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7月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感謝大家近幾天對健康中國行動系列文件的宣傳報道,很多媒體朋友認真學習了文件,對其中一些熱點、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解讀,這對於公眾了解這個行動的系列文件起到非常重要的解讀作用。按照我們的計劃,今天下午我們在這裡舉行的是系列發布會的第二場,發布的主題是「合理膳食行動」。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張志強副司長,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丁鋼強所長,中國營養學會楊月欣理事長。

這次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及配套文件,全方位地從干預健康的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這三個方面入手,聚焦重點健康影響因素、重點疾病、重點人群,明確了15項行動。合理膳食行動應該說是在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這個板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行動。

大家知道,目前我國居民主要的健康指標總體是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這四類主要的慢病所導致的傷殘、所帶來的疾病負擔日益突出。在影響因素中,不合理膳食是個非常重要的健康危險因素。今天我們舉行的發布會,就是想把健康中國行動中涉及到合理膳食的有關內容,請領導和專家給大家作個解讀,便於大家更好地理解相關行動的一些內容。下面首先請張志強副司長介紹合理膳食的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

張志強

謝謝主持人。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礎。研究表明,不合理膳食行為,特別是高鹽、高油、高糖攝入是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不合理膳食行為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髮展。

針對我國國民的這些健康隱患,《健康中國行動》提出了合理膳食行動。《意見》明確指出,合理膳食行動是要針對全人群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重點鼓勵全社會減鹽、減油、減糖,包括食品產業、企事業集體食堂、家庭;要求政府部門制定並實施相關法規標準,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干預。明確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於7%和5%,貧血率分別小於12%和10%,孕婦貧血率分別小於14%和10%,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

合理膳食行動在行動目標、主要指標以及具體行動內容上,聚焦當前人民群眾面臨的主要營養健康問題和不合理膳食行為,對「為什麼要合理膳食,什麼是合理膳食,怎麼做才是合理膳食」,分別從政府、社會、家庭個人3個層面提出相應了要求,而且特別突出了個人對自己的合理膳食應當負責的理念,呼籲每一位老百姓都要行動起來。

針對主要問題和重點人群,合理膳食專項行動分別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一是針對超重和肥胖人群、貧血與消瘦等營養不良人群、孕婦和嬰幼兒等特定人群庭,分別給出了具體的膳食指導建議和目標。

二是針對目前我國居民鹽、油、糖攝入過高,兒童青少年過多飲用含糖飲料、添加糖攝入量等突出問題,提出了「減鹽、減油、減糖」的具體要求,一是政府要制定並實施相關標準,充分發揮食品營養標籤的警示標識作用;二是加強對全社會的科普宣教與指導;三是鼓勵和引導食品產業的營養轉型,創建和評比健康餐廳、健康食堂、營養學校,制定和實施集體供餐營養操作規範;四是重點指導家庭少鹽、少糖、少油的消費行為和家庭飲食製作,在家庭推廣使用限鹽勺、限油壺等合理膳食健康小工具。

三是充分發揮各類專業隊伍的作用,研究制定實施營養師制度,在幼兒園、學校、養老機構、醫院等集體供餐單位配備營養師,在社區配備營養指導員,充分發揮醫療機構和醫生的作用,進一步加強臨床營養工作。

此次國務院發布的合理膳食行動,和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一起,將是國家層面指導未來十餘年我國營養和合理膳食工作的重要文件,我們將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塑造和完善我國國民的合理膳食行為,為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高我國國民的健康水平不懈努力。謝謝大家!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謝謝張司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到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大家通報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體,有提問的媒體請舉手示意。

南方都市報記者

關於膳食,我們要提倡的是控鹽、控油、控糖,但是這個目標提出很多年了,一直沒有很好的實現。請問專家和領導,這次「健康中國行動」怎麼把這個目標實現?有沒有信心?還有,我注意到《行動》裡面提到要加快研究制定標準,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請問這對行業和公眾有哪些影響?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

丁鋼強

這位記者提出的問題很重要,確實,三減:減鹽、減油、減糖,是本次合理膳食專項行動的重點。行動中明確提出了三減的目標,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行動明確提出:

一是要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全民營養周、「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動。

二是要推廣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腰圍尺),提高家庭普及率,鼓勵專業行業組織指導家庭正確使用。

三是要研究完善油、鹽、糖包裝標準,在外包裝上標示建議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鹽糖等有關信息。鼓勵商店(超市)開設低脂、低鹽、低糖食品專櫃。

四是要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科學減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鼓勵生產、銷售低鈉鹽,並在專家指導下推廣使用。做好低鈉鹽慎用人群(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人群)提示預警。引導企業在食鹽、食用油生產銷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鹽袋中贈送2g量勺、生產限量油壺和帶刻度油壺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

