

實際上,單元劇這個概念並不新穎,早前的《急診科醫生》,乃至更早前的《聊齋》等都屬於這種單元劇的範式。這類作品,用一集或幾集去講述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單元,數個故事構成了一個劇集。

單元劇本身的單位就很小,一集或者數集就要講明白一個故事。觀察來看,相比頻出的注水劇、流量作用下的劇集,似乎曾經在熒幕前大熱的單元劇們與當下的觀眾需求更加契合。可以說,在劇集內容形態的快速進化中,單元劇這一表達方式,因其各部分獨立而小巧的結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頗具潛力。

單元劇的小氣候,從網生懸疑開始

英美劇一直是單元劇的集中營。無論是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老友記》,還是科幻劇情的《黑鏡》系列、刑偵類型的《犯罪心理》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單元劇代表。這些劇都從一個或幾個主人公的視角出發,每一集基本上講述一個和主人公相關的小故事,每個小故事中會有新的人物出現,去影響主人公的行動,從而帶來新的情節。

其中,刑偵懸疑的設定是最為典型的。拿國內來說,以《重案六組》為代表的刑偵劇打下了單元劇的一片天。《重案六組》的劇情核心在於案件,貫穿全劇的每一個案件有分集編劇,保證了劇情一直在快節奏運轉,各種線索環環相扣,用零散的案件串聯起整個重案六組的發展。

雖然早期刑偵劇打下了不錯的基礎,但單元劇這一類型成為小氣候還要從近兩年網路平台的懸疑劇集開始。近兩年電視上的刑偵劇少見,但在網路平台上,懸疑劇卻承襲了衣缽。有不少懸疑網劇在宣發時期都會打出「向美劇看齊」的旗號,其實說的就是單元劇的具化形式。每四集一個案件,一條雙男主故事線貫穿始終,單元劇模式的《原生之罪》沿用了近年來精品懸疑劇的既定路線在走。在此之前,《法醫秦明》、《白夜追兇》都在這條路上走出了不錯的成績。

在碎片化的注意力背景之下,單元劇似乎與網劇更配。一集或幾集能講完一段相對獨立的故事,即使單拎出來也不需要了解太多前後內容,劇情就能直接吸引新觀眾。這類以案件為單元,以主角身份的矛盾為主線的操作方式,也被運用在了更多有著豐富案例庫和特定職業相關的類型上,比如醫療、法律等等,在故事的持續生產上有著連續劇無法比擬的優勢。

迷你/互動,單元劇的百搭體驗

「新用戶獲取變得越來越難、留存用戶也需要付出更高成本,常態化的發展將遇到天花板,競爭將進入新的階段。視頻平台必須尋找突圍點。」騰訊副總裁孫忠懷在數字大會上表示。

相比技術系統提升、新應用開發,內容的差異化是相對最為可控的選擇。對行業而言,視頻平台的轉型需求在帶來新機遇——迷你劇、互動劇等多種形式正成為白熱化競爭中突圍的重要手段。在國際市場上,單純的單元劇已經不能滿足變化迅速的市場了,國外這些頂級平台,已經嘗試著在單元劇這個容器中進行更大膽的嘗試。

Netflix在2018年12月上線的爆款神劇《黑鏡:潘達斯奈基》已經採用互動的模式,讓觀眾自主選擇劇情走向。一方面互動式文本敘述的無限潛力被展現,另一方面,這部單集電視電影的回歸也讓單元劇的前景得到了證明。

在今年,單元劇也嘗試著與迷你劇進行結合。3月份,Netflix出品《愛,死亡,機器人》上線,這部涵蓋了科幻、恐怖、喜劇題材的迷你劇,也讓單元劇的魅力再次回到人們視野。迷你劇的強劇情快節奏與單元劇的特點不謀而合。趁著這股熱潮,主打迷你單元劇的《不思異·電台》在b站上線後也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國外這些頂級作品,開始廣泛應用單元劇結構下的創新形式,一方面的確是這一結構有著極大的潛力,而另一方面是單元劇允許製作方招募行業內頂級的人才,同時卻不必向他們的工作進度施加太大的壓力。國外這些頂尖的作品都在嘗試單元劇下的創新,由安妮·海瑟薇和戴夫·帕特爾出演,將在亞馬遜播出的《現代愛情》便是一個例子;而將要在CBS All Access上重啟的《陰陽魔界》也將採取類似的形式。

