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儲存,六大茶類共通的生死之門,無論白茶紅茶岩茶普洱茶!

儲存,六大茶類共通的生死之門,無論白茶紅茶岩茶普洱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看到一條留言,是在我們寫儲存的文章下面留的。

誇張了,在辦公室喝,或者兩三天保存不謹慎就壞了?那茶就不可能成為流行世界的飲料。起碼所謂福鼎白茶不行。

看完的第一感受是,這位仁兄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把我們文章里表達的「需要仔細認真儲存茶葉」這個概念,偷換成了「茶葉難以儲存」這個概念。

於是,他堂而皇之地得出了「難葉如果難以儲存,便不能廣為流傳於世界」這個結論。

他想說的是,茶葉是容易儲存的,茶葉可以隨便放,隨便存,不挑地點和工具。

他認為我們傳達的「茶葉需要認真儲存,是告訴大家茶葉難於儲存、儲存條件苛刻。」

這本身便歪曲了我們的觀點。

村姑陳一再強調儲存,強調取完茶葉之後,要及時把袋口紮緊;強調要用小茶葉罐子分裝平時喝的茶葉;強調不能頻繁去開大箱子取茶,以免茶葉跑氣與受潮......

這些,都是在強調,儲存茶葉,需要認真細緻,但如果把「認真細緻」四個字,就定位成「條件苛刻」的話,那麼,這世界上的任何一需要認真細緻來做好的事,豈不都成了「條件苛刻」的難辦之事了?

認真存茶,小心護茶,注意防潮防水,這是茶葉儲存的基本原則,也是愛茶之人的必修課。

如果忽略茶葉的保存與防潮,可以說,這就是個不愛茶的人。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同樣,你不愛茶,茶也不會用最好的滋味與狀態回報你。

《2》

走過幾大茶山之後,村姑陳愈發覺得,茶葉的儲存,真的是所有茶類集體具有的一大共性。

六大茶類里的所有茶葉,六大茶類里任何一類茶葉的茶農們,他們對茶葉的儲存,都有同樣的標準與要求。

那就是,離牆離地,密封儲存。

我去武夷山的時候,天心村、星村、蓮花峰、小竹林,無論是哪個茶農家裡,焙火過後的武夷岩茶,一律用厚塑料袋裝起來,用粗繩子綁緊袋口,再裝入紙箱里。

如果長期存放,紙箱的縫隙會用透明膠密密貼牢,不留一絲小口,不給水分一絲一毫進入的機會。

同時,茶農家裡會辟出一間倉庫——乾燥的、密封的、連窗戶也沒有的屋子,通常位於二樓或者三樓,四壁最好都是木板,地板也是木板,乾燥、不導熱、也防潮。

在這間倉庫里,平時門緊閉著,特別是霧大的天氣,即所謂的南風天,更是沒大事不開門。

有條件的,還要放一台抽濕機,嚴密控制房間的濕度。

如此嚴密的措施,只是為了茶葉能好好保存。

連平時來客人要喝的樣茶,茶農們也會提前包出來:稱一斤散茶,用小泡袋8克一泡地包起來,封口機上封好口子,放茶桌背後的柜子里。

有客人來了,就喝這小泡袋裡的茶。不用去開箱取茶。不必給水分製造入箱的機會。

一旦某一箱茶葉不小心受潮了,這箱茶便不賣了。封起來,下次焙火的時候,送進去烘一下水汽。

《3》

村姑陳去看普洱茶山的時候,老班章的茶農說,我們的茶,只有少量在山上,大量的,都在山下的倉庫。

他們有的人在山下有倉庫,有的人在山下有店鋪。每年做好的茶,除了賣掉的,大多數都運下山存放。

山區交通不便,山路崎嶇,運茶下山十分麻煩,為什麼還要這樣費心費力?

村姑陳十分不解。

茶農說,我們山上濕氣大,霧氣大,雨水多,不適合存放茶葉。運下山才可 以存更長更久。

我去看了他們山上的倉庫,臨時喝的茶,預備給拿貨的客人喝的茶,都放在山上的倉庫里。

就在家裡的一間房間,專門的。有的是木板房,取木板防潮之意。

做好的普洱生茶,都存在紙箱里,紙箱裡面是一層厚厚的塑料袋,茶就睡在塑料袋裡。袋口用繩子綁緊。箱子外面也用透明膠封起來。

看到茶農熟悉地開箱取茶準備泡給我喝的那個瞬間,村姑陳幾乎以為是回到了武夷山——一樣的木板房,一樣的紙箱,做好的茶同樣放在塑料袋裡,連袋口的繩子,顏色都一個樣。

咦,江湖上不是傳言,普洱茶隨便放,不用密封嗎?於是問茶農,你們普洱不是需要陳化嗎,越陳越香,為什麼還要密封這麼嚴實?

