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子眼中只有兩種人才: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孟子眼中只有兩種人才: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孟子的時代,魏齊爭霸,秦國崛起迅猛;國強君威,專制萌芽已經出現。

商鞅等秉承法家思想的功利之士已經榮升卿相之位,鼓吹重令尊君之說,貴君而賤民。

孟子力排眾議,正告天下君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認為,諸侯與江山社稷都是充滿變數的,一國之中不能動搖的唯有人民,人民就是一國主權的寄存者。

子產主持鄭國的政事時,曾經用自己乘的車去幫助人們渡過溱水和洧水。

孟子評論說:這是小恩小惠的行為,並不懂得從政。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橋,十二月修成過車馬的橋,老百姓就不會為渡河而發愁了。

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門鳴鑼開道都可以,怎麼能夠去幫助百姓一個一個地渡河呢?如果執政的人要去討得每個人的歡心,那時間可就太不夠用了。

子產用自己乘坐的車子去幫助老百姓過河,這事在一般人看來是屬於愛人民的美德,因此傳為美談。

但孟子從政治家的角度來要求子產,則認為這是小恩小惠的行為,治末而沒有能夠治本,於事無補。

與其這樣一個一個地去幫助老百姓過河,倒不如利用你手中的權力為他們把橋修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使他們再也沒有過河的煩惱。

也就是說,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當以大局為重,而不應以小恩小惠去取悅於人,更不應以此來沽名釣譽。

在孟子看來,人才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道德情操特別優秀,堪為楷模,但辦事能力相對薄弱,權略機變相對遜色的「賢者」;

另一類是道德品質也許尚有瑕疵,聲譽名望或許不那麼讓人仰慕,可辦事能力出色超眾,韜略權謀老練嫻熟的「能者」。

對這些「賢者」和「能者」,統治者都要倚重,都要任用,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共生而互補,並存而互用。

孟子還進一步說出了統治者任用「賢者」與「能者」的不同原則。

對於「賢者」,是要「尊」;對於「能者」,則是要「使」。合在一起,便是所謂的「尊賢使能」。

具體地說,對待「賢者」,是要給予崇高的地位,提供優厚的待遇,讓他們以其無與倫比的道德魅力感化民眾,從而體現國家政治的正確導向,是謂「賢者在位」;

對待「能者」,是要充分發揮其辦事能力強、應變功夫深的特殊優勢,讓他們擔任具體的官職,委以干實事的許可權,快出業績,是謂「能者在職」。

孟子的養民之論在先秦還是絕無僅有的,而且事無巨細,比孔子的論述更為深切而詳盡:從裕民生到薄賦稅,從止爭戰到正經界,從節制用度到與民同樂……

對於當時的諸侯君主征繳民間財產,孟子覺得官府必須保證民眾贍養父母、娶妻生子的基本需求,保證起碼的溫飽以及災荒年間求醫問葯的花費,如果連這點需要都給官府剝奪了,那還有誰跟你講什麼道德禮義呢?

孟子曾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這與孔子「事君以禮」的卑躬之態有天壤之別。

孔子欲以君子之德獲取官職,而孟子則想以個人之德與朝廷俸祿相抗衡,認為有官做就做,沒有也無妨,不卑不亢,行事十分洒脫。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李白意境最美的一首詩,字字皆美,第二句成網友金句
陸遊:用四十年做一件事,卻贏了身後數百年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