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MF稱全球外部失衡面臨主要兩大短期風險: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和英國無序脫歐

IMF稱全球外部失衡面臨主要兩大短期風險: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和英國無序脫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年度《對外部門報告》(ESR)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後,經常賬戶總順差和逆差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07年的約6%大幅降至2013年的3.5%左右。而當下,全球經常賬戶失衡僅略有下降,2018年佔全球GDP的比重為3%,且由新興經濟體轉移至發達經濟體。

ESR是IMF分析全球外部發展情況,並提出對經濟體外部頭寸(包括經常賬戶餘額、實際匯率、外部資產負債表、資本流動和國際儲備)最新評估的年度報告。

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在17日針對ESR的記者會上介紹了全球對外不平衡的近況以及應對政策,並指出,目前全球外部失衡面臨的主要短期風險來自於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或英國無序脫歐。

35%~45%的全球外部失衡屬過度

戈皮納特稱,並非所有外部失衡都令人擔憂,因為各國在某些時間點出現經常賬戶赤字或經常賬戶盈餘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在有些情況下,失衡可能是過度以及危險的,因為借款過多的國家可能會遭遇資本流入的驟停,經常賬戶盈餘過多的國家可能儲蓄過多,從而對全球需求帶來不利影響。

「自從2007年全球外部失衡達到頂端(佔比全球GDP的6%)以來,全球失衡已經取得了極大進展,目前佔全球GDP的3%。」戈皮納特坦言,但2013年以來這一進展始終緩慢,外部不平衡也逐漸更多地體現在發達國家中。

具體而言,她稱,IMF研究發現,2018年全球外部不平衡中,35%~45%應被歸為「過度」。

「過度經常賬戶盈餘仍然整體集中在歐元區,主要由德國和荷蘭推動。此外,過度盈餘還出現在部分亞洲發達經濟體,例如韓國和新加坡上。而過度經常賬戶赤字仍然集中在英國、美國以及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亞等一些新興經濟體上。」她介紹稱。

此外,她表示,(與經常賬戶餘額)的不平衡情況相比,資產儲備不平衡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債務國和債權國的凈資產差持續擴大,已經達到歷史最高位。

戈皮納特指出,目前全球外部失衡面臨的主要短期風險來自於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或英國無序脫歐,因為他們「可能對全球需求和全球風險偏好產生負面影響,並反過來影響那些高度依賴外國需求和外部融資的經濟體」。

從中期來看,她進一步稱,若缺乏糾正政策,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變得根深蒂固,資產失衡的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導致關鍵債務國經濟出現破壞性調整,而這些調整可能會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區。

結構性政策是關鍵,外匯對調整失衡短期作用有限

基於此,戈皮納特強調稱,全球各國需要精心計劃的宏觀經濟政策來實現外部再平衡。經常賬戶赤字過度的國家需要採取增長友好型的財政整頓,與此同時,經常賬戶盈餘過度的經濟體應該引入可促進潛在增長的財政政策來實現再平衡。

「整體而言,結構性政策仍然是解決一般外部失衡問題的關鍵。」她表示,盈餘過度的國家應該推行鼓勵投資以及防止過度儲蓄的改革措施,包括支持創新、降低關鍵部門的准入門檻、擴大社會安全網的覆蓋範圍以及解決企業儲蓄率不斷增加背後的(結構性)扭曲問題。赤字過度的國家則應通過例如增加對工人技能基礎的投入等手段來加強貿易部門的競爭力。

最後,戈皮納特指出,需要認真監督部分主權國家和企業外債不斷增加的情況,以確保不會發生貨幣或期限錯配加劇的情況。

對於近年來流行的通過匯率來促進外部不平衡調整的論點,戈皮納特指出,通過全面分析國際貿易的相關方面,IMF發現,總體而言,匯率對貿易流量的影響在短期內相對較小。在那些貿易主要以美元結算的經濟體間,出口數量往往對短期內的匯率變動反應不大,亦即匯率靈活性在協助外部再平衡或幫助經濟體應對衝擊方面的短期效用是有限的。

「這表明,需要引入其他周期性政策工具來配合匯率靈活性發揮作用。」她稱。

此外,戈皮納特還強調稱,所有國家都必須避免扭曲貿易的政策。「因為外部失衡僅會受到涉及總儲蓄和投資的宏觀政策的影響,近來的雙邊貿易問題對全球失衡沒有明顯影響。但增收關稅已導致消費價格上漲,並令全球貿易投資和增長承壓,削弱(對全球貿易的)信心,擾亂全球供應鏈。」她指出,「各國不應採取扭曲的貿易行動,而應共同努力恢復貿易自由化,並加強在過去75年中為全球經濟服務的多邊貿易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玩具反斗城:激烈競爭中尋求門店擴張
還沒完!特朗普自認能撤換鮑威爾,看上的美聯儲董事人選欲降息100個基點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