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隆平發現一株茁壯野稻,經過培育後,卻發現它們根本當不了種子

袁隆平發現一株茁壯野稻,經過培育後,卻發現它們根本當不了種子

袁隆平在農村的勞動鍛煉期滿,他又回到了安江農校。可是選育種子的工作,該如何展開,袁隆平也是陷入到了思考當中。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雜交有沒有優勢?這個問題,早在美國著名遺傳學家辛諾特?鄧恩和杜布贊斯基所著的《遺傳學原理》一書中,就給予了清楚的回答: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會使旺勢消滅,異交一般不表現雜種優勢。

袁隆平在思考,可是當時正是正是困難時期,經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為了緩解飢餓,袁隆平就開始製作雙蒸飯。

袁隆平雖然被餓的走路打晃,可是他培養雜交水稻的工作卻一點也沒有鬆懈。

袁隆平當時培育水稻,用的也是農業育種科研工作中屢屢有不錯成績的系統選育法。這種選育法,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到一個水稻群體中,選擇表型良好的變異單株水稻加以培養。然後再優中選優,最後經過優勝劣汰,將遺傳性最好的品種培育出來。

袁隆平這天餓著肚子到已經抽穗成熟的水稻實驗田去選種,他忽然發現一丘旱稻田中,生長著一株「鶴立雞群」般的特優「野生」稻穗。袁隆平還以為是自己飢餓,以至於出現了幻覺,他揉揉眼睛,定睛一瞧,這才認定,眼前的高大稻穗聳立在田中,迎風正向他頻頻招手……

這株特優水稻個體偉岸,10多個8寸長的稻穗掃帚似的向下垂著。袁隆平真好似乾渴的沙漠遇到了清泉,面對而上蒼送給他解渴的「甘霖」,他真有一種欣喜欲狂的感覺。他俯下身子,仔細一數那株稻穗,一個分櫱,就有整整230個稻粒,如果用它做種子,畝產絕對超過千斤。

袁隆平真比撿到了「寶貝」都高興,他馬上找來了一條紅絲帶,為這棵「希望之稻」做了個醒目的標記。

袁隆平第二年春天,將這顆稻穗結下的1024顆稻種全都種到了實驗田裡,一千多株的稻種,就是一千多個希望。袁隆平幾乎天天泡在了稻田裡,灌水施肥,滅蟲除草,一有閑暇,便拿起記錄夾,將稻苗各個階段的生長特性,準確及時地記錄下來。

袁隆平看著稻子,就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裡充滿了歡喜和希望,稻田繁重和單調的勞動,在他看來,都已經是一種莫大的享受了。他真的希望,自己種在實驗田的稻子,能夠茁壯成長,開花吐穗,結出一粒粒,又黃又大、能夠給稻農帶來高產的稻種來。

如果水稻真的能夠畝產千斤,那將家家倉廩充實,娃娃們碗里的食物不再是紅薯粥,而是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們可以盡情的吃,可以不會再擔心餓肚子,孩子們可以在陽光下盡情地玩耍,那將是一個多麼美妙和諧的圖畫。

一轉眼,袁隆平實驗田中的水稻,就到了抽穗的時節,可是這片「不爭氣」的禾苗抽穗早晚不同,高低參差,根本沒有它們的「父本」水稻,偉岸挺拔的英姿,一幅東倒西歪的「敗家子」形象。

袁隆平失望地坐在田埂上,他用手撫摸著、雖然不成功,但也浸透著自己辛苦和汗水的稻穗,他的心中,有一百個聲音,有一千呼喊,都在問著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袁隆平在田埂上一直坐到了日落西山,他的腦袋想得都快要炸裂了,可還是沒有想通自己實驗田中的稻子,無法繼承「父本」水稻優勢的問題,後來,袁隆平終於想明白了:水稻是自花授粉動物,純系品種是不會分離的,可是出現性狀參差的分離,就說明那株「鶴立雞群」的水稻,是一株雜育種。換句專業的話講,就是一棵「雜交水稻」。

只有真正的純正的野稻,才可以經過培育,成為「優良」的種子,而被袁隆平當成寶貝,種在稻田的「野稻」,就是不純正的「雜交水稻」,故此,他的實驗失敗。

袁隆平最後,找到了真正的「野稻」,並培育出了真正的高產稻種,並打開了種子王國的大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唐玄宗有件寶貝玉龍子,為何它開始很有「靈」力,後來成普通石頭
夜郎為何滅國,從該國貴族亡國逃跑時帶著的一件寶貝,就知道謎底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