在減糖方面,行動特別提出,一是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標準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加大宣傳力度,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

二是要加快修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增加蔗糖等糖的強制標識,鼓勵企業進行「低糖」或者「無糖」的聲稱,積極推動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包裝正面標識(FOP)」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的監督管理。研究推進位定特殊人群集體用餐營養操作規範,探索試點在餐飲食品中增加「糖」的標識。

三是要儘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倡導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飲料替代飲用。要鼓勵消費者減少蔗糖攝入量。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科學減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攝入人群減少食用含蔗糖飲料和甜食,選擇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替代蔗糖生產的飲料和食品。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記者提的這個問題,過去經常被問到,我們已經宣傳很多年、宣傳很多次了,效果怎麼樣?我說兩句話,第一是有效。有很多家庭注意到了我們這些宣傳,做了改進。第二句話,要改變。特別是飲食習慣的改變非常難,不僅是我們國家難,國際的經驗也很難,就這件事,你不弄個十幾二十年,都不一定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所以我想補充的是,我們把改變生活行為、健康生活方式這件事,看得太簡單了,覺得專家講一講,給發個鹽勺、一個油壺問題就解決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讓大家行動?我們不是停留在鹽勺大了小了,油壺方便不方便,而是怎麼保障這些鹽、這些油,在每個家庭、每一個需要使用的地方能夠使用,得到這些知識。然後還有干預,才可能見效。所有的健康生活方式都是這樣。我記得10年前我們討論的時候,就倡導大家走起步來,經過了10年的宣傳,現在走路、跑步才慢慢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習慣,所以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比你們更著急,我真希望一夜之間這件事就實現了,但是我知道,這條路很長,我們一定要久久為功。這次的行動,是10多年的一個行動,就是圍繞這幾件事,要落實、落細、落小,落到每個機關、家庭、學校、單位。我就作這些補充。

《中國衛生人才》雜誌記者

我看到材料里提到,鼓勵醫院等集體供餐單位配營養師,進一步加強臨床營養工作。目前國內臨床營養的現狀如何?國內臨床營養是否能滿足病人的需求?謝謝。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

楊月欣

國內的臨床營養工作和過去比進步了很多,基本上三甲醫院都會有營養科,二甲醫院也大都會有,但是再往下走,就很困難。臨床營養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在於非藥物干預,更重要的是對於康復期病人的指導,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的慢性病治療,除了藥物之外,都是需要膳食的良好配合,營養師在這裡可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今後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有在營養師的制度方面,我們正好有這個文件,可以在這裡做很多功課,趕上其他發達國家的水平。

中國醫院院長雜誌記者

想問一下「三減」的問題,因為減鹽、減油、減糖,提出來有了一段時間,這次的行動當中又提出了「三減」的問題,如果想實現這「三減」的目標,會採取什麼樣具體的措施?謝謝。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

丁鋼強

剛才對這個問題已經說過了,我們在四個方面會具體推動「三減」工作。剛才毛司長也補充說明了,「三減」實際上在活動過程中,從監測數據當中可以看出很有成效,比如說鹽的使用,十多年前,全國人均鹽的使用量達到11g左右,到2012年的時候是10.5g,最近又做了一個監測,具體數據還沒有發布,大概降到10g左右。儘管「三減」第二階段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推出的時間不長,但是在前面,我們對減鹽的措施,在很多地方都通過宣教和措施實施,包括限鹽勺的使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下一步,有四個方面,在這次行動方案當中還會繼續推動,一是這裡面包括科普教育活動的常態化。二是推廣使用健康的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的腰圍尺。三是研究完善鹽、油、糖包裝標準,通過外包裝上標示建議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油、鹽、糖等有關信息,讓老百姓買任何食品的時候能自覺地看這個標識,看看鹽是多少,油含量是多少。四是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的一些替代品,比如說糖,不一定吃蔗糖,可以用代糖的其他添加劑。這幾個方面也是行動當中明確提出的具體推動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

張志強

關於「三減」措施,我補充一下。這次行動,也包括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民營養計劃》,有個非常共通的地方,就是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行動起來。所以在推動「三減」這件事情上,我們要以標準為抓手,剛才丁所長也做了解釋。具體講,標準有哪些呢?一是在《食品安全法》的框架下,我們要採用一些強制性標準。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營養的要求,《食品安全法》又規定,對特定人群食用的主副食品,比如說嬰幼兒配方食品等,都提出了明確的營養要求,對油、鹽、糖的使用量都有明確的規定。二是《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們對營養標籤要做出標準規定,營養標籤在營養警示方面的特殊作用,營養學會正在做營養標準方面的修訂,圍繞著如何實現「三減」目標,進一步完善營養標籤標準,這是強制性的標準。