茶農大笑,普洱茶也怕潮的。也要離牆離地,密封儲存的。

末了他嚴肅地說一句,存不好的普洱茶,一股霉味,我不喜歡喝。

普洱茶的倉味,原來不是好味道,老班章的茶農又給我們上了一課。

《4》

而要論起茶葉儲存的嚴格與認真,福鼎白茶認了第二,便沒有人敢認第一了。

福鼎的茶農,是最注重茶葉的儲存的。

在普洱茶和武夷岩茶的兩層包裝之外,福鼎白茶儲存的時候還增加了一層鋁袋,號稱「三層包裝」。

這三層包裝,每一層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

紙箱是總防護官,負責防晒、防壓、防震、防水。

塑料袋是副官,負責防潮、防水、防蟲。

鋁袋是貼身侍從,負責隔熱、擋光。

有了它們仨豎起來的三道堅實屏障,白茶的儲存,就好像住進了全球連鎖的五星級酒店,24小時有貼心服務,吃得好睡得好。

想不陳化出優秀的品質,真的很難。

這種嚴實的包裝,若干年之後,茶葉的香氣和滋味,必定會更上一台階,香、水、韻,無一不全。

除此之外,福鼎的茶農,還注重存茶倉庫的溫度與濕度,溫度至少要控制在35度以下,濕度要在40-45左右,在這樣的環境里,白茶才會陳化出最佳的香氣與口感。

當然,並不是自己在家存茶,也要保持這樣專業的指標。

這是正規茶廠的指標,為的是存出最佳品質的白茶。

自己在家裡存白茶,只要保證茶葉不頻繁開箱,保證室內的溫度在常溫,濕度正常,茶葉不受潮,便足夠了。

《5》

其實,很多人對茶葉儲存的理解,是偏頗的。

每每看我們文章里強調儲存,便會有人來置疑,存茶真的要這麼麻煩嗎?

其實,離牆離地,避光密封,這只是最基本的儲存食物的條件罷了,何來麻煩一說?

我們存大米,不是也要離牆離地,避光密封嗎?如果不這樣,不小心進了水,米便會生蟲的。

儲存其它晒乾的糧食製品,比如黃豆、花生、綠豆、薏米,不是也都得這樣?都得密封,都得避光,都得用塑料袋兩三層套起來,再把口紮緊。否則便容易生蟲子。

除了這些跟茶葉極像的、也是晒乾密封起來的糧食之外,其它一些糧食製品,不也是需要密封避光的嗎?

比如自己家釀的米酒、白酒、或許醬油、醋,這些液體,也同樣需要避光密封保存,如果不這樣,如果不密封,隨便把蓋子打開,沒兩天,這酒就跑氣了、變味了、變酸了。這醋就揮發了,沒味道了。甚至還會有小飛蚊飛進去,製造出更多的小蟲子來。

老外喜歡的葡萄酒,儲存也極為講究。

要橡木桶,要放在地窖里,要恆溫。

茅台酒和郎酒,需要儲存在山上的天然山洞裡,用天然的氣候條件,陳化新酒,讓它變得更加好喝。

儲存上述物品,大家本能地就知道離牆離地,知道密封避光,而到了茶葉的儲存上,為什麼就嫌麻煩了呢?

說白了,只是因為上述物品,大部分都是生活必需品,它們進入我們的生活太久了,它們的習性,食用方法,儲存條件,世人早已耳熟能詳,閉目能誦,早已經習慣並適應了。

而茶葉,它們在現代人生活中,並不是生活必需品,有的茶甚至是奢侈品,所以,它的沖泡規則、品嘗方法、儲存要求,並不能為大多數人所熟悉和了解。

也就,不能為更多人所接受——認為茶葉需要密封避光防潮的人,認為茶葉敞口放幾天也沒事的人,便在此列。

幸好,這些對茶葉儲存方面的錯誤認知,並不會長久。

茶葉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並且是大舉進入。

不久的將來,也許就是一年兩年之後,當大多數人都習慣了茶葉的儲存條件和規則,便不會再有「麻煩說」一類的言論出現了——就像酒的儲存,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沒喝完的酒,一定要蓋緊蓋子,免得跑氣變酸。

到那時候,也許每家每戶,都建起了自己的存茶倉庫,並配上了空調,和抽濕機。

《6》

從前,離某一些茶類很遠,便道聽途說,認為某些茶類是不怕潮的,是喜歡水分的。

直到近距離接觸了,才突然發現,六大茶類,紅白黑青黃綠,都是講究儲存的,都是喜歡乾燥的。

都是需要避光密封,離牆離地的。

水,都是它們懼怕的殺手。

而乾爽的環境,才是它們的天堂。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煮白茶用哪種茶壺好?紫砂壺、陶壺、銀壺還是玻璃壺?
四個沖泡環節,一次性看夠,分享春白茶的正確泡法,不僅快出水!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