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廣本/一豐雙過半,神龍連續5年未達標

廣本/一豐雙過半,神龍連續5年未達標

2018年車市的寒意凜凜,席捲了絕大多數汽車產業,即便是進入2019年,仍未得以回暖。而如今2019年也已過半,各家車企紛紛曬出成績單,與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標相比,各有不同程度的完成情況。蓋世汽車通過對各車企2019年上半年銷量進行梳理髮現,除了統計到的廣汽本田、一汽豐田完成率過半以外,在上半年整體車市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車企完成年度目標過半,平均完成率不足四成。

日系並非皆大歡喜

日系,是2019年除飛速發展的新能源市場及進入微增長態勢的豪華車市場外,僅剩的增量市場。就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狹義乘用車批發銷量為995萬輛,同比下滑13.9%,其中日系在過去的6個月中累計售出218萬輛,同比增長4.43%。但就上圖來看,也並非所有日系品牌均處於增長趨勢,在除了已達到過半目標的廣汽本田及一汽豐田外,日產汽車、馬自達及廣汽三菱平均完成率在四成左右。

於豐田而言,2019年是其「實現之年」。在過去的2018年整體車市下滑的情況下,豐田汽車在華逆勢上揚,共實現銷售147.5萬輛,同比增長14.3%。如此情況下,豐田中國總經理前川智士表示,「2019年,豐田汽車中國將向年銷量160萬的目標發起挑戰,努力超過日本國內」。

其中,合資公司一汽豐田的2019年銷售目標便佔74.5萬輛,剩餘交由廣汽豐田、進口豐田及雷克薩斯完成。而據乘聯會給出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亞洲龍和奕澤的助力之下,一汽豐田半年銷量同比上揚6.35%,累計售出37.87萬輛,成為唯二完成率過半的車企。再加上廣汽豐田半年累計銷量31.12萬輛、雷克薩斯的9.38萬輛,共計78.37萬輛,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達48.98%(未含整車進口)。

相較於豐田的節節攀升,本田汽車的打法相對保守。其中廣汽本田過半的完成率,除了與2018年銷售額同等的年度銷量目標外,還得益於旗下第十代雅閣、飛度、奧德賽及凌派所發揮的高增速表現,從而帶動廣汽本田在今年上半年累計售出39.45萬輛,同比增長16.41%,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53.21%。

但顯然保守的打法,也需要新品的拉動、強大的產品力予以支撐,否則即便是低於2018年銷售額的年度銷售目標也難敵銷售業績的下跌。正如馬自達一般,儘管只設下了27萬輛的銷售目標,但逐漸下跌的銷售業績、拒不降價的銷售模式以及許久未曾更新的產品陣營,使其整個上半年在華銷量同比下挫27.08%,僅售出10.63萬輛,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不足四成。

而日產方面,其全年銷售目標與豐田一致,均為160萬輛,但整個上半年的銷量支撐更多來自於東風日產及日產輕型商用車,鄭州日產及東風啟辰在整個上半年均呈現出負增長態勢,從而導致日產汽車上半年在華銷量同比-0.3%的下滑。

相較於前幾家在銷量目標上的謹慎,在全新SUV奕歌的助力下,廣汽三菱2018年逆勢上漲,累計銷售14.40萬輛,同比增長23%,實現連續16個月銷量破萬。正因如此,使其對2019年信心滿滿,從而定下挑戰20%以上的銷量增速目標,也就是17.28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只可惜,去年的高增速並未延續到今年,就廣汽集團公布數據來看,旗下主力車型歐藍德、新勁炫雙雙「失足」,導致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下滑16.06%,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墊底日系品牌。

新能源車企樂極生悲,平均完成率不足四成

新能源銷量高增,早已不是新聞。從去年整體車市下滑,新能源市場脫穎而出,讓所有人看到了市場增量的突破口。而乘聯會所給出的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也同樣喜人,上半年累計銷量約57.5萬輛,同比增長65%,相對於傳統乘用車8%的跌幅,新能源乘用車增速較強。

不過,新能源補貼新政的推出,成為了上半年銷量的分水嶺,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19年1-3月,新能源車在2018年補貼政策延續期的增速為117%,促進了年初市場搶跑效應;4-6月的過渡期中,市場增長37%的表現較好,但基數偏高和國五切換壓力抑制了增長動力。

隨著6月25日補貼新政的正式落地實施,「腰斬」後的補貼力度,迫使多數新能源企業加價應對,從而避免整車利潤率的降低,由此帶來的產銷量變數將進一步擴大,儘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一再堅持,「新能源汽車銷量往年都是下半年比上半年高,預計下半年將銷售100萬輛」,但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逐漸攀升,汽車安全性、基礎設施覆蓋率等問題越發被重視,新能源汽車下半年走向成謎。

