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方位視角考察郭沫若的學術貢獻

全方位視角考察郭沫若的學術貢獻

7月13—14日,「郭沫若與新中國」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山東威海舉行。來自歷史學、文學、哲學等不同專業的60余位學者對郭沫若學術研究及文學創作進行了深入考察。

站在歷史潮頭的文學創作

今年既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於培麗認為,作為我國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的一生貫穿多個重要的歷史時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繼承並弘揚其文化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張恩和認為,從歷史進程來看,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社會由傳統轉向現代的偉大開端。一個社會的轉型必然體現為思想的轉型,在我國向現代社會轉型之初,郭沫若和很多知識分子站在歷史潮頭,呼籲並推動這一轉型。這些知識分子的表現讓我們認識到,生產思想是知識分子的職責所在,知識分子也因而構成了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魏建表示,郭沫若及創造社作家在五四文學革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已有的文學史敘述對郭沫若認識不足,忽視了他對中國新詩詩體的全方位探索。例如,在詩集《女神》中,他創造或借用的詩體十分多樣,既有自由體,也有半自由體;既有新格律體,也有歌劇體和半歌劇體。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研究員蔡震看來,詩人的創作活動總是要置身一定文化語境中。對郭沫若來說,《女神》時期、流亡日本時期、抗戰時期等不同歷史文化語境對郭沫若詩歌創作的題材、內容、形式、語言風格、審美表達等,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的文化語境讓郭沫若的創作出現了新的變化和特點,他的詩歌創作大多描寫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激發了郭沫若詩歌創作的豪情與詩興,他的詩歌創作基本主題和旋律是歌頌,用詩歌書寫新中國的歷史。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的第一本詩集,《新華頌》就是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的範本。

「郭沫若讚頌新中國的詩,其意象多體現為新中國建設取得的標誌性成果。郭沫若詩歌中的『新中國』書寫,帶有個人的、時代的烙印,帶有思想的、政治的色彩,是文學視野下的『新中國』,有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張劍鋒表示。

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不僅指導了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也指導了中國史學從傳統史學走向科學的形態。「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抗戰時期已經初具規模,以其不斷問世的成果、穩定的研究團隊、明確的理論指導思想和以現實為旨歸的研究目的為特徵,很快在中國史壇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陣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越認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居主導地位已成必然之勢,而規劃漸成主流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研究方向、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內涵、構建新中國的歷史研究格局、確定新時代的史學研究譜系,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所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郭沫若作為公認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創立者之一、新中國文化思想領域的重要人物,是確立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主導地位多項舉措的重要決策者,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彭邦本介紹了郭沫若在上古歷史傳說研究方面的成就。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前,郭沫若既不同於疑古派也不同於信古派,而是基於對中華文明精神的把握,力求從文獻中分析、認識和復原傳說所反映的時代。在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史理論為指導後,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對古史傳說中包含的史實進行了正面積極的解讀,並不斷深化對先秦社會的探索。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的古史研究更加成熟,主持編撰了《中國史稿》這部集大成之作。

把握時代性和整體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研究員李斌認為,目前,針對郭沫若在新中國成立後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學界的研究還稍顯薄弱,還有大量郭沫若的檔案、手稿、往來書信等文獻史料亟待搜集和整理。

郭沫若的一生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對郭沫若的研究既要觀照其所處具體歷史語境,又要總體考察他的一生,還要從不同學科視角全方位地探尋郭沫若在多重領域的研究成果。四川大學教授曾紹義認為,郭沫若的貢獻是無可爭議的,研究郭沫若需要有整體性的視野。郭沫若紀念館原館長郭平英在會上展示了郭沫若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多幅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書法作品,引導與會學者通過「讀圖」的方式去感知郭沫若與新中國文化建設的深刻關聯。

日本公立福岡女子大學教授武繼平認為,探討《女神》的社會定位不應當剝離作者的主體意識。郭沫若這一時期的作品顯示出「新舊自我的靈魂搏鬥」,以及「黑暗與光明的對決」這樣形而上的並具人生指導意義的命題。其時身在日本的郭沫若將這種產生於個人內部的生命體驗訴諸詩歌,正好契合了隔海相望的另一個場域的時代訴求。

此次會議由中國郭沫若研究會、郭沫若紀念館主辦,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承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圖像時代」文學研究的變革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