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土耳其人傻錢多?俄開出S400超級全家桶,它竟照單全部買下

土耳其人傻錢多?俄開出S400超級全家桶,它竟照單全部買下

根據土耳其國防部社交媒體發布的最新信息,截止北京時間7月17日下午15時,已經有14架搭載S-400部件的運輸機已經抵達安卡拉。根據配發的相關圖片,這11架運輸機中很可能包括9架次安-124、5架次伊爾-76。

俄羅斯目前已經連續6天由空中向土耳其運送S-400,冷戰結束之後,為軍事之外的「商業活動」進行如此頻密的空中動員是極為罕見的。今天,北國防務再根據公開信息繼續來說說精彩的S-400交貨過程。

7月12日起,俄羅斯開始向土耳其交付S-400,這雖然是按照時間點展開,但政治目的大於實際目的是毫無疑問的。當前,土耳其軍隊未來將操作S-400的官兵甚至還沒赴俄羅斯培訓。從公開的信息看,交付給土耳其的S-400也還沒有時間按照正常流程進行嚴格驗收。

這說明土耳其對這個「政治秀」入戲程度非常深,它們要的不是「象徵性」的交付,而是徹徹底底的交付。有消息指出,俄方是應土耳其的要求加快了S-400俄交付。根據俄軍紅星電視台引述土耳其埃爾多安的說法,土耳其將在本周前完成第一個S-400單位的部署,全部交付工作則將在2020年4月前完成。

既然俄向土耳其交付S-400已經「板上釘釘」,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這出交付大戲中最精彩的一部分——空運,目前全世界具備如此能力的國家只有美、俄,俄羅斯的軍事潛力再次在這次空運中獲得證明。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空運嚴格意義上說並未動用俄軍核心空運力量。

那麼,運輸S-400到底難在哪裡?要多少架飛機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清楚一點,從已經公開的畫面來看,土耳其幾乎購買了S-400防空系統清單上的所有設備,齊全程度包括俄軍在內「無人可比」。之所以如此,大概率是因為土耳其倉促決定購買S-400,談判過程更是火急火燎,加之沒有任何類似系統使用經驗,就把俄羅斯人開出的清單照單全收。

俄軍工業界曾對北國防務表示,中國買S-400會有自己的需求,而土耳其購買S-400則是購買「標準件」。現在看來,這個標準件可是相當「標準」了。

空運S-400的難度主要在於貨艙的尺寸,S-400中的很多車輛設備的高度較高、長度較長,只能依賴安-124,即便有些車輛得尺寸也不是很大,但對貨艙低矮、寬度有限的伊爾-76卻是一個問題。

就一個基本單位而言(這是前提),具體來看,S-400的基本單位中(按照1個指揮中心 1個基本作戰單元)有55K6E指揮中心、91N6E大型戰場管理雷達、92N6E火控雷達以及96L6E型探測雷達的高度是伊爾-76裝不下;還有車輛/設備太長,不能或者說不適合用老式伊爾-76裝載,這其中包括30C6E或82C6E3後勤保障車、40V6M-R和966AA14(前者用於火控雷達土耳其已確定購買,買了前一個沒理由不買後一個用於96L6E雷達)高架桅杆及其拖車等。運送這些設備至少需要

土耳其採購的S-400包含了即便俄軍也很少採用的40V6高架桅杆(圖2遠處),採用這種桅杆要麼是為了對付超低空目標,要麼是為了在山區密林中部署。圖3為96L6E雷達的高架桅杆,高度應該更高

一個基本單位的S-400至少包含8輛5P85TE3導彈發射車,這些發射車伊爾-76每次只能運載1輛,使用伊爾-76並不怎麼划算。公開的畫面中,5P85TE3也是用安-124空運的。與5P85TE3配套,還應有相應的運輸導彈車。

S-400的基本單位中一般需要2套電源和相關的電源轉換裝置(1套用於指揮中心,1套用於需要長時間工作的探測雷達設備),這就需要4部卡車拖著它們走。

以上3個部分是「按常理」需要用安-124,或者視頻圖片畫面已經用安-124空運的。極限使用情況下,這就需要至少8-9架安-124進行空運。

伊爾-76方面,從公開的畫面來看,其目前至少已經承擔了22T6E2導彈裝卸車和防空導彈貯存/發射筒的空運,這就至少需要2-3個飛行架次。此外,S-400作戰單位的主要設備還需要諸多配套的備件、指揮中心或許還會需要數據中轉車。

總體而言,9個安-124和5個架次伊爾-76對於空運一個「正常」的S-400作戰單位是綽綽有餘的,但因為土耳其購買的S-400全套設備實在太齊全,滿打滿算只能說剛剛好,或者說依然略顯局促,不排除後續還會有飛機到來。至於具體細節如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對照披露的圖片、視頻信息對這場「交付大戲」進行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國防務 的精彩文章:

一台卡車就能打航母:中俄反艦神器現精華版,反航母秒變游擊戰
俄海軍小鬼當家:800噸小船裝8枚重型導彈,千里外精準點穴

TAG:北國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