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德法共治提升網路經濟治理水平

德法共治提升網路經濟治理水平

作為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最活躍和最集中的表現形式,網路經濟在我國發展的二十年來,產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並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然而在網路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和社會問題。因此,在加強網路法治建設的基礎上,或可加快促其倫理的建構,通過德法共治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網路經濟困境引發社會治理難題

當前網路經濟中存在著大量假冒偽劣、大數據殺熟、偷稅漏稅、誠信缺失、信息安全等問題,已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並且給社會治理帶來了大量難題。一方面,網路經濟的消費者在購物的選擇上往往有極高的「從眾心理」,通過網路欺詐營造諸如「爆款產品」「好評產品」等引發更多消費者購買。這些行為不但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更是觸碰了誠信的道德底線。另一方面,網路經濟的信息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明確指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在電腦黑客、計算機病毒、技術缺陷、管理滯後、不法商家盜用消費者信息等多重原因影響下,網路經濟資金、交易、商業機密等信息安全問題頻發。這些問題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危害了社會健康穩定。

當前,網路經濟陷入了某種程度的無序競爭狀態,網路平台以及電商企業的「虛擬化」也增加了社會治理的成本和複雜程度。網路經濟帶來了很多市場無法解決的社會治理難題,讓傳統的社會治理方法無從下手也難以奏效。不過,隨著國家現代化治理的進一步發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剛剛實施,而《電商法》的實施細則尚未頒布之際,加強德法共治自然成為網路經濟治理的首選方案。

以法為綱以德為本

國內有學者指出,社會治理的理想狀態是「善治」。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過程,其本質特徵是政府與公民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德治與法治是和諧社會規範整合的兩種互補的調控手段。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崇尚德法共治,強調倫理和法的相互補充、相互作用,這對於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網路經濟具有更加現實的指引意義。

以法為綱,《電商法》為網路經濟生態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礎。《電商法》維護的是電商運營的底線。《電商法》的出台,為網路倫理奠定了法律保障,表達了人民群眾的網路倫理訴求,明確界定了社會關注的電商法律邊界。這對於規範網路經濟行為、貫徹社會公德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就要求從事網路經濟的企業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以德為本,網路倫理為網路經濟的治理提供了德治保障。網路倫理倡導的是網路運營的高標準,其發展是新經濟業態發展的內生要求。第一,網路倫理既影響網路平台形象,也影響網上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網路倫理事關整個網路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第二,網路倫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的有機組成,在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過程中起著積極的調適作用。與此同時,一些網路經濟協會已將行業自律、社會公德寫進了行業規範,並且在操作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就此而言,通過制度化、法律化的倫理規範,將有利於培養網路經濟的倫理意識和遵守倫理的習慣。

網路經濟德法共治有助於國家實現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工業門類齊全、上下游聯通的製造業大國。在向製造業強國邁進的偉大征途中,網路經濟已經顛覆了傳統產業的商業模式。這就是說,網路經濟可以使企業以更便捷的方式將產品銷往全球市場,直接抵達終端消費市場,極大地降低了銷售門檻和營銷成本。

網路經濟德法共治有助於促進社會資本培育。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更是誠信經濟,而保護知識產權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原則和內在要求。一方面,網路經濟的德法共治,使得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定義務邊界和道德責任邊界得以釐清。另一方面,網路經濟的德法共治,有助於提升網路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全民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促進依法納稅、誠信經營的良好習慣養成,有利於維護公平公正的網路市場競爭環境。

網路經濟德法共治有助於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網路經濟通過德法共治,其產品質量得到提升、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從而有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德法共治的網路經濟將更積極地參與到「鄉村振興」偉大戰略中,農村電商的發展將助力精準扶貧、推動鄉村產業興旺。而鄉村產業興旺將吸引更多鄉村年輕人迴流,有利於解決鄉村空心化問題,更有益於鄉村社會穩定。而大量回歸的鄉村年輕人,又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動力源泉。

由此可見,網路經濟施行德法共治,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維護行業的公平競爭環境、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對於社會治理來說十分重要。

構建多方協作的治理模式

網路經濟方興未艾,其有序運行需要政府在對網路經濟的治理上實行德法共治。在《電商法》的實施的基礎上,政府應加強網路倫理的建設,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自治、第三方評價、社會監督的多方協作的治理模式。

第一,促進社會資本培育,建設社會信用體系。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應該加強社會的誠信教育,積極培育信用服務市場,形成第三方信用服務產業。這就需要建立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政府監管為保障、以雲計算技術為支撐、以信用信息共享為基礎的社會信用體系,進而形成互聯互通的社會信用網路關係。

第二,加強信息安全監控及預警管理體系建設。首先,加強網路信息安全技術投入,採用數據加密、數字證書和電子簽名等技術加強網路信息安全。其次,完善相關立法,加強關鍵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再次,立足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追蹤人工智慧等科技前沿發展動態。最後,主動感知網路安全態勢,採用積極防禦和綜合防範手段維護國家信息安全,打造安全可控的「第五空間」。

第三,積極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媒體在創造經濟效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應該多關注社會熱點,了解民眾所想所思。一方面,媒體要勇於曝光電商及網路平台偷稅漏稅、虛假宣傳、信用造假、污染環境、大數據殺熟等不道德行為,產生道德震撼;另一方面,媒體應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適度消費、保護環境、勤儉節約,產生道德引導力,以教化民眾、傳播文明、引領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

第四,構建網路經濟的倫理制度體系。一方面,加強網路的倫理道德建設,應該將倫理道德納入網路經濟的規章制度中,同時加強對網路企業員工的倫理道德培訓,讓員工日常行為受到倫理道德的規範。另一方面,加強網路企業的倫理道德建設、關注社會責任、維護消費者權益,將倫理道德提升到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高度。

綜上所述,網路倫理建設將成為網路經濟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彎道超車」的新戰略。在政府、社會、網路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德法共治提升社會治理質量,網路經濟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新時期,從而推進中國的「數字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牛潤珍:在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實踐中堅持與發展唯物史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