目前還有推薦性標準,採用政府倡導、全社會參與,推動食品生產企業,特別是餐飲企業、集體食堂,要建健康餐廳、健康食堂,我們也正在制定相應的標準。儘管是推薦性的,但是我們會發動全社會,從市場的角度,來推動營養餐廳的建設,因為我們希望老百姓將來都到營養餐廳去就餐。營養餐廳做的就是要「三減」,我們正在為老百姓怎麼樣識別哪些食品是低鹽、低油、低糖而研究制定標識標準。這次行動是非常立體化的,除了過去經常採用的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還要把企業這個很大的營養供給環節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相關標準貫徹實施,也讓企業做到主動實現「三減」。謝謝。

保健時報記者

目前我國突出的營養問題是什麼?謝謝。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

丁鋼強

營養問題也是大家非常普遍關注的健康問題。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2012年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g(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42.1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膳食指南》)推薦標準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達到32.9%(《膳食指南》推薦值上限為30.0%)。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即「白糖」、「紅糖」等)攝入量約30g,其中兒童、青少年攝入量問題值得高度關注。2014年調查顯示,3~17歲常喝飲料的兒童、青少年,僅從飲料中攝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過總能量的5%,城市兒童遠遠高於農村兒童,且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低於總能量的10%,並鼓勵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過25g)。由此帶來的超重肥胖問題也日漸突出,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2.0%和67.6%;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倍和2倍。與此同時,2010~2012年,我國成人營養不良率為6%;2013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8.1%,孕婦、兒童、老年人群貧血率仍較高,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纖維攝入明顯不足。所以我們國家營養的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通過宣傳和改變生活方式,來達到我們健康的目的。謝謝。

中國食品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關於學生餐的。從全國來看,現在有很多中小學已經實現了由學校提供學生的營養午餐,但是不少中小學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辦法給孩子提供午餐,我想問的是,這些沒有辦法提供午餐的學校的孩子,只能由家長送餐或者交給小飯桌來託管,請問下一步是否有計劃給所有中小學生提供午餐?或者對於這部分沒有辦法在學校用餐的孩子們,如何對他們進行營養的指導和干預?第二,關於營養標籤的。我們都知道,營養標籤在這次合理膳食專項行動中有很大的比重,請專家介紹一下,我國現行的營養標籤是如何進行管理的?接下來,打算如何推進營養標籤消費者認知的工作?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

張志強

兩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關於學校營養午餐和學生營養餐,這個是由教育部主管這件事情。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

楊月欣

營養標籤,在食品包裝上向消費者提供營養信息,我們國家從2007年就開始了,有5、6年自願執行期,2013年又開始強制。這幾年看來,我覺得它是發揮很大作用的,首先是現在的營養標籤,強制性標識是能量和四個核心營養素,這是必須要標的,就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另外也有營養聲稱、功能聲稱、含量聲稱,所以消費者購買食物時,發揮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第一個作用,它讓消費者有了知情權,你買東西的時候,不但知道這個東西是哪個廠子出的,知道它有多重,也知道它所含有的成分是什麼。第二個作用,主要是對於生產企業的引導作用。因為有了營養標籤,所以生產企業在生產這個食品的時候,就要考慮它的成分,成分是要標上的,是要告知所有消費者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是引導企業不斷進行產品的優化升級的好措施。所以,這些年我們也做過很多次調查,百姓或者消費者在購買食物的時候,看標籤的人越來越多了,從標籤上獲得營養知識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成了一種常識。

目前,我們第二版的營養標籤的修訂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已經快兩年了,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初稿,這次修訂更加符合時代需要,包括「三減」的需要、人民大眾健康的需要。

另外,營養標籤為什麼在合理膳食當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買的東西很多都是包裝食品,在生活中佔了越來越多的比例。所以關於鹽、能量、糖、油,帶給我們的不但是對身體健康的直接影響,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一種飲食文化,讚揚辣的、鹹的、甜的、高能量的,這種影響會帶給你的孩子,這是代際傳遞,所以營養標籤承載著促進營養健康的作用,讓我們世世代代都能夠健康,這種飲食文化、營養文化能夠紮根在老百姓心中。

中國網記者

這次「健康中國行動」當中提出要全面推動實施國民營養計劃,這個國民營養計劃是2017年6月30日就已經發布並且實施了,到現在有兩年多的時間,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進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這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長

