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滿滿的正能量!圩堤上發生的暖心故事一個接一個

滿滿的正能量!圩堤上發生的暖心故事一個接一個

抗洪搶險一線,既是抗擊自然災害的戰場,也是檢驗黨員幹部責任擔當的考場。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在防汛一線書寫著一個個暖心的故事……

聞「汛」而動,他們一直都在……

7月15日,饒埠鎮巡圩人員在該鎮菱港河內圩巡查時發現塔前湖圩面臨漫頂危險,且出現泡泉、塌陷等險情,情況萬分危急。

發現險情後,該鎮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救援預案,組織人員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縣河道堤防管理局工程師陳平在現場指導搶險工作,全體干群團結一心,奮力搶險。

今年58歲的徐金雨是戶外壩邊村的村民,自汛期以來,他主動請纓,一直奮戰在一線,哪裡有臟活累活,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下水堵漏、圩堤清障,哪裡都少不了他的身影。白班、晚班連軸轉,村民們都讓他回去休息注意身體,他卻搖搖頭說,「還有勁,要堅守到險情消除的那一刻!」

在該鎮的圩堤上,還有不少像徐金雨一樣的志願者。他們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不畏艱險、不辭辛勞,始終奮戰在搶險救災一線。

「倔強」老黨員:水位不退 決不收兵

連日來的強降雨讓柘港鄉瑞洪村七十多歲的老黨員程世宗心裡特別著急,「大概半個月前,我看到潼津河裡的水很清澈,心裡就開始擔心了,因為在河邊生活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如果這個季節河水很清,那漲洪水的概率就很高。」程世宗對記者說道。

潼津河的水位持續暴漲,潼豐聯圩多段出現險情。鄉鎮領導幹部頂風冒雨一直守在圩堤上。「抗洪搶險是鄉鎮領導幹部的責任,更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責任。」程世宗說,他迅速找到「老夥計」程存海、徐聖蘭和吳敏華,一起到潼豐聯圩巡堤。

當地領導幹部多次勸4人注意身體,不要在圩堤上巡查。徐聖蘭說,看著領導幹部們被大雨淋濕的身體和憔悴的臉龐,他們更加堅定了巡堤的念頭,並拍著胸脯保證會注意自己的安危,堅決不給大家添麻煩。就這樣,4位七十多歲老黨員獲得巡圩「許可證」。

「圩堤出現裂縫、泡泉,隨著水位持續上漲,圩堤安全將受到威脅。」程世宗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沙包堵住裂縫。7月14日下午,四位老黨員和大家一起頂著炎炎烈日為圩堤預備土方。

連日來,在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所有險情均已得到及時控制。站在圩堤上,看著潼津河的水位,程世宗等4位老黨員發出了「水位不下,決不收兵」的防汛誓言。

「一個都不能少」

拐過一條條狹窄的巷道,穿過一道道密布的纜線,船在空蕩蕩的村子裡艱難遊走。一會兒穿過一叢樹葉,一會兒擦過一道房檐,隊員們手腳並用,小心翼翼地推開不斷撞上來的屋角和門牆……

高音喇叭在不停地叫喊:「村民們,外河水位持高不下,天氣酷暑悶熱。為安全起見,村裡現已停電停水,請大家跟我們一起轉移出去,為了您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請務必跟我們一起走。」7月15日下午,饒州街道青山圩指揮所臨時黨支部組織5個災民轉移清查小分隊,每隊5人,分乘5條船進村,逐門逐戶仔細排查,確保不漏—戶,不落—人。

據了解,饒州街道管驛前村共有住戶576戶,自13日開始轉移安置部分地勢較低地段的群眾,現已轉移安置262戶,其中分散轉移安置82戶,集中轉移安置180戶、720人。雖然反覆動員、勸說,卻仍有14戶住在低洼處的村民不願轉移出來。怎麼辦?「一個都不能少!」青山圩指揮所臨時黨支部書記胡長軍斬釘截鐵地向5支轉移清查小分隊發出指令。

圩堤上的生日「宴會」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7月15日傍晚7點,饒州街道青山圩指揮所的臨時食堂里傳出了快樂的生日歌,在圩上值守的黨員幹部正在為同事過生日。歌聲、掌聲、祝福聲,聲聲入耳;速食麵、水菜頭、豆腐泡,樣樣合口。聽著同事們的祝福,吃著指揮所臨時黨支部書記親手泡的速食麵,47歲的戴金華感動得熱淚盈眶,連連說:「這個生日過得真有意義。」

事情還得從兩個小時前說起。下午5點左右,正在青山圩值守的戴金華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你今天早點回家,我做了一桌好菜等你回來,女兒還給你買了衣服……」在妻子的提醒下,忙了一天的戴金華才記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他是管驛前村「兩委」成員,兼做村裡的文書和報賬員。早晨6點多出門,轉移、安置受災群眾,肩扛背馱地替災民做些體力活,然後又趕到青山圩值守,一忙就是一整天。

