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周桂珍·回紋雙圈——「工極而韻,紫玉蘊光」

周桂珍·回紋雙圈——「工極而韻,紫玉蘊光」

紫砂界能者輩出,女傑書寫了半篇華章,其中,周桂珍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師傅顧景舟與丈夫高海庚之外,與她合作過的名家更是數不勝數。近代的藝術大師如劉海粟、朱屺瞻、馮其庸、范曾、程十發、韓天衡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壺上題詩作畫,與清華美院教授韓美林、張守智的合作,更引領了紫砂的新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南京博物館院、香港茶具文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都相繼收藏她的紫砂作品。

《回紋雙圈壺》為周桂珍大師經典代表作品之一,2014年周桂珍與譚泉海合作的雙圈壺曾拍賣至52.9萬。此款製作於癸酉正月(1993年),周身光素無刻繪,周桂珍老師言明這款550cc的雙圈壺當年一共做了三把,此為「三之三」,此壺的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周桂珍的紫砂壺,都是挑選上乘的紫砂泥製作,泥料的選擇遵循「色不艷、質不膩」的特性,此壺以原一廠老紫泥製成,色澤沉穩,正是周桂珍大師一貫的選泥風格。

周桂珍這款《回紋雙圈壺》,壺型氣格高古,深沉雄偉如古人,精工細制,美觀大方。此壺採用全手工成型方式製作,壺身挺拔堅韌,肩底內斂,口蓋子母線吻合緊密且蓋面平整,橋鈕內置一雙繩紋圓環。

在技藝方面,周桂珍紫砂壺的技藝,達到近乎完美的頂級水平。周桂珍老師僅僅在打泥片時,節奏感就很強,敲打的輕、重、快、慢非常有韻律,猶如一首打擊樂曲,環繞在耳邊。此外周桂珍老師在造壺方面,特別注重壺的實用性,最大力度完善紫砂壺。

且看這把《回紋雙圈壺》,自壺肩胥出流與把,流呈錐形尖直挺俏,與圈耳把左右相對。整器造型比例協調,壺流直挺圓潤,線條利落,氣勢挺拔,力度透徹;環形把長而垂,提攜舒適。通過點、線、面的處理,使整壺呈現出挺健利落的壺韻,心思巧妙。

此壺特點在於蓋與肩,以橋鈕為中心,蓋面分別印出回字紋、雙圈花紋,雲肩線下再塑回字紋,手法精細,大氣中見秀美。

壺藝泰斗顧景舟先輩經常講,紫砂壺造型難就難在一個非常簡略的輪郭線里,把壺身、壺嘴、壺把冗務融為一體,加以組合,並要注意立體造型時三度空間細微之處的體積轉換變化。周桂珍為什麼這麼出類拔萃,除了她獨具匠心、心靈手巧的天分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她遇上了一段特殊鍛煉機遇。

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學徒時曾得到王寅春師傅的嚴格的製作基礎訓練,此階段每次考工評比她總名列前茅,因此她早就是顧景舟大師看中的紫砂之材,常給予重點督導,故她的基本功基礎特別的紮實。

1958年到1960年之際,紫砂壺只有實用泡茶的茶壺生產,周桂珍與其他人一樣每天生產一般性的商品壺,而且是計件工資,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仍然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認真做好每把茶壺,而且比別人做得快,做得好,基本功也得到了鍛煉。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在神韻,書畫藝術是如此,紫砂藝術也是如此。工藝美術大師周桂珍的藝術最突出處,就在「工極而韻,紫玉蘊光」,就在讓你得味外之味、意外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壺人 的精彩文章:

老友記不能重來,淘壺人館藏老壺重器帶您回溯舊時光
古法煉泥為什麼在現代重新獲得了推崇?你了解古法煉泥嗎?

TAG:淘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