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形式容易模仿,內在氣質比肩卻難

形式容易模仿,內在氣質比肩卻難

不知道是否跟包括中國攝影家協會與江蘇省淮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等活動的倡導有關,我們可見的是,對於東方審美趣味和視覺範式的理性認知和探討,以及攝影史研究等領域的成果傳播擴展到位等,讓畫意攝影這樣曾被崇尚攝影現實記錄功能者忽略或關注較少的攝影類型,重新被更多的人所關注和參與。對於中國式畫意攝影的習練者和借鑒者來說,郎靜山等名家的作品便是其學習參考的圭臬式樣本。

有研究者認為,源於與生俱來的視覺經驗,中國式審美趣味在影像呈現方面的體現,就是對於中國傳統畫意的模仿與影像化再現,就是用攝影技術手段來完成仿畫式的創作。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自不必說,與他同時代的攝影家們的創作也多受中國傳統文化滋養,風格如出一脈,包括後來陳復禮的「影畫合璧」式創作,以及近年來借鑒甚至挪用中國傳統山水畫範式進行創作的諸多當代藝術家,都離不了中國傳統畫意的文化積澱。

一些業界人士也在日常交流中多提及「畫意攝影」,但從大量傳播的畫意攝影作品來看,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中國畫視覺樣式的簡單模仿與影像再現上,甚至刻意為了呈現畫意效果,還弄了題款,鈐上了印章。如果說圖式的模仿仍完成得大差不差的話,到了題款、鈐章環節,便顯現出水平高下之分了,有的挪用電腦字體,有的用圖像軟體製作鈐章效果,有的請他人題詞,有的雖是親筆題款,卻很明顯地看出功力的不足……這時候再看看郎靜山先生的作品,題款鈐章的講究,尤其是他的書法,與畫面相得益彰,為影像增色不少。這種現象就充分說明一個問題,儘管畫意攝影的形式很容易就能模仿到位,但在體現專業水準的細節上,就會一下子顯現出文化功底和精神氣質的差異。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今人談及攝影時,也往往會說,最終的攝影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還是取決於我們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甚至在具體的畫面中也不能很明確地量化標示出來,但有經驗有知識儲備的觀賞者,會在不同的攝影作品中看出來作者的底蘊和創作心態等多方面的內容來。這跟看書法作品一樣,那種炫技式的線條張揚,有時候反不如規規整整的「館閣體」耐看,就是因為後者的功力較強,而有些看似「戲為之」的「大巧若拙」的名字書跡,真正有其他文化學識背景的書家所留的墨寶,才是真正能讓我們久久駐足認真思索的佳品。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裡邊甚至有塗抹的痕迹,為什麼能成為「天下第二行書」?還是內在的精神氣質使然,是在國運遭受考驗的危難時刻體現出的一位文人的真性情和真感情。

想想我們的攝影,同樣的題材,幾乎同樣的視覺表現方式,也能在兩相比較之下看出內涵的深淺和拍攝者投入的多少,甚至拍攝者對此主題此題材的認知程度和思考深度。這些依然與內在氣質相關,這種氣質並非一年半載就能修成,需要綜合功力的體現,需要文化修養的提升。攝影的功用層面固然有其相應的範式和規律,但真正拋開功用性考量,在藝術的層面來賞析,我們就會發現有無底蘊和氣質,作品便會大不相同。

儘管視覺呈現上的獨特性等是吸引觀看者的第一因素,但那些讓人一看就透的畫面,沒有給予閱讀者和觀看者思索、聯想空間的作品,即使放在公眾傳播領域,也不能算是好的照片。真正通過視覺語言吸引觀看者的深度關注,並從攝影作品引申出更多思考空間的作品,才能更好地體現攝影家的氣質,展現其藝術魅力。一些攝影名家的同題材作品放到一起時,我們既可以從中看到他們各自不同的視覺呈現方式和藝術風格,又能充分感知不同性情氣質之下各具實力與魅力的創作是多麼美妙。同樣,對於許多攝影學習者來說,簡單地模仿已有攝影佳作或者當紅攝影家代表作,簡單地模仿某些流行化的視覺圖式等,確實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想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要想體現自己的個性特點,還是要從自身修鍊做起,還是要從文化的認知和提升層面來介入攝影。

魏壁作品《寒池》

近年來湧現的魏壁、李止、曾翰和塔可等藝術家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借鑒於東西方研究成果,所進行的關於故鄉、山水甚至是古代典籍意境的攝影創作,獲得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儘管圖式方面似乎有某種相像性,但他們所採用的方式方法不同,切入的角度各有側重,最終決定其成就的還是不同的學業背景、文化修養及其思考深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他們本身就有著跨界的藝術背景,而且有著相當了得的書法、繪畫等傳統文化功底。一些從事其他門類攝影的中青年人也開始借鑒東西方不同藝術形式的精華,嘗試全新的創作和發展,且其切入點和追求更各有特色。這也就是我們充分享受攝影多種可能性之妙,從中觀照每位不同藝術家精神氣質的線索。

李止作品《山行》

對於有專業追求的攝影者來說,除了對攝影語言、修辭等的研習和自由運用之外,更多需要的是通過攝影史的學習找准自己的攝影樣式及攝影方向的定位,然後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文化修養,提升文化氣質,讓自己的攝影走向深入。千萬不能淺嘗輒止地滿足於視覺圖式的模仿,滿足於視覺愉悅感為先導的畫面形式構成。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個話題的視覺表現深度上做出自己的特色,那麼我們的內在氣質一定會通過作品透射出來。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9年·第53期·3版

文字:奚水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中國攝影報》郵發代號1-126

對開每周兩期

24個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給我好看

你就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熱點!2020年索尼世界攝影大賽新增組別關注環境問題
最小全幅無反+3支鏡頭 適馬新品發布匯總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