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除了我們熟悉的陽光、沙灘、海水之外,還有許多令人稱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到目前為止,海南省已基本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搜集各類資源線索10萬多條,建檔2千多個。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已建立國家、省、市(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25項,省級名錄項目72項,「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省現有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名,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9名,「黎錦技藝」傳習者已從2009年的不足千人發展到1萬多人。有3名國家級傳承人榮獲「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已建成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館(陳列館、展示館)所30多處。認定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村11個,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6個,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17個。

1.黎族鑽木取火

黎族的鑽木取火是古代各類人工取火術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黎族鑽木取火工具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為鑽火板,一個為鑽竿(或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來。它記錄著曾經的生存狀態,目前全省懂此技術的不足10人。

2006年,黎族鑽木取火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2.黎族骨簪

黎族骨簪是黎族文物中的精品,被定為民族文物一級。

黎族骨器雕刻精緻,圖案精彩,文化內涵豐富,體現了黎族人民的智慧。

是人類繼木器、石器發明之後又一重要發明,在史前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刻制一支骨簪大約需要5—12天的時間,雕刻者要具備一定的藝術造詣和雕刻技藝,同時要細心有毅力。

這也是如今骨簪雕刻難以傳承的一個原因。

隨著現代文化的衝擊,如今在黎族地區,骨簪已經難得一見。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3.昌江黎族泥條盤築法制陶技藝

海南島制陶有悠久的歷史,在黎族居聚地區的史前遺址中都發現了陶片,文獻中也不缺乏記載。目前懂此技術的不足10人。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大坡地區至今保留著原始制陶——泥條盤築法,這對研究史前制陶史有重要的作用。

如今懂得這種技術的老藝人已為數不多,傳承人寥寥無幾。

4.臨高人偶戲

臨高人偶戲從民間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亦稱「佛子戲」。

其表演特點為幕台不設布幛,演員手擎木偶化裝登台,人與偶在台上共同扮演角色,以人的表演彌補木偶感情的不足。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臨高人偶戲是全國惟海南獨有、世界少見的稀有劇種,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受時尚的流行歌舞衝擊和娛樂多元化的影響,人偶戲已陷入後繼乏人的瀕危困境。

5.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手工技藝,包括紡、染、織、綉四大工序。

以前黎族姑娘13歲就開始在長輩的指導下學習紡織,精湛的紡織技術因此能夠世代傳承下來。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社會變化和現代化的衝擊,近幾十年來,掌握織、綉技藝的婦女人數急劇減少,技藝正瀕臨滅絕。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6.黎族茅草屋

黎族傳統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兩種。船形屋是竹木結構建築,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構;金字形屋以樹榦作支架,竹片編牆。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泥牆、茅草頂房屋,這種設計能在海南濕熱的夏季保持屋內涼爽。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字形茅草屋既保留古代黎族住宅的營造技藝,又融合了漢族傳統的建築藝術,堪稱黎族文化的活化石。

7..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樹皮布又稱納布、楮皮布、穀皮布等。

據古代典籍記載,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島便出現了樹皮布。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種種原因,國內很多人不知道海南黎族人民這一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重大發明。

目前只有偏僻黎村的老人懂得樹皮布這項技藝,傳承和保護十分緊迫。

8.黎族打柴舞(竹竿舞)

打柴舞又叫竹竿舞,在曬穀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擺開腿一樣粗的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

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

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稱為「打柴」。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族打柴舞,原生態的,是黎族最古老、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全省只有三亞的一個村莊還保存著。

9.秀英炮台

秀英炮台,位於海口市秀英港區東南側,是海南古代宏大的軍事設施。

與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吳淞炮台、廣東虎門炮台同為清代晚期聞名的海岸炮台,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不畏強暴的歷史見證。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因種種原因,秀英炮台自2006年初以來一直閉門謝客。

10.南洋騎樓

海口騎樓老街作為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築,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

海南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活躍於東南亞與大陸沿海區域的華僑將南洋的建築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形成了海口近代騎樓老街歐亞混合的城市風貌。

2009年,海口騎樓老街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