接到妻子電話,特別是聽說8歲的女兒用壓歲錢為自己買了衣服,戴金華很是感動。眼看著來接班的同事已到崗,他便向臨時黨支部書記請1個小時的假。哪知書記得知請假理由後,馬上讓臨時廚房的師傅多炒兩個菜,並親手泡了碗速食麵送到他手上。

一份被洪水催生的入黨申請書

7月15日,饒州街道德化橋社區居民毛日武向社區黨支部鄭重地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作為一名社區居民和志願者,連日來看到哪裡有危險哪裡有黨員幹部挺在最前面,他深受感動。在申請書上深情地寫道:「我深深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是有能力領導中國人民掌握自己命運的黨,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核心力量……」

事情還得從7月4日說起。連日暴雨,致使士湖水位猛漲、倒灌。位於中士湖、下士湖的德化橋社區大部分居民房屋被淹。傍晚7點,已經下班的社區幹部重返工作崗位,組織社區志願者先把老弱病殘轉移出來,毛日武就是參與這次行動的志願者。由於是老城區房屋緊密、巷弄狹窄,一些老人和病殘人員必須抱出來或背出來,不善言辭的毛日武默默地背了一個又一個,直到大家全部安全轉移才悄悄回家。

7月12日晚的一夜暴雨讓士湖水倒灌德化橋社區再次陷入一片汪洋。此時的毛日武正在家裡做面、做餃子皮。和往常一樣,他凌晨兩點起床做麵食,凌晨3點半批發給進城販菜的商戶分銷到鄉村去。和以往不同的是,外面暴雨如注,雨水啪啪敲擊窗戶,一刻也沒有停歇。5點40分,毛日武洗完澡走出家門,迎面就看見社區黨支部書記楊麗珍帶著社區幹部,在齊腰深的水中幫助居民艱難轉移。「一群女同志,抱著小孩、扶著老人、背著包袱在水中掙扎,看著就讓人心疼。我是個男人,還是社區志願者,決不能撒手不管。」毛日武二話不說,走上前去,背起老人就往社區轉移。剛到社區,電話鈴就響了,一居民打來電話求助:「70多歲的獨居老人徐淑娟搬傢具摔傷了腰,現在已經爬不起來了。」聽到這一消息,楊麗珍帶著毛日武立刻趕往德化橋28號老人的住所。水還在上漲,顧不得多想,毛日武背起老人就走。水已經沒過了腰際,浮力上升,人的重心開始不穩,一隻拖鞋走丟,兩腳一高一低,怕背上的老人顛簸,毛日武乾脆甩掉了另一隻鞋,光著腳,小心翼翼地背著老人一步步逃離水籠……這一幕,剛好被記者攝入鏡頭。毫不知情的毛日武將老人背到社區後,就加入到前來增援的縣人防藍天救援隊伍中,因為他還是一名藍天救援隊員。

7月14日,鷹潭的自行車騎友興奮地打電話向他道賀:「你背著老人的照片上中央電視台了!」「這有什麼好值得誇耀的,我們社區的女幹部幹得比我多,我們饒州街道辦、甚至縣裡的領導都幹得比我多、比我強,我是在向他們學習。」掛上電話,毛日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說:「做志願者已經5年,見過那麼多災難,沖在第一線的永遠是黨員。我要加入他們的隊伍,永遠跟他們並肩作戰!」

踏實!與時間賽跑的泥腳印

7月16日下午,饒豐鎮高溪村高溪圩靜悄悄,河面看似平靜,但河水很渾濁。圩堤上泥濘的道路儘是鞋印,縣公安局駐該村第一書記歐陽飛正在和村幹部巡查。歐陽飛說,這兩天,在這裡進行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大家雖然精疲力盡,但好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不好,有泡泉!看,那處還有穿孔!」7月14日清晨5時許,天微微亮,巡堤人員在高溪圩突然發現險情後立即上報,歐陽飛聞訊趕來。

經查看,發現泡泉、穿孔8處,小的直徑約10公分,大的直徑有30多公分。時間就是生命,大家立即投入到搶險中,他們中有不少曾經參加過防汛抗洪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一個個蛇皮袋裝滿砂石、泥土,用力一提扛在肩上,往泡泉中心扔去,堵住泉眼。大家搶險有序,進展順利,正當要把所有的泡泉和穿孔堵住時,不遠處,又冒出了好幾處新的泡泉、穿孔。搶險人員顧不上吃早飯,任憑雨水拍打,拖著滿是泥巴的鞋子,咬牙搬運防汛物質。縣水利專家也及時趕到,現場指導搶險。邊搶險邊出現險情,圩堤上腳步疾跑的頻率愈發頻繁,大家眾志成城,井然有序,一個個泡泉、穿孔被成功封堵。

搶險一直持續到下午近5時,才將所有險情控制。目前,高溪圩險情基本都控制,大家紛紛表示,不管有無險情出現,洪水不退他們就不退,一定打贏這場戰役。

(記者程琳萍 黃鵬 熊汾麗 章世鵬

來源: 鄱陽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p自媒體分享 的精彩文章:

懸!百年歷史小屋搖晃至今未倒
碎大石,吹蠟燭,踩油鍋受追捧

TAG:vip自媒體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