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晉同氣連枝,長平之戰時,為何韓魏兩國卻不出兵支援趙國?

三晉同氣連枝,長平之戰時,為何韓魏兩國卻不出兵支援趙國?

三晉指的是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標誌著歷史進入了戰國時期;晉國堪稱是春秋時期的超級大國,所以雖然被瓜分,但是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實力依然足夠強大到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

三晉系出同源,所以在整個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國雖然有過不少紛爭,甚至還時不時大打出手,但是總的來說合作和結盟多過紛爭,比如五次合縱攻秦韓、趙、魏三國一次不落的參與其中;可是有一場至關重要、更需要三晉聯手的大戰卻只有一國苦苦支撐,不見其他兩國增援,這場大戰就是長平之戰,那麼三晉同氣連枝,為何長平之戰時,韓魏兩國卻不出兵支援趙國?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當時的天下大勢是楚國連續敗於秦國之手,黔中、上庸等地先後被秦國奪取,鄢郢之戰白起更是攻破楚國郢都;齊國經過樂毅五國伐齊後實力一落千丈,唯獨趙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實力躍居諸國之上而僅在秦國之下,在和秦國的強強對抗中也不落下風,趙國分別在閼與之戰和幾之戰中兩次擊敗強悍的秦軍。

韓、趙、魏三國都是由晉國分出來的,地盤相互之間挨得很近,一個強大的秦國已經把它們壓得透不過氣來,同樣一個強大的趙國也不是它們願意看到的,如果擊敗秦國成為霸主的趙國對他們的威脅或許不在秦國之下,現在好不容易對韓魏兩國危險最大的兩大強國杠上了,一番大戰下來不說兩敗俱傷,至少也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這對韓魏兩國是有利的。

第二,韓國即使想出兵也是有心無力:范睢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成為秦國東進的既定國策,韓國恰恰就是近攻的第一個目標,所以秦國連續對韓國發動猛攻,先後奪得韓國少曲、高平、陘城、野王之地,特別是野王的失去使得韓國國土被一分為三,韓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就是韓惠王同意割讓上黨給秦國,卻被上黨郡守馮亭搶先一步送給了趙國,這才引得秦、趙兩國大戰,在這樣的局勢下,一方面韓國自顧不暇,另外一方面秦趙交戰卻給了韓國苟延殘喘的機會,韓國不出兵救援趙國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三,長平之戰前的前274年,秦國攻打魏國蔡、中陽等四城,趙國唇亡齒寒和魏國結盟,前273年秦國和趙魏聯軍大戰於華陽,白起一戰斬首魏趙聯軍15萬並攻佔了魏國大片國土,所以原本魏國是最有可能出兵救援趙國的,事實上魏國一開始也是準備出兵的,不過卻有兩件事使得魏國猶豫不決之下終於還是選擇了作壁上觀。

首先,趙國外交上的失策:戰役之初趙國朝野上下意見分歧:一種意見是和秦國和談,第二種意見就是和魏、楚兩國結盟共同對付秦國,結果和談佔據了上風,秦國卻藉此機會大造輿論,使得各國都認為秦趙兩國的上黨之戰會以談判解決,而不會訴諸於武力,這樣一來魏國也就無心出兵了。

其次,秦國對魏國大加拉攏:當時韓國大片領土落於秦國之手,其中就包括垣雍之地,此地對魏國的戰略意義不可忽視,它地處魏國都城大樑上游,而且地勢很高,所以如果秦國水淹大梁的話,大梁是在劫難逃;不過秦國說了只要魏國不和趙國結盟,秦國就答應幾年之後把垣雍之地割讓給魏國。

以秦昭襄王使詐誘騙楚懷王以及和氏璧的故事來看,秦國此舉絕對是開了個空頭支票,不過魏國卻因此患得患失,最終還是沒有出兵支援趙國。

在秦國高超的外交手段和軍事實力震懾下,加上韓魏兩國各有打算和患得患失,最終趙國只能是孤軍奮戰敗於秦國之手,其實當時最有可能出兵支援趙國的是魏、楚兩國,如果趙孝成王一開始就不和秦國和談,而是以手中的一些利益換取和魏、楚兩國結盟的話,長平之戰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曹操和陳宮,從相愛到相殺,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和呂伯奢無關
此人與黃忠齊名,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何逐漸淡出了視野?原因有三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