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話說「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國人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每一年的清明時節,不管是平時有多忙,都會在這一天聚集去拜自己的祖先。封建時代的宗族觀念很強,雖然封建思想被現今的科學思想所取代,但是家族在農村依然是很重要的概念。每一年清明時節,同一個家族的人會一起去祭拜,因為他們覺得共同維護的祖先墳頭是如何的,那麼他們的命運就會如何。這聽起來雖然有點迷信,但是在傳統的中國人眼中,它是由一定的道理的。

因為以前的農村大多數是用土來填墳頭的,因此墳頭的形狀會隨著時間發生一些變化,人們就根據墳頭的變化來猜測後代的發展。民間有一個傳說,就是如果祖先的墳頭是凹陷進去的,那麼這個家族的人就不會有很多的後代,人口比較稀薄。因為農村人會覺得,墳頭會凹陷一定是選的地方不對或者長期沒有人維護,這就是人丁稀薄的象徵。因此出現墳頭凹陷的情況,人們一般都會覺得這個家族的人口比較少,或者這個家族的發展並不是很好,有點家道中落了。

如果墳頭沒有長草的話,那麼人們就會覺得這個家族一定是生活得比較貧窮,沒能夠很好地發展起來。因為大部分的農村人覺得,祖先的祖墳是能夠反映出後代的情況。每到清明拜山的時候,如果一路上都是草的話,那麼這些人會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來年一定會富貴。即使草擋住了上山的道路,他們也是高興的。相反如果墳頭沒有草的話,有些人是會自己種草上去的,而且是比較容易生長的,希望能夠因此改變自己家族所有人的財運。

這兩句話雖然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但是對於農村人來說卻是很信奉的一句話。因此農村一般有幫助別人維護祖墳的職業人,他們就是接到任務之後,就會帶好工具去幹活,每維護一次就結一次錢。或許這就是農村人封建的一面,但是這句俗語傳了那麼久,說它一點道理都沒有也是說不過去的。畢竟一個人如果真的尊重和愛護祖先,那麼就說明他的內心是懂得感恩的,這樣的人在職場上也是比較受到別人的欣賞,那麼他的運氣自然也不會差。

但是這句俗語並不可盡信,因為這多少有點唯心的意思。祖墳發展成什麼樣子,其實與當地的氣候、土質等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位於比較低的地方,那麼每次下雨都會遭到雨水的侵蝕,自然形狀會有很大的變化。而不長草的話很有可能與當地的土質有關,如果當地環境污染會比較嚴重的話,那麼土壤的養分就會流失,是不利於草的生長。而且土壤的質量也會影響草的生長,因此沒有必要把後代的運氣與祖墳的形狀扯上關係。想要改變後代的命運,主要還是要靠後代的努力。有一個好的環境,如果還不努力,那麼家族也是沒有辦法興盛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談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歷史假設:如果魏剛早早成為法軍總司令,是否可以挽救法軍的失敗
爺爺告訴我:有城府的人,生活有4大「機密」,很多人都不知道

TAG:煮酒談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