今年初,各大新能源車企均給出了較為樂觀的銷售目標,然而半年過去了,北汽新能源、廣汽新能源及以新能源產品為主的比亞迪汽車平均完成率仍在四成以內。

其中比亞迪汽車,以上半年累計銷售14.57萬輛新能源汽車位居第一,同比增速高達94.5%,但受燃油車的拖累,其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35.09%;北汽新能源方面,在北汽EU系列的拉動下,上半年共實現銷售6.52萬輛,同比增長21.57%,不過顯然距離其22萬輛的年度目標仍有很遠的距離;在過去的6個月中同比增速高達73.46%的廣汽新能源,累計銷售1.09萬輛,其中Aion s表現搶眼,6月單月銷量達到2016輛,環比上漲95%,然而面對5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廣汽新能源下半年還需更加努力。

傳統自主品牌跌幅明顯,吉利下調目標10%

相較於前幾年的大步邁進,在經歷2018年車市低谷後,傳統自主品牌對於2019年的銷售目標均給出了相對保守的數字,而長安汽車、上汽集團更是選擇保留對這一數字的預估。進入2019年,政策上的調整讓本就已萎靡的車市變得雪上加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六加速到來、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等一些列因素疊加之下,國內乘用車市場呈現持續下滑態勢,如此之下,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及廣汽乘用車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均未達到理想的數字。

這其中,吉利汽車的完成率最高,達47.92%,儘管這一數字是在降低年度銷售目標10%之後的最終數據。但就今年上半年來看,吉利汽車共售出65.17萬輛,儘管同比下滑14.99%,但1-5月份市場佔有率提升至6.68%,蟬聯中國自主品牌冠軍寶座,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也是唯一擠進全品牌銷量排行榜前五的中國品牌。

長城汽車則是三家中唯一實現同比正增長的企業,在哈弗、WEY、歐拉三大品牌的助力下,整個上半年共完成49.35萬輛的銷售業績,從而達成41.13%的完成率;而廣汽乘用車在今年上半年僅售出18.69萬輛,同比下跌30.3%,完成率僅達三成。

德系、法系兩極分化,優勝劣汰加速

據蓋世汽車統計,在1-6月份,中國車市排名前三依然是自主品牌、德系以及日系,其中德系和日系品牌較去年同期佔比仍在進一步提升,與之對應的則是佔比跌出了新高度、佔比僅達0.7%的法系品牌。作為最早成立的法系品牌合資企業,神龍汽車不僅銷量同比雙雙下滑,上半年完成率也不足三成,基本意味著今年的銷量目標已經落空,這也是自2015年之後,神龍汽車連續第五年錯失銷量目標。

而德系方面,儘管一汽-大眾上半年銷售目標完成率僅為45%,但其下半年將迎來多款新車上市,包括捷達品牌第一款SUV——捷達VS5、上汽大眾T-Cross的兄弟車型、寶來?純電以及高爾夫?純電等等,有望再次刷新歷史最好成績,助力一汽-大眾完成年度銷售目標;一汽-大眾奧迪品牌,是今年上半年德系三豪BBA中同比增幅最小的品牌,但仍完成了45.73%的銷售目標,隨著奧迪全新一代Q3的銷量發力,下半年或將帶來一定程度的增量。

隨著新產品不斷加入,電氣化、智能化出行等新潮流的出現,諸如德系、法系這般強者恆強、弱者愈弱的戲碼存在於整個汽車行業內。市場優勝劣汰進程逐步加快,未來小型車企的日子將愈發艱難,多數體量小、更新速度滯後的車企將快速殭屍化,甚至被淘汰。

繼上半年多數政策的落地實施之後,下半年汽車行業將進入產業消化調整的階段,市場變數將進一步加大。同時,新能源車企同比增速喜人,但完成率普遍偏低,銷量受市場、政策變動明顯,下半年走向仍不明朗。但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6月份的高銷量透支了部分下半年零售量,但於整車企業和經銷售來說,仍存在一定時間差來完成生產供給和經銷商庫存的填充,從而拉動下半年汽車產銷量數據的回暖,不過最終各車企年度銷量完成情況究竟如何,還須結合其下半年新車規劃、促銷模式等手段來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蓋世汽車資訊 的精彩文章:

Vinfast首批車輛下線 志在挑戰越南外來品牌地位

TAG:蓋世汽車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