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它的壽命只有90天,卻用15年穿越火星45千米,成為人類豐碑

它的壽命只有90天,卻用15年穿越火星45千米,成為人類豐碑

穹頂之外。

歷代君王最忌諱的妖星,名為熒惑。

熒指光亮似火,惑指行蹤難測,倘若這妖星闖入天蠍座,便是史書上頂級不詳之兆,意味著王朝氣數將盡。

從始皇駕崩、王莽篡位再到隋煬亂政,史官用顫抖筆鋒一次又一次記錄下熒惑蹤跡,並迷惘地望向星空。

距離地球億萬公里外的虛空,被稱為熒惑的火星,並不知曉鄰星渺小生物的迷惘與愚昧。

它沿著71607萬公里橢圓軌道冰冷行進,周而復始。

每隔15年至17年,它會行至距地球距離最近之處,被稱為「火星大沖」。

它像在亘古中擺渡的巨輪,按時趕來,寂靜等候,再沉默離開。

地球上的人們一度對此渾然無覺,他們匆忙演繹著短暫的一生。

一個個火星大沖年,英國在忙著推行印花稅,乾隆在忙著下江南,洪秀全在廣西山嶺中傳教,無暇仰望星穹。

直至1877年,天文熱幾番掃蕩歐洲後,義大利天文學家喬范尼,用一架20厘米長原始望遠鏡對準了火星。

他是色盲,鏡頭裡的火星表面,有一道道黑色狹窄線條。他稱之為河道。

傳至英國後,有人將河道翻譯成運河,演變成義大利人發現火星上有生物挖運河。

這一觀測引發無窮爭論,最終導致美國波士頓富商洛韋爾,建了一座私人天文台。

從1894年那次火星大沖開始,洛韋爾放棄所有生意,觀測了15年火星。

他拍攝了數以千計火星照片,繪製火星詳圖,並標註了500條運河,以及運河交匯處的綠洲。

他堅信,那些照片的明暗變化,標誌著農作物盛衰枯榮。

1897年,英國作家威爾斯出版《大戰火星人》,41年後,美國電台以廣播劇形式將其播出,結果引發全美恐慌。

廣播劇模仿新聞播報,數百萬美國和加拿大居民信以為真,街頭混亂如末日。

火星以另類方式成為主角。開始有人籌劃登上巨輪。

導彈之父馮·布勞恩,曾是德國軍官,經歷漫長戰火之後,他和夥伴投降美國。

1948年,在嚴密監視下,他無事可做,便專心寫了本書,名為《火星計劃》。

這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完整的科學方案,包括軌道設計、計算公式、測算方法和技術圖紙。

在書中,一艘4000噸重巨艦,在火星大沖年啟航,穿越5600萬公里,最終降落於火星極地冰蓋。

囚室只有蒼白水泥牆,火星只是渺小光點,但一切無可阻擋。

1964年,美國發射水手4號探測器,它飛掠火星9846千米上空,拍攝了21張照片。

照片總計5.2兆,花費6個多小時從虛空傳回,人類終於見識火星真容。

照片拼湊成一片荒漠,文明了無痕迹。

拍攝完不久後,水手4號便滑入漆黑深空。

此後,水手系列前赴後繼探索火星,發現了巨大的峽谷、環形山和疑似水流痕迹。

1969年,馮·布勞恩主持完成「阿波羅計劃」,聲譽正隆,他以為月球只是偉大航程的起點。

他向國會申請製造兩艘核動力宇宙飛船,然而,政客們不屑一顧。

在政客眼中,太空梭和間諜衛星更有價值,一個將耗費數任總統任期的工程,毫無意義。

星球之上繼續著瑣碎故事,人類邁出一小步後,便徘徊不前。

1977年,馮·布勞恩去世。

他墓地很簡陋,墓碑用聖經訴說遺願「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同年,人類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2號兩個探測器,探測器已無征服的野心,只余象徵的詩意。

探測器都攜帶同一張鍍金唱片,以及專用唱機和唱針,封套上蝕刻著播放方法。

唱片中記錄著風雨雷電、動物聲音、經典音樂以及55種語言問好,其中還有中國古曲《高山流水》。

星際唱片由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領銜製作,製作團隊稱:

