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最近好像開始流行起了「戒糖」,巧克力?No!蛋糕?No!奶糖?No!古人知道了一定會說:放著我來!因為他們要想吃點兒甜的,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最早的甜食:果實和蜂蜜

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先就在到處尋找甜食。甜食不僅好吃,還能夠迅速補充體力,是重要的熱量來源。所以人們想盡辦法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甜食,這時候的糖還是純天然的模樣——果實和蜂蜜。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歷經千辛萬