單元劇稀缺,還需創新作加持

在國內,也曾出現過收視和口碑雙贏的單元劇作品,比如情景喜劇、刑偵諜戰,甚至很多古裝片都是單元劇形式,比較典型的是《聊齋》系列。早期網劇中《屌絲男士》等作品,以及2017年播出的《深夜食堂》也打出過單元劇的旗號。總體上看來,單元劇的類型主要集中在情景喜劇和刑偵劇、懸疑劇、醫療劇等有豐富案例庫或與特定職業相關的類型。

曾經創造過經典的單元劇,為何沒有受到影視行業的青睞?在視頻平台崛起之前,長篇的連續劇對於觀眾來講,一波三折的劇情能夠更加滿足觀眾的追劇慾望,對於電視台來說,長線的劇情也能帶來穩定的受眾和收視。《不思異·辭典》導演歐丁丁表示,當初有平台建議他改成網大或者40分一集的網劇,也有平台明文規定不接受單元劇。市場沒有需求,播放沒有出口,同樣也造成了單元劇的退潮。

長篇電視劇有足夠的敘事篇幅,可以耐心鋪墊情節,徐徐展開,建構出一個世界。因為播放周期長,播出間隔密集,經常選擇故事節奏緩慢、多個人物、線索分散、情節起伏較平緩的故事模式,觀眾不至於因為漏看了某一集而跟不上劇情發展。

而單元劇只有數集,經常是腦洞大開、離奇波折、戲劇性強的故事,比如驚悚、懸疑等,在短短一集中甚至能安排多個反轉。在短短一集中,觀眾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信息量、情節點以及懸念,其敘事強度和情節容量,相當於好幾集長篇電視劇。

當下,隨著觀看群體和播放環境的變化,單元劇雖然有回歸趨勢,但相比網飛和英美劇對單元劇的挖掘與嘗試,國內單元劇的創新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位置。

如果要創新,不妨借鑒單元劇開發完備的國家。英美劇大多涉及犯罪、動作、科幻,你或許會認為相比之下國產劇要帶著鐐銬跳舞,事實上2016年大熱的美劇《THIS IS US》(《我們的生活》)就能說明題材不是問題。如果撇開英美劇不談,日劇中的職業劇比如《legal high》、《非自然死亡》也能提供不少新思路,他們在打破作品調性和常規建制方面都極為用心。

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同樣是獨立的單元劇形式,豆瓣評分高達8.3分。這部單元劇的創新之處在於選題方面,編劇頗為用心地通過五個單元,講述了為了追逐分數而扭曲的親子關係,對忽略個體差異性的高壓社會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而近期愛奇藝播出的的《動物管理局》,由於融入了軟科幻、喜劇、萌寵、漫畫感等當下的流行元素,從而增強了對年輕化觀眾的吸引力,是一次比較有新意的嘗試。

用戶的時間值是固定的,爭奪用戶關注力的新技術存在感逐漸增強。在爭奪用戶關注力的戰場上,競爭對手處處都是。單元劇的回潮,也是在這一態勢下的新思路——用高製作、強內容和短時間,去抓住更多的受眾。其靈活性也更利於劇本開發、改編以及後期製作。優質的內容本身就是稀缺資源,觀眾對情節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敢說,在未來,電視劇市場一定是單元劇的天下,但不可否認的是,單元劇會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單元劇的潛力,值得被進一步發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靠「眼技派」當上影帝的梁朝偉張國榮,這眼神才是真正的含情脈脈
白敬亭被疑談戀愛結婚越早越好,對象竟然是粉絲?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