「我們很清楚,這顆行星和它的所有居民只是宇宙中一個極小的顆粒。我們滿懷謙卑與希望」。

旅行者2號掠過火星時,一群NASA工程師成立民間組織,名為「火星地下」。

他們每3年聚會一次,討論在火星建立永久基地,討論一直堅持了15年。

1995年火星大沖年,美國終於重啟火星探測。兩年後,探路者號在火星著陸。

它放出一台只有微波爐大小的火星車。火星車造價2500萬美元,極限速度每分鐘60厘米。

幾十天後,火星車陣亡,沉默於火星的風沙中。

2002年,NASA為即將發射的兩台火星車征名。

一名9歲俄羅斯女孩起的名字入選。她生在西伯利亞,幼年來到美國。

我之前住在孤兒院,黑暗、陰冷、孤獨。每當夜幕降臨,我總是仰望天空繁星以排解憂傷,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飛至太空。謝謝你給我的「勇氣」和「機遇」。

2004年,勇氣號和機遇號抵達火星,登陸當日,NASA主頁點擊超過10億次。

它們機身上有一個特殊線纜保護罩,是科學家用911廢墟中找到的金屬製成的。

人類終於從廢墟中掙扎而出。

火星車開始了火星漫遊,它們收集太陽能每天生產半度電,飆車速度每秒5厘米,每開10秒便停下用20秒檢查地形。

兩輛火星車設計壽命只有90天,然而勇氣號堅持了7年,機遇號堅持了15年。

機遇號在風沙中漸漸老去,它的計算機頻繁重啟,工作一段時間數據存儲就自動清空,如垂暮老人的失憶症。

人們不舍它離去,祈禱奇蹟一直護佑。

它曾陷入沙丘,地球上科學家在地面情景再現,模擬了一個半月才找到逃離辦法。那片沙丘也被命名為地獄沙丘。

2018年,火星出現席捲星球的巨大沙塵暴,機遇號在被風沙覆蓋,陷入沉睡。

它發給了地球最後一句話:

天黑了,我快沒電了(My battery is low and it』s getting dark)。

地球上的工程師,用8個多月時間等待奇蹟再次發生。

他們發送了1000多次呼喚,並在每個火星凌晨,發送一首歌激勵機遇號。

2019年2月12日,NASA通過樓頂70米長的火星站天線,給機遇號發送最後一首喚醒歌曲《我會看到你》。

一天後,NASA宣布機遇號終止服役,它用15年在火星行進了45千米,沉睡於毅力谷,成為人類的豐碑。

NASA的工程師說,那一天充滿哀傷,但不是故事的結局,我們與機遇號會在未來重逢。

2017年,特朗普宣布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並最終前往火星。

有媒體稱,總有人以為去火星是下一代任務,其實我們已掌握開啟旅程所需的技術。

「當年登月飛船所有的計算機水平全加起來,也就相當現在一部iPhone手機。」

作家將其形容為又一次大航海,「去往火星的單程旅行需要6個月,看似漫長,但在19世紀,歐洲移民航海去澳大利亞也要花費同樣多的時間。」

各國都開啟了宇宙探索計劃,2013年,嫦娥三號發射後,劉慈欣寫下探索的意義:

不久前印度發射火星探測器,有西方媒體質問: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窮人都在你們國家,為什麼還花大錢干這個。印度政府發言人回答:如果我們沒有偉大的夢想,就永遠是伐木人和挑水工。這個回答讓人肅然起敬。擁有偉大的夢想,確實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大的尊嚴。

2011年,火星學會的會長羅伯特·祖布林,修訂出書《趕往火星》。

在修訂版第六章結尾,他寫道:

我寫下這些的時候是2011年,如果我們在2022年10月出發,第一個人類考察組將在2023年4月9日到達火星。

當地日期34年獅子月15日,火星北部春意正濃。

那是天氣最好的時節,天空澄凈,和風習習。

它們在呼喚我們的降臨。是時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登中產 的精彩文章:

被遺忘的科學狂歡:陳景潤收成麻袋情書,彭加木失蹤舉國搜尋
太平洋誕生第八大洲,海洋用因果回擊人類

TAG:摩登中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