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 大國列隊開發外太空

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 大國列隊開發外太空


  

原標題:大國列隊發力外太空:8年前落單,今天中國獨力開建載人空間站


  錢童心

  1969年的7月16日,阿波羅11號出發前往月球。今年恰逢人類登月50年,「月球上的一小步」已經變成了「人類的一大步」。


  50年後的今天,中國正式告別天宮二號,開啟空間站時代;中國的火星計劃也已啟航。而美國和歐洲都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宇宙軍備戰」,以應對「來自太空的威脅」。與此同時,被印度寄予厚望的登月計劃在發射前最後數十分鐘被緊急叫停。


  大國對於地球之外空間如此著迷。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曾設計並指揮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王建宇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天宮二號離軌、殘骸墜毀後,未來就沒有天宮系列了,中國將全面進入空間站時代。現在各國都沒有空間站了,如果中國空間站能夠儘早發射成功,那麼將成為宇宙上唯一一個建有空間站的國家。」


  根據規劃安排,將在今年至2022年前後進行中國載人空間站的組裝建造。如果國際空間站按原計劃在2024年退役,並且屆時其他商業空間站尚未建成,中國空間站或成為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

  僅僅在8年前,畫風還不是這樣——2011年,國際空間站歷經13年的多國合力正式建成之時,中國因美國的反對,未能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


  中國全面開啟空間站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7月13日發布消息稱,根據計劃安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計劃於北京時間7月19日擇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表示,完成了空間實驗室階段的飛行任務後,我國將全面進入空間站的研製建設。


  中國空間站將是能夠代表21世紀的高科技水平的新型空間站。王兆耀表示:「我們要盡量將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等技術成果運用於空間站,使系統、部件的水平是世界一流。比如過去空間站沒有網路,現在可以把網路都放在空間站上,因此,我們是用了最新的技術成果來進行研發的。」

  據介紹,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將不以與國際空間站一較高下為目標,而是希望在國際空間站以外,為國際太空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和選擇,並向全球開放。去年,中國已經正式向世界發出邀請:歡迎各國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合作,中國空間站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8年前,國際空間站正式建成之際,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中國參與使用。中國沒有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從那時起,中國就開始築建自己的「空間夢」。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茗表示,中國空間站無論從噸位、在軌運行時間、入駐宇航員人數還是科學實驗數目,與國際空間站都仍存在較大差距。但國際空間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硬體老化問題和不斷上升的維護成本。目前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15國已經一致同意將其運行到2024年,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延長運行仍是未定之數。


  國際空間站有「世界上最昂貴的建築物」之稱。去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將於2025年結束對國際空間站的直接資金支持,把國際空間站的運營整體或部分轉移給一個或多個商業實體。不過由於國際空間站的年運營費用高達12億美元(約合83億元人民幣),目前沒有私營企業願意全面接手國際空間站。此前NASA每年用於國際空間站的費用約佔載人航天預算的一半,為30多億美元。


  從重返月球開始

  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美國曾試圖重返月球,並登上火星。隨著將國際空間站從費用預算表上划去,NASA這次表示有能力很快重回月球,「派人去」。


  NASA計劃把更多的資源用於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例如,NASA在 4月宣布了「阿爾忒彌斯」計劃,該計劃打算在未來五年內將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並希望到2028年在月球上和月球周圍建立持續的人類基地。


  印度的近期目標也是登月。印度原計劃於當地時間15日凌晨2點51分發射月球無人探測器「月船2號」,然而距離發射僅有幾十分鐘的時候,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突然宣布,由於在運載火箭系統中觀察到技術故障,因此當天的發射計劃被取消。最近的窗口期在9月。


  「月船2號」是印度太空計劃中最具雄心的項目之一,以至於印度總統科溫德親自前往斯里赫里戈達航天發射場。此前,印度的「月船1號」於2008年10月向月球發射。該探測器在月球軌道成功運行312天,並向月球表面發送了撞擊探測器。

  除了空間站以外,中國已經宣布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並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繞、落、巡」,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獲取自主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深空探測技術的跨越。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與此同時,「宇宙間的軍備競賽」也正在成為現實。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國慶日前宣布,法國將於今年9月成立太空軍事指揮部,加快法國太空軍事的發展,應對未來在太空可能發生的衝突。


  法國國防部長帕爾利(Florence Parly)去年曾表示,她致力於在「太空軍事化」的競爭中為法國爭取「太空戰略自主權」。法國在《2019年至2025年法國軍事規劃法案》中,計劃的太空防務預算高達36億歐元(約合278億元人民幣)。


  法國航天專家伯納德·沙伯特(Bernard Chabbert)在接受法國新聞電視台BFM的採訪時表示,太空正在成為各國新的戰略陣地,法國在航天領域具有技術優勢,馬克龍此舉是不想在新的競爭中失去大國優勢。


  法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宣布將成立太空司令部和「空天軍」的西方大國。去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國建立太空軍的計劃,12月特朗普設立太空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和控制太空軍力;今年3月美國成立太空發展局,負責研發新的太空對抗手段。


  據報道,美國五角大樓目前正在考慮在空間軌道上建立一個無人軍事空間站,支持太空實驗和作戰,它可以成為一個太空物流中心,甚至會擴容成一個更大的載人空間站。


  近年來,世界多個大國紛紛推出太空軍事行動或戰略。北約高級外交官不久前也稱,北約正計劃在今年將太空列為「戰爭領域」。北約前官員、「歐洲之友協會」分析師謝伊透露,在2040年以前,新興的太空市場產值可能達1萬億美元(約合6.8萬億元人民幣)。今年3月,印度進行反衛星試驗;日本2019年《防衛計劃大綱》也將太空列為關鍵戰略軍事領域。


  俄羅斯專家指出,里根時期的「星球大戰」計劃正在發生。俄羅斯警告稱,不會對美太空軍事化坐視不管。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強調和平利用太空的必要性。普京稱,應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以防止將太空變成軍事對抗的舞台。


  而美國仍密切關注著中國空間站的進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副局長威廉·格斯登梅爾(William Gerstenmaier)在近期的眾議院聽證會上就中國空間站計劃表達看法。他說道,美國應該避免軌道存在的空白。


  責編:黃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哈勃望遠鏡拍攝M90星系:越來越接近我們
科學證明了!玩手機使人焦慮,玩手機使人上癮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