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推進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真」融合

推進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真」融合

本報訊(記者 吳紹芬) 7月9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在北京召開「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專家論證報告新聞發布會。

會上,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副院長、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尤新革發布論證報告,認為「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設計理念科學、課程多元融合、技術應用先進、平台延展性強,支持教師發展,保障兒童安全,體現了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青島海爾多媒體有限公司CEO鄭剛、北京金色童園園長王瑩就此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的技術性和實用性進行了發布與介紹。

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院長鄭德林介紹說,2017年10月10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正式發布「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兩年來,未來學校已與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以及一些研究機構建立廣泛合作關係。不僅如此,未來學校還在實施創新性校長培訓計劃,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建設面向未來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平台和網路;新建和改建一批綠色、智慧和面向未來的新型學校等方面邁出了新步伐。

「該計劃重點聚焦0-18歲兒童發展,創新實踐的關鍵是要構建新的核心平台。」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表示,這個核心平台至少應當具備五大特徵。一是要用新一代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創新。評價新學習方式要看是否有利於促進學習者的自主性,是否強化了學習過程的互動性,是否實現了學習者發展的創新性。二是要創建新的學習場景。這個學習場景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元素、更加多樣的課程樣式,才能為兒童的發展、學習的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三是要不斷拓展學習時空。新的技術能夠創造更加多維的空間,5G、互聯網、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的整合應用都是要拓展兒童教育的時空維度,推動學校的深刻結構變革。四是要為新的融合課程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多維智能學習空間提供了融合課程發展的全新可能,將德智體美勞等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融合在一個課程里,將多種學習目標、多種學習情境、多種學習方式融合在一個課程里,使新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大大豐富起來。五是要具有高度的連通性。互聯網和5G的發展為連接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創造了條件,而「多維智能學習空間」正在建立共享優質資源、共同開發課程、共建教育大數據平台的體系,並推動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的連接。

陳鋒還強調,新的核心平台將推動新的學習場、能力場、環境場的構建,從而帶動學校空間結構、功能結構、課程結構的深刻變革,進而引領學校形態的變革。

《中國教師報》2019年07月17日第1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正視幼師需求 遇見職業幸福
培養人工智慧高端人才推動創新發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