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報論見:從「創新孤島」上突圍

軍報論見:從「創新孤島」上突圍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杜善國

最近,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一次講座中提道,「孤島現象」的存在,是一個國家創新成果多而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產出不高的重要原因。破解科技創新效率低下的難題,需要從「創新孤島」上突圍。這番話引人深思,對於加強國防科技創新頗具啟示意義。

「孤島現象」源於物理學中的「孤島效應」,指的是在某個區域有電流通路卻沒有電流通過,引申為在大生態系統中的小系統之間沒有本該有的能量交換和有機物循環,卻因各子系統間缺乏聯通,導致整個系統效能難以實現。推而廣之,因科技管理機制不暢而影響創新合力形成,出現了「管理孤島」;因產學研創新資源配置低下導致供給不足,出現了「資源孤島」;因科技信息流通與利用不暢,出現了「信息孤島」……如此等等,制約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發揮,造成分散、封閉、碎片化、同質化競爭,影響了科技創新第一驅動力的實現。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匯聚各方才智,方能走得快、走得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攻關,先後有數十個部門、省市區和數百家工廠、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參與其中;載人航天工程,齊聚了國內多個地區的火箭發動機、飛船太陽帆板、電連接器;高鐵的自主研發,調集了數十家一流科研機構、院校的骨幹力量,匯聚了數十家骨幹企業的技術產品。正是發揚了眾志成城的精神,使創新系統中各個要素、諸多環節與外界緊密聯繫、無縫鏈接,我們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科技發展奇蹟。

國際軍事競爭,唯創新者勝,善協同者贏。加強國防科技創新,提高國防自主創新能力,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解決所有的技術創新難題。尤其是開展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的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創造,爭取彎道超車,實現從跟跑、並跑向領跑轉變,跨界融合、團隊協同、國際合作變得愈加重要。我們必須因勢利導,清除各種技術柵欄,打破技術壟斷,搞好技術需求、規劃、任務等方面的對接,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創新技術資源開放平台,最大限度實現共建共用共享。只有把更多的資料庫、運算力、技術匯聚在一起,形成更多的創新突破,才能搶佔國防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

科技創新不僅需要技術協同,更需要開門合作。在全球化、信息化、網路化發展的今天,創新要素更具開放性、流動性,閉門造車必然導致自毀前程。要善於「做減法」,降低門檻,打通壁壘,把最強的力量積聚起來共同干,讓不同領域互補成為常態,讓協同攻關成為風尚,形成「攻城拔寨」的強大合力。要勇於「架金橋」,擺脫部門利益和門戶之見,把「互相補台、互不拆台」作為不可違背的工作原則來恪守,撲下身子一起去啃「硬骨頭」,拿出真招共降「攔路虎」,形成相互促進的協同效應。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國防科技創新的目的在於應用,既要在實驗室里「開花」,更要在戰場上「結果」。當前,由於科技成果轉化存在風險較大、效果不高、銜接不暢等瓶頸問題,容易出現「成果多、應用少」的現象。破解這一「技術孤島」,一要「調槓桿」,堅持服務部隊、聚焦實戰,通過有針對性實施「質量體系」與「能戰指標」考核措施,將人、財、物更多地投放到對作戰體系貢獻率大的技術研發項目上來;二要「控過程」,強化作戰需求牽引,把作戰需求貫徹到技術研發始終,確保成果的實戰適用性;三要「接好軌」,採取以指揮作戰機構及其單元要素應用為紐帶聯結的產學研一體的組織形式,營造政策環境,促使研、試、用方各盡其能、各負其責,引導開發使用「一條龍」展開,從而實現技術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邊防很遠,國防很近
強軍呼喚「基層減負年」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