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小山村「好客王家」,何以成為鄉村振興樣本?

小山村「好客王家」,何以成為鄉村振興樣本?

「好客王家」是江西橫峰縣姚家鄉王家村打造出來的鄉村旅遊知名品牌。

王家村共27戶,103人,人均耕地1.18畝。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地勢高、資源少,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是貧困村,男人娶媳婦都非常困難,當地有種說法叫「有女不嫁王家郎,上年吃了下年糧」。

1981年全體村民在祖訓基礎上制定了《治村規約》,商定重新集體化,將宅基地集體化和村莊統一管理,通過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村莊發展。2015年村莊發展鄉村旅遊,又將耕地和山林集體化。2017年,村莊鄉村旅遊集體收入102萬元,純收入40.5萬元,果園、蔬菜採摘和農家樂的收入沒有統計,不計算在內。全村實現了共同富裕、鄉風文明,其鄉村治理經驗和鄉村旅遊經驗被《人民日報》和《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多家知名媒體報道。

與依託景區型鄉村旅遊的篁嶺不同,「好客王家」是個普通的山區村莊,沒有可依託的資源,鄉村旅遊的成功主要是定位合理,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基點,重新集體化,凝聚集體力量,實現了鄉風文明、治理有序、村民富裕、集體經濟良性發展。其成功經驗更具有推廣價值。

原文 :《集體化打造鄉村振興「好客王家」樣本》

作者 |上饒師範學院教授 聶洪輝 劉義程

圖片 |網路

集體化傳統是王家村發展的定力

在上世紀80年代初,「好客王家」將宅基地收歸集體統一安排,對村民建房統一規劃,規定了每戶村民的建房面積。村民建房需要村集體審批,超過村集體規定的建房面積,需要繳納土地佔用費。如果宅基地空置或拆房後不建房,村集體就會收回再統一安排使用。這保證了村莊有序發展,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1年,王家村在祖訓的基礎上,制定了《治村規約》,規定非常詳細,大到村莊治理,小到村民養雞養鴨。1995年,村莊將歷年制定的《治村規約》彙編成冊。雖然經過多次修訂,但集體化的調子始終未變。

《治村規約》成了「好客王家」村莊治理和發展集體經濟的「憲法」,其內容涵蓋管理機構、理事會選舉、賬務管理、山田地、治安、教育、放牛、養家禽、婚喪喜慶等,並明確了獎懲辦法。每年元宵節前後,村莊會召開全體村民會議,前一年的理事長和村小組幹部都要述職,村民給他們打分,最後全體村民民主選舉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和村小組幹部,理事會成員和村小組幹部可連選連任。

信息化時代到來後,村莊與時俱進,建立了全體村民微信群,村民先在微信群里討論村莊事務,黨小組再商議拿出初步意見建議,最後交由理事會決策。這些集體化的規定和措施,起到了十分明顯的作用。

比如,村莊的理事會統一免費為村民操辦婚喪喜慶活動,統一了村民酒席標準等,遏制了鋪張浪費和盲目攀比之風。在2007年,村莊為了節約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決定改變喪葬風俗實行火葬,自籌資金4萬元,建立了600平方米的公墓,為後來土地規模化和發展的鄉村旅遊奠定了根基。「好客王家」的集體化在教育、民風民俗方面也效果顯著,村莊通過集體資金大力支持教育,改善了村莊學校條件,建立了籃球場,對升學的學生給予獎勵,形成了尊師重教、好學的村莊氛圍。「好客王家」走出去的大學生在當地表現良好,有的成為中學校長,有的在政府重要部門任職。從上世紀80年代起,「好客王家」每年都舉辦全村村民參與的春節聯歡會,每家每戶出一個節目,通過全體村民共同娛樂,村莊集體意識深入人心。

正是幾十年村莊集體化傳統,凝聚了村民力量,促成了集體意識,建立健全了村莊治理機制,規定了集體化發展道路,從而為近年來「好客王家」的鄉村旅遊打下了了基礎,積蓄了力量。

