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又一韓國公司潰敗,割肉賣樓求生卻躺賺60億?

又一韓國公司潰敗,割肉賣樓求生卻躺賺60億?

業界常說「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服務,一流企業賣概念,超一流企業賣大樓」。

此前還有個很勵志的傳說,說的是一個歐洲商人,攜帶1000萬元在華經商,失敗後意欲回國。沒想到,當年買的房子轉賣後,竟還賺了200多萬的詼諧故事。

如今,這個故事有了現實版,只不過主角換了,成了韓國財團之一的LG。

昔日巨頭,賣樓求生

許多中國人在20年前紛紛買樓去外國做生意,不過他們在外國辛辛苦苦打拚了20年之後,發現20年來賺的錢卻不夠買回中國的房子了。

相反不少外國公司最近20年來中國做生意,生意沒做成,但是最後靠賣房子賣樓賺到不少錢。歐洲有名的連鎖超市麥德龍就是如此。麥德龍這個超市在中國發展多年,但是一直虧損連連,現在還打算賣掉中國的業務。

不過這個麥德龍做對了一件事情,他們每一個超市的物業都是自己買下的。現在單單這些超市的物業就價值300億。

實不單單是麥德龍,韓國的著名公司LG也是如此。最近LG宣布將賣掉北京的LG雙子座大樓。這棟大廈目前的預估價格高達1.5萬億韓幣,摺合90億人民幣。

據了解,LG電子北京雙子座大廈位於國貿商圈,是LG在中國的總指揮部,於2005年建成,落成後建築面積為15萬多平方米,地面30層,地下4層,由寫字樓和商鋪兩部分組成。按當時4億美元約合32億人民幣的投入,相當於每平方米2萬多的造價。而如今,LG電子將其標價近90億美元對外出售,14年間升值60億,怪不得有網友調侃說:「LG在中國賣手機不行,賣房行」、「投資房地產是LG在北京最大的收穫」。

而在此之前,到201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手機業務已經連續虧損15個季度。對比之下,雙子座大廈竟成了LG中國的「意外之財」。

4億美元蓋CBD第一樓

LG早在1993年就進入中國市場。本世紀初,LG一度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僅僅在中國,LG就年銷售60萬台,這在當年已是不俗的成績。

2005年,LG投入了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在北京繁華的建國門商圈建了兩座對稱的雙塔,這就是「雙子座」之名的由來。又因為形似口紅,被人們成為「口紅樓」。這也是天安門廣場附近長安路北京商務中心區(CBD)第一座由非中國籍企業建造的建築。

在2005年時,4億美元對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但LG作為國際巨頭,財大氣粗,這點錢小意思。

作為一家老牌韓企,成立於1947年的LG,在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與服務等產業都佔有一席之地。1993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在2012年以前,甚至幾乎所有一流明星都代言過LG手機。

在本世紀初的時候,LG還曾經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當時僅僅在中國市場,LG就年銷售60萬台。而當時,手機價格並不便宜,手機市場跟今天也不可相提並論。LG的60萬台銷量已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但如今,LG在中國的路卻並不好走,慢慢被中國市場邊緣化,已經不復以往的榮光了。

今年2月,LG決定清算自己和LG電子、LG化學、LG CNS共同投資的燃料電池子公司。該公司共計投資了5000億韓元左右,但在燃料電池領域一直沒有取得期待中的成果。

2019年2月時,據GSMArena報道,LG移動業務已經連續15個季度虧損,總計虧損約25億美元。

業績虧損的背後,是LG手機業務的不景氣。

LG的北京雙子座大廈,現在只有20%左右的空間由LG旗下子公司入駐使用,其他空間均租給了中國企業和跨國企業。

變賣資產,王者淪為青銅

韓國企業變賣資產撤離中國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韓國企業是從2005年左右大舉進入我國的,三星、樂天瑪特、現代等企業在我國大範圍興建工廠,開設店鋪,迅速搶佔了大部分市場。

而從2017年開始,韓國企業陸續「變賣」資產,撤離中國,而這次LG的「賣樓」也被眾多媒體解釋為撤離的徵兆,目前還活躍在我國的韓國企業已經所剩無幾了。

2010年,正值我國3G智能手機爆發的年代,LG當時業務重心轉移到海外市場,所以從2011年開始,國內LG產品更新緩慢,LG手機後勁不足。

2013年,在海外市場受挫的情況下,LG開始把業務逐漸轉向中國,然而此時國產手機已經崛起,並且完成5次主要硬體的更新換代。留給LG的空間少之又少。

彼時,LG手機製造思想還停留在3G功能機時代,由於沒能跟上技術潮流,LG智能手機角逐中落後於蘋果三星以及中國華為等競爭對手,在虧損泥潭中難以自拔。

從2015年開始,LG的手機業務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於是從2016年往後LG便陷入了銷量越少研發越跟不上,研發越跟不上銷量就越少的死循環。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LG手機保持了韓國企業一貫的傲慢和自以為是,在國產手機普遍應用曉龍835的時候,LG旗艦機用的是已經被國產手機淘汰的曉龍821作為主晶元,性能、功耗上全面落後於國產手機。

