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你在做什麼孩子就在學什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行為引導?

你在做什麼孩子就在學什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行為引導?

文丨福林媽咪

我們知道,對於孩子來說,他的思想和行為往往是開源的。就像安卓系統那樣,所有手機廠商都可以基於安卓開發自己的應用。反過來講,正是因為開源的特性,不同公司不同廠商開發的手機軟體,共同締造了安卓的生態系統。

也就是說,在開源狀態下,決定安卓生態系統的不是安卓本身,而是一個個相關的手機軟體。

放在孩子身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在開源狀態下,孩子所接收到的外部影響,往往會對孩子產生質的轉變。

跟什麼樣的人,學什麼樣的事。其實就是對孩子行為能力的一種直觀闡述。

比如最為簡單的現象,用筷子吃飯。在東方家庭里,大人們習慣用筷子吃飯,這種行為對孩子心理不斷的施加影響,那麼「用筷子吃飯」就成為了正確的事、普遍的事。

相反,在西方家庭,人們更習慣用刀叉吃飯,西方家庭的孩子也模仿這種習慣,最終學會使用刀叉。

這其實就是行為引導的必然結果。

試想,將一個中國孩子放在美國家庭里寄樣養,只要時間足夠長,孩子一樣會習慣使用刀叉,甚至逐漸忘記如何使用筷子。

行為指導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1. 幫助孩子樹立規範意識

我們都在講如何幫孩子樹立規範,如何讓孩子懂規矩、懂禮貌。其實很簡單,如果外部行為指引是積極的,孩子的行為就會受到積極的影響。如果外部行為是有約束的,孩子的行為自然就會受到約束,規範規矩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如果爸媽看到有人突發疾病,立即進行幫助,撥打120並進行心臟復甦。那麼在孩子的意識中,「幫助別人」就會形成規範意識。

2.提升孩子的品質修養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直接反應他的品質修養,衣著整潔的人和不修邊幅的人,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這所體現出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更是他的品質修養。不修邊幅不僅是對自己生活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周圍其他人的消極影響。這種消極影響,就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嚴格要求自己,用自身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可以逐漸幫助孩子提升品質修養。

3. 產生積極的心態

通過積極的行為引導,孩子在不斷的建立規範的過程中,了解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對於孩子來說,獲得自由的框架也就逐漸形成了。

就像面對法律一樣,只有在法律框架之內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在明確了行為框架之後,孩子不再面臨那麼多的約束,也不會因此產生消極心理。

在越來越自由的過程中,孩子的積極心態也就形成了。

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

1.嚴格要求自己

你的行為習慣,很快會成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尤其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你會發現,爸爸習慣蹺二郎腿,孩子總是跟著模仿,這就是行為引導的結果。

我們的行為正在影響孩子的行為,因此,我們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的行為發展施加積極的影響。

當然了,這也是我們教育發展的核心內容:在教育孩子的同時,父母也得不斷的提升自我。

2. 及時的行為干預

當孩子出現行為偏差的時候,這意味著孩子的規範意識還沒有完全成型。要及時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干預,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做錯的事情。

誰都有做錯事的時候,當孩子犯錯,不要急於責備和懲罰孩子,及時的進行行為干預,讓孩子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接受父母的影響,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引導。

3. 保持積極心態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狀態。當然,你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態。

只有父母保持積極的心態,孩子的心態才能受到積極的影響。

4. 從小事入手

行為指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注重細節的過程。不要盲目的從大方面入手,從孩子生活中日常的小事入手,更容易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比如,先讓孩子習慣早上刷牙,飯前洗手這些小的行為習慣,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孩子具備了自我行為規範的意識,那麼,孩子將自發的進行行為糾正。

行為指引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這不僅體現出孩子的素質水平,也在反應家庭的素質水平,需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兒科醫生:娃的病多是吃出來的,不想孩子生病得注意這些細節
上興趣班越早越好?錯誤的年齡上興趣班,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