集體化積聚發展實力

2015年春節期間,有位北京來的書法家在「好客王家」受到村民的熱情款待,在觀看王家村民的聯歡會時,有感而發建議他們鄉村旅遊打「好客」品牌,以體現王家村民的樸實、熱情和好客。「好客王家」抓住橫峰縣在2015年建設秀美鄉村的契機,發展鄉村旅遊。

首先,將上(饒)萬(年)調整公路征地的20多萬補償款全部用於鄉村旅遊的啟動資金。其次,將村莊土地全部收回集體發揮規模效應,一部分用於建設鄉村旅遊設施和場地,一部分用於發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好客王家」之所以很容易將集體土地能順利收回,一是村民集體意識強烈,二是戶均耕地面積不多,村民種地難以致富,甚至不能維持正常生活水平。「好客王家」收歸集體的耕地成立了合作社,種植蔬菜、藍梅和葡萄,還鼓勵村民成立養殖合作社,這些合作社與鄉村旅遊項目相結合,旅遊可採摘水果、蔬菜,購買土豬肉等,發揮了村莊集體經濟的優勢。當然,村民在自己菜地上種的蔬菜也可以與遊客直接交易,但量比較小。

「好客王家」根據市場需求,針對不同對象、年齡、群體,按照不同需求,設定不同的遊樂方式,開展了農耕體驗、親子游、夏令營、戶外拓展、燒烤野炊、成人聚會、攀岩和青少年培訓等項目。經過3年左右的經營,「好客王家」鄉村旅遊蜚聲省內外,不但省內遊客絡繹不絕,還吸引了浙江的中小學校的學生來夏令營。2016年,「好客王家」被上饒市關工委、上饒市教育局首個授予「青少年健康教育成長基地」。2017年,「好客王家」成立了村民入股自辦自管的「好客王家農旅文化有限公司」,村民按入股金額分紅,集體收益用於支持青少年教育、村莊公共設施建設與維護,及按國家相同比例配套,給全村60歲以上老人發養老金。

黨小組保證集體化發展動力

現在,「好客王家」村小組有10位黨員,他們每月最少開2次會議,謀劃村莊發展大計,在村莊集體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發展動力作用。

在集體化初期,黨小組成員提議將祖訓上升到成文的《治村規約》,黨小組還定期召集村民開會,由村民討論村莊大小事務,還引導村民成立理事會,由理事會決策和管理村莊事務。無論是黨小組開會,還是理事會開會,都有詳細的會議記錄,使得村集體為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好客王家」保存了從1981年至今的所有會議記錄。黨小組還領導村民自治,讓村民直接選舉理事會成員和村小組長等幹部。黨小組還負責監督理事會和村小組幹部的工作,定期公布村莊收支狀況,保證了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全村至今無一筆集體財務漏洞,得到了全體村民的廣泛信任。

這種完善的村莊自治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始動力和保證。在村莊治理、鄉村旅遊、村集體經濟和鄉風文明建設中,黨小組成員與黨員幹部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在謀劃村莊發展中,是黨小組帶頭學習和試驗,帶村民到外地學習鄉村旅遊的經驗;在推動鄉村旅遊過程中,是黨小組無私奉獻,在理事會中不拿工資,加班只拿一天24元的補貼;在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中,是黨小組帶頭平自家的祖墳。在鄉風文明建設和思想教育中,黨小組都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要求村民做到的,黨小組成員及黨員幹部都會帶頭做到。當黨小組成員和幹部違反了村莊規則,也與村民一樣,必須接受處罰。這些具有公信力的行為為「好客王家」村民走集體經濟之路提供了保證和信心,是「好客王家」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動力。

可以說,「好客王家」在黨小組帶領下,以祖訓為基礎,制定《治村規約》,通過集體化,統一規劃、統一規範和統一管理;通過集體化,發展集體經濟和鄉村旅遊,使王家村鄉風文明、村民富裕、集體經濟壯大,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可以複製的成功樣本。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BSH037),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14FX16)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6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新技術為研究帶來新便利,經濟學家會就此失業嗎?
更強大的社會保護系統,為美國童年塗上色彩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