2018年,LG電子公布了2017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LG移動部門虧損達1.9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第二季度開始,LG的手機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中。

對此,LG公司表示,華為、OPPO、vivo等中國手機廠商的崛起,以及零部件成本的上漲都是造成虧損的原因。

LG手機業務在2018年2月全面退出中國。

準備退出中國市場的LG突然發現,當年花4億美元建設的大樓,如今價值已經接近90億(預估價為87.7億)人民幣!一旦賣掉,LG至少可以賺60億人民幣了(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

這筆錢賺得可比辛辛苦苦吆喝賣手機輕鬆多了……

科技大佬與房地產不得不說的故事

無論是為「續命」還是賺錢,科技公司買賣房產的消息早不新鮮。

今年3月20日,由賈躍亭創辦的電動汽車公司法拉第未來已經賣掉了位於洛杉磯的總部,知情人士透露,該總部是賈躍亭在2014年斥資1320萬美元購入,推測賣出時售價或超過1000萬美元。

今年年初,賈躍亭就曾在網上公開拍賣樂視控股所持世茂工三項目,市場估值近32億元,無奈遭到流拍,無人接盤。

就在前幾日,面臨著業務下滑、市值幾近腰斬等麻煩的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興奮地宣布,小米以52億元在北京買下了8棟大樓,並命名為「小米科技園」,消息一公布即喜提熱搜。

當時大伙兒紛紛表示不滿:「雷布斯不去救火,還不務正業買樓?」如今看來,老雷才是未雨綢繆啊。

實際上,阿里、京東等科技公司涉足房地產領域的報道並不陌生。2018年底人民日報刊文梳理A股科技類上市公司發現,當時涉足房地產投資的科技上市公司多達275家,相比5年前的134家,足足增加了一倍。這275家上市公司是什麼概念?接近科技類上市公司數量600來家的一半。所以,在業界又出現一個新名詞:「科技地產商」。

韓國的助攻——薩德

其實,LG在我國的手機業務雖然日漸衰微,但是其他業務非常賺錢,但2017年韓國政府做了一個「拍腦袋」的決定,在韓國境內部署薩德。於是,從2017年開始韓國企業在華經營規模大範圍萎縮。大量韓企要麼撤離,要麼在準備撤離,2017年9月,韓國超市品牌「易買得」全線撤出中國。

2018年4月,三星關閉它在深圳的公司。2018年5月,韓國超市品牌樂天瑪特陸續出售店鋪,全線撤離中國。

2019年4月,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銷量下滑和產能嚴重過剩的壓力下,宣布在華最老工廠停產。

這打碎了LG最後一搏的希望,最後只能放棄在華業務。

政治原因只能說是影響企業利潤的一個方面,更多的原因是韓國企業的思想老化,跟不上中國消費者的腳步,永遠想用過時的技術和設計來賺得國人的追捧。

但互聯網時代下,這種做法是註定會被摒棄,而國內企業在籠絡用戶和討好客戶方面極盡所能,相較於熱情洋溢的國產廠商韓國的企業的大範圍失敗是早就註定的。

小結

三星、LG在中國的潰敗,主要在於國產智能手機的崛起。華米OV不僅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在全球範圍內,也在不斷擠壓三星手機的生存空間。不可否認,三星手機在國際市場上還處於領先位置,不過隨著5G手機的普及以及華為力量的展現,三星能否坐穩老大位置,還需時間的驗證。

時代永遠不可捉摸,世界500強的城頭永遠風雲變幻。

請記住,960萬平方公里的熱土,不需要高姿態的外來戶,更不需要徒有其表的產品。

華米OV能打敗三星、LG,未來,中國企業就能在更高端領域,引領風潮。

傲慢外企,壟斷中國市場的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

整理參考:媒介星、蔣東文頻道、時代周刊、金融投資報、網路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李嘉誠背後的王牌:它年營收1441億,全球門店數超1.2萬家
知名主持人被刑拘,曾被罰1.29億元

TAG:正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