張志強

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民營養計劃》。今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國務院辦公廳的指導下,會同其他17個部門組成了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由此就啟動了國民營養計劃的全面貫徹實施工作。同時也制定了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的工作規則,每個部門都有每個部門的職責,我們要形成一個工作機制。而且向地方政府發文,要求地方成立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全面推行國民營養計劃工作。為了推動《計劃》的開展和工作落實,我委還牽頭組織制定了《國民營養計劃2019年重點工作》。在2019年重點工作安排中,全面考慮了《計劃》中七大策略、六大行動計劃的相關重點項目,從完善營養標準體系、增強營養服務能力、創新營養產業體系、推進營養扶貧等四個方面,明確了12項重點任務,61項具體工作,這些工作已經在全國全面展開了。

今年是我們貫徹實施國民營養計劃這項工作夯實基礎、拓展體系、完善格局的攻堅期,各相關部門和地方都從以下四個方面全面推動落實計劃的重點工作,就是剛才提到的2019年的重點工作。

一是在制定標準方面,剛才大家談得比較多的,關於營養標籤標準,這就是我們要制定的健康餐廳、健康食堂、集體供餐營養操作規範等,還有各類人群,包括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疾病人群、老年人群的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與評價的標準,整套標準今年都全面展開了。

二是增強了營養能力體系的建設。除了剛才說的建立各級各地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還在落實《國民營養計劃》提出的要在全國創建3到5個區域性營養創新平台和20-30個省部級營養專項重點實驗室方面做了嘗試。

三是創新營養產業體系。我們現在已經會同食品產業方面的行業協會,包括主管部門,在產業營養轉型方面作了一些部署,當然更多的是企業主動按照《國民營養計劃》,特別是這次《健康中國行動》提出了產業轉型的安排。所以廣大的企業,目前整套措施實施以後,都在拿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做好產品的轉型,不斷實現「三減」。

四是推進營養扶貧攻堅。將營養干預納入健康扶貧工作。

總的來說,今年是我們全面貫徹實施《國民營養計劃》非常重要的一年、非常關鍵的一年。緊接著,我們準備在今年10月之前,再研究下一步《國民營養計劃》貫徹實施的其他相關工作,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得到媒體的支持。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網記者

之前有記者提到過,合理膳食專項行動提到在幼兒園、醫院、學校等集體單位配備營養師,在社區配備營養指導員,這個營養師和營養指導員具體由什麼樣的人來擔任?他們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開展工作?會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嗎?謝謝。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

楊月欣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營養師」在國際上是個非常成熟的職業,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營養學會在三年前就開始了註冊營養師的工作,註冊營養師需要具有營養及相關專業的本科學歷,完成相關的課程學習,並在指導下實踐學習一年。再經過考試,考試通過了是註冊營養師,通過率比較低,差不多30%的樣子,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營養和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營養指導員不同,剛才說營養師大部分在醫院營養科、婦幼保健院等這樣的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營養指導員是這次提出的新詞,主要在社區里。我們希望營養指導員是有營養學和醫學背景的,有實踐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經過一定的培訓,有膳食營養知識和技能,能夠提供營養教育、膳食指導和均衡營養指導,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比如,嬰幼兒的輔食怎麼做,一天吃多少,營養指導員應該知道;比如,糖尿病病人,不能只是說用餐的一些基本原則,還需要設計專門的食譜;比如,高血壓病人的低鈉飲食應該是怎樣的,運動應該怎樣配合,這些應該都是營養指導員親自陪練。

目前營養指導員也得到了大家很好的響應。中國營養學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探索營養指導員的培養工作,今年初至今,已經先期探索舉辦了兩次營養指導員師資培訓,發現大家很感興趣。因為合理膳食這類事,它還真不像醫生開藥、開刀,這是要教給每個人,需要每個人自己做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改變,需要持續跟進。所以營養指導員這個名字,也是希望像陪練一樣,為社區居民服務,教給大家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特別是合理膳食、飲食指導方面。另一方面,現在信息的來源非常複雜化或者多元化,大家都依賴於網路的指導,我們希望建立營養指導員這樣一支專業的科普、教育隊伍,他們的指導應該是一致的、專業化的。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謝謝你提的這個問題。我們這次行動,就是要把過去一些地方的經驗寫入這次行動當中,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去研究、去做,所以也希望媒體關注、採訪這個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合理膳食說了這麼多年,還是有很多地方不落地,我們能不能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營養指導員培訓、工作、管理的計劃,是我們行動實施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我通報一下,周五下午發布全民健身行動有關內容,請大家留意通知。今天的發布會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 || 健康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多照鏡子,這些疾病徵兆全能提早發現,趕緊去照照!
這才是孩子上學最好的交通方式,不想讓孩子變胖就這樣做!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