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必的歷史原型,7歲成名深受4位皇帝的器重,封侯拜相高壽而終

李必的歷史原型,7歲成名深受4位皇帝的器重,封侯拜相高壽而終

文/格瓦拉同志

在熱播大劇《長安十二時辰》里,「男二號」李必被塑造成一位清高孤傲、殺伐果決的少年天才形象,跟「男一號」張小敬相得益彰,堪稱本劇的一大亮點。其實李必的歷史原型也極為有名,他便是曾輔佐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奇功,最終封侯拜相的奇才李泌。

李泌字長源,出身極為尊貴,是北周太師李弼(屬於遼東李氏)的六世孫,而李弼跟唐高祖的祖父李虎(屬於隴西李氏)一樣,都是西魏權臣宇文泰的心腹,位列「西魏八柱國」之中,權勢、名望相當(劇中,李必自稱隋李有誤,應該稱魏李或周李,至於他不肯稱唐李,是因為唐朝皇室皆是李虎之後)。

李必的歷史原型,7歲成名深受4位皇帝的器重,封侯拜相高壽而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李必的歷史原型是中唐名相李泌

李泌天資聰穎、才思敏捷,自幼便有「神童」之稱,年僅七歲時即深得唐玄宗和名相張說的賞識,而另一位名相張九齡還稱呼他為「小友」。某次,唐玄宗曾以「方圓動靜」為題目,要求張說、李泌各自賦詩一首,結果張說苦思半晌才交卷,而李泌則出口成詩,並且詩句極富哲理性(「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見《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九》),令唐玄宗和張說讚歎不止。

玄宗因為賞識李泌,便賜他束帛,並命李家對他善加撫養。此後十餘年間,李泌潛心研究《易經》,並經常遊歷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學習神仙不死之術。天寶(742年-756年)初年,李泌奉命入朝講解《老子》,因為甚合唐玄宗的心意,所以被任命為翰林待詔,在東宮侍奉太子李嶼(唐肅宗李亨),並跟後者結成極為親密的師友關係。此時的李泌20歲出頭,跟劇中李必的經歷基本吻合。

李必的歷史原型,7歲成名深受4位皇帝的器重,封侯拜相高壽而終

唐玄宗在位時,甚是器重李泌

年少成名的李泌自恃有皇帝、太子的寵信,行事難免會有些張揚,並由此得罪過權相李林甫、藩帥安祿山在內不少的權貴。數年後,李泌因為寫詩譏誚權臣楊國忠,結果遭到後者的誣陷,被遣送至蘄春郡安置。好在朝廷並未限制李泌的人身自由,所以他到了蘄春後,便索性躲進深山修道。不過,李泌雖然歸隱,但時時關注朝廷的動向,並準備在恰當的時機復出。

李泌並沒有歸隱多久,等到「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後,他便接受新皇的邀請,趕往行在效力。李泌甫一出山,便幫助唐肅宗制定了「攻取范陽、緩收兩京」的作戰方針,以期以最小的代價,徹底肅清分布在河北、河南和關中的叛軍。然而唐肅宗急功近利,並未按照李泌的建議行事,而是派軍直取兩京,結果導致河北叛軍難以肅清,並最終形成為患帝國百餘年的「河朔三鎮」之禍。

李必的歷史原型,7歲成名深受4位皇帝的器重,封侯拜相高壽而終

唐肅宗跟李泌長期保持著親密的師友關係

除了幫助唐肅宗制定作戰方針、處理國政外,李泌還拼力保護太子李豫(唐代宗),由是讓後者感激不盡。在侍奉唐肅宗期間,李泌雖然沒有擔任要職,但權力卻超過宰相,由此引起大宦官李輔國、宰相崔圓的嫉妒。有鑒於此,等到兩京收復後,李泌便主動請求離開朝廷,並遁入衡山修道,由此躲過迫害。

李泌歸隱數載後,唐玄宗、唐肅宗相繼駕崩,新即位的唐代宗因為感念李泌昔日的恩德,便將他召入朝廷做官,並強迫其吃肉、娶妻。李泌擔任數載的翰林學士後,因不肯依附於權相元載,結果被排擠出朝,擔任江南西道判官,直到元載伏誅後才回朝。然而李泌回朝沒多久,又遭到另一位權相常袞的嫉妒,被外放為澧郎峽三州團練使,後遷任杭州刺史。李泌主政杭州期間政績頗佳,深受時人好評。

李必的歷史原型,7歲成名深受4位皇帝的器重,封侯拜相高壽而終

唐代宗感激於李泌當年的恩德,對他言聽計從

雖然李泌在朝中的時間並不長,但唐代宗與他的關係極好,數度想拜他為宰相,但都被其婉拒。在李泌外放期間,曾就軍國大事向唐代宗提出不少的建議,而每一次都被皇帝所接受、採納,由此可見君臣關係之密。不僅如此,李泌在朝期間,跟太子李適(唐德宗)的關係也很好,從而為他在德宗朝繼續得到重用打下基礎。

貞元三年(787年),已登基8年的唐德宗將李泌請回朝,並如願以償地任命他為宰相,封鄴縣侯。此後2年間,李泌在相位上勤修內政,充裕軍政費用;調和將相關係,力保功臣李晟、馬燧;對外與回紇、大食結盟,遏制吐蕃對邊疆的侵擾,真可謂兢兢業業、成績斐然。除此之外,李泌還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太子李誦(唐順宗),並促成唐德宗父子間冰釋前嫌,對於穩定朝廷局勢居功甚偉。

李必的歷史原型,7歲成名深受4位皇帝的器重,封侯拜相高壽而終

李泌去世後,唐德宗悲傷不已

貞元五年(789年)三月,仕宦生涯近半個世紀的李泌,因為年老多病去世,終年68歲(中晚唐人口平均壽命在50歲左右,李泌可謂高壽而終)。李泌去世後,唐德宗哀傷不已,下詔對他進行厚葬,並追贈他為太子太傅。李泌雖死,但後世對他的評價卻極高,以至於到了康熙帝年間,他的塑像還被「請」進歷代帝王廟從祀,而能享受如此殊榮者,數千年來不足百人。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史上唯一的高句麗皇帝,在位3年毫無實權,最終慘遭滅門之禍
李煜遣使向宋朝稱臣並乞求停戰,宋太祖回復兩句話,盡顯帝王霸氣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