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今天聽到最好笑的笑話是:周杰倫不是頂流

今天聽到最好笑的笑話是:周杰倫不是頂流

昨晚刷論壇看到一個帖子,我差點笑到失眠。

樓主真誠發問: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

這當然招來網友們嘲諷,可憐這位小朋友還在努力解釋:別罵我,我真的不懂,粉絲不用掄數據嗎?……

最後小朋友被罵到註銷賬號,有點慘。

朋友,堅強點,放下那些刷流量的執念,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更美好。

小粉絲的小世界裡,

哥哥和數據是唯一

站在這位樓主小朋友的角度看,TA是有邏輯的:

愛豆沒數據就沒流量,沒流量怎麼可能得到資源呢?沒流量還那麼多人看演唱會,不可思議。

典型的掉進「粉絲經濟」坑裡中毒太深了。

之前我們也講過05超女帶來的「粉絲經濟」:

《超級女聲》只是加了一個簡訊投票通道,加上來回撕扯的pk增加戲劇感,就大大提升了觀眾們的參與度。

這還沒完,選手出道後有產出,粉絲也要follow。

當時幾大電商都有銷量榜,粉絲都不願意自家愛豆排名落後,瘋狂草起專輯銷量。2007年,張傑粉絲完成了漂亮的一擊,把剛參加完快男的他送上某書商網站年度音樂暢銷榜第一名。

有了這基礎經驗後,現在的選秀節目和粉絲們再操作起這流程也很得心應手。

節目先讓粉絲pick喜歡的選手,人氣選手c位出道後,自然有品牌找上門來,這時數據粉氪金粉都不能輸,一定要穩住愛豆的人氣地位,以保愛豆後續有更多資源找上門。

如果愛豆不是c位出道,那也不能鬆懈,網上有各種資源榜單,都是要刷的,為愛豆搶資源

愛豆上雜誌,買還不夠,要的是「秒切」。

就是瞬間售罄的意思

以前白送給大家都懶得看的廣告,粉絲還得完成任務才能看。

新手入坑也沒關係,有各類應援站目標精準、貼心指導,只要照做就行了。

所以真的有一批年輕粉絲,他們接觸到的就是這麼一個小世界——

「別家數據那麼高,我們怎麼能輸?」

「哥哥只剩下我們了,不能停下來啊!」

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愛豆隨時會掉流量的危機感,而只要「做點什麼」就能幫愛豆穩住江山,還有什麼好say no的呢,做就是了。

可沒想到,還有人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隨便碾壓一切,這題對只會拿任務做作業的粉絲來說顯然超綱了。

打投打榜控評,他們早就玩過了

太陽底下沒什麼新鮮事,飯圈也不是新事物。

當年李白都曾記下民間為韓愈打call的call本——「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到民國時期,梅蘭芳大師也有自己的後援會章程,按時召開例會,還舉辦論壇。另有知名媒體人作為筆杆子,在報社、雜誌、梨園等處完成「打投」和「控評」。

甚至老闆們狀態不好,台下觀眾還會用call聲轉移注意力,避免場子砸掉……

粉絲昵稱「梅黨」

發帖小朋友所認知的「打榜」,也是貴圈傳統媒體和前輩們玩膩了的把戲。

拿大家熟悉的TVB來說,從1981年起,TVB就有一個名為《勁歌金曲》的節目。

全稱Jade Solid Gold,可比古巨基的歌《勁歌金曲》歷史悠久得多,至今還在播出,算是全球最長壽的華語類音樂節目了

這節目最開始就是做打歌平台,播MV和讓歌手唱歌、做訪談,不管你是樂壇小萌新還是老前輩,出新專輯要安利主打歌,都得來上節目。

後來節目越做越大,辦起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之後又搭配了專門有投票、積分和統計冠軍歌曲的《勁歌金榜》,大大提升了觀眾的參與度和歌手之間的競爭戲碼。

20%公眾投票,20%大會評審投票,60%無線音樂統籌委員會投票,和《樂隊的夏天》配置很像對不對?只是比例不同

但也因為TVB票數不公開,導致黑幕疑雲重重。當年鬧最大的,要數譚詠麟的「買獎」事件。

有傳他以和TVB續約為條件,拿下了原本屬於張國榮的獎。

這令譚張粉絲進入勢成水火階段,兩方迅速撕x成大型,據說還有粉絲一言不合和對家大打出手。

到1988年,譚詠麟突然在頒獎典禮上宣布不再拿獎,據說就是和「買獎」傳言有關。

後來這節目公信力直線下降,則是2011年林峰三連霸獲得「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獎」,當時我還以為電視壞了在重播……

而周杰倫所處的華語流行音樂黃金期,也有各種唱片銷量榜單,還衍生出打榜的黑暗勢力——「買榜」。

簡單給年輕粉絲介紹一下,當年台灣省有一位「天后」推手陳澤杉,早年開掛般地為華納開闢出那英、鄭秀文、蕭亞軒、孫燕姿、張惠妹的「天后宮」局面。

之後他過檔EMI,蔡依林、孫燕姿、張惠妹三大天后又繼續跟隨他,他也樂得在各位天后身上加大預算狂砸宣傳,旗下藝人專輯一出,紛紛在音樂榜上名列前茅。

陳澤杉炒糊了的幺蛾子也不少,「埃及事件」成為孫燕姿的黑歷史

結果2007年底,周杰倫直接踢爆陳澤杉為蔡依林「買榜」。

連懟兩次,第二次還爆粗。

來源:搜狐娛樂

誤傷蔡依林,周董倒說了,和她依然是好朋友,如果「她聰明就會懂」,基本把陳澤杉蓋章得死死的。

來源:搜狐娛樂

這事導致陳澤杉身心事業嚴重受創,後來他倒在採訪中承認周杰倫說得對,稱他只是說出了唱片的生態。

買榜是因為有新人想炒作,為保住天后的神級地位,他也不得不去買榜。

來源:南都娛樂

這種戲碼是不是看著很熟悉?打榜、買榜、草流量、飯圈撕x……大觸們玩起來可是天天能上熱搜的程度。

雖說也是順應貴圈生態鏈,但無論譚詠麟疑似「買獎」還是周杰倫怒懟「買榜」, 至少能看到當事人和粉絲對於「流量摻水」都是恥辱的——可不像現在這般約定俗成

周董還不怕質疑,霸氣側漏公開專輯出貨量:

首批亞洲市場出貨一百多萬張。

最終這張專輯全亞洲賣出兩百萬。

不知道流量粉們敢面對愛豆們的「脫水數據」嗎?

國民明星和流量,有什麼區別?

說到底,流量和真正的國民明星之間是有一條馬里亞納海溝的,他們的粉絲之間也是。

現在許多小朋友接觸貴圈太晚,沒有經歷過那個接近「自然流量」的時代,其實過去上千年里「飯圈」的核心始終是作品,所謂「流量」只是它的副產品之一。

不僅小粉絲不懂「飯圈」,對「流量」的理解也不相同。

譬如「譚張之爭」或周杰倫時代,流量的表現形式大概是白金唱片銷量,是萬人演唱會連開二十場仍場場爆滿,是票房或收視率保障……

那時的數據,是基於作品建設的,周杰倫的《依然范特西》全亞洲賣出300萬,因為他這張專輯製作真的優秀。

可我們今天談的「流量」,更像是某平台上的一個人氣榜。

流量的好處是簡潔直觀,在數字經濟的時代里,人們可以更精準地掌握流量數據,也有更多的手段把它變現——只是今時今日,它已無法參考藝人和作品的本質價值。

舉個例子,這樣看還挺直觀

打個比方,《學貓叫》這歌流量再大10倍,也就算個MBA案例,和藝術沒有一毛錢關係。

可以參考流量,可以重視流量,但如果「唯流量」,那必然會被反噬。

而且,如今飯圈的玩法和從前所有時代都不同了。

有人通過商業系統發現了流量的「漏洞」,點贊轉發都能作假。

大家都約定俗成,就像陳澤杉說的那樣,有一個人開始作假了,其他人也要跟著作假……

畢竟創造好作品太難了,如果能跳過「作品」直接擁有流量,不就可以賺快錢了嗎?

流量可以從人設來,可以從曝光率來,可以從水軍來,甚至可以直接買……唯獨從作品中來最慢也最艱難。

尚雯婕曾自爆行業秘密

以前的粉絲給路人安利周杰倫,可以告訴對方:「周杰倫的歌很好聽」。

但流量粉安利愛豆,只能說:「我哥的數據很能打。」因為流量們有的國民度不夠有的實力不足,要誇也只能往顏值或數據誇誇了。

最終,沒作品的愛豆只能販賣顏值和人設這種快消品,容顏會老,人設會倒、情懷也會消散,那一天愛豆能留下什麼呢?

周杰倫不需要刷流量,而愛豆們必須刷,這就是區別。

E姐結語

其實國民明星和流量的區別,我想飯圈未必就完全不知道。

藉助信息技術,粉絲和他們的「愛豆」之間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強聯繫。飯圈不再圈地自萌,不再是接受和追捧偶像,而是參與制造偶像——他們維護偶像的人設、研究經濟公司的策略優劣、參與制造數據,甚至不斷手撕經紀人。

可與此同時,他們對愛豆的喜愛是基於一種「我願意」的弱邏輯。

我喜歡這愛豆不是因為某種藝能,而是因為羈絆,粉絲參與了偶像的製造過程。有個概念叫「養成」,粉絲參與制造偶像,而資本參與「養成」粉絲。

所謂羈絆,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養成的結果。

我認為這個結果並不好。有時我們會覺得有一部分粉絲被「洗腦了」——愛豆作為他們的作品,需要揚長避短,流量能贏過周杰倫為什麼要比歌呢。

為什麼飯圈唯流量?因為多數時候愛豆只有流量,別無所長。「哥哥只有我們了」,還真是個事實……

這並不是好事,流量這個副產品被「扶正」以後,整個運作的模式是倒置的,反專業化的。

圈子的「唯流量」由資本助推,被粉絲響應,幾乎成為大勢,但這個模式不符合最基本的專業邏輯,沒有作品藝術價值作為基礎,所謂流量就是空中樓閣。

不斷強調流量概念,不正說明飯圈對自己的作品(愛豆)其實從來都不自信嗎?愛豆沒法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久而久之,粉絲也會覺得空虛。

我們還是誠摯地希望這種深度依託飯圈文化的偶像模式能夠「回調」。

當一時的「頂流」也許很風光,可是飯圈在創造「作品」的時候,難道不該有更高的追求么?

周杰倫絕不是一個古早的「流量明星」,他對華語流行音樂的影響已然超越時代,超乎「流量」概念之上,這是被時間證明了的。他所依靠的也不是「核心飯圈」,憑優秀的借作品,有更深厚的土壤可以供他發展。

十年之後,現在大多數「頂流」會被多少人記得,粉絲們其實心知肚明。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如何看待周杰倫流量數據低?

來評論區說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能E蓓子 的精彩文章:

女團成員參加街舞2被嫌棄?吳建豪痛快給毛巾證明實力
曾因酗酒鬧離婚,曹格老婆喊話:他只是叛逆期比較久

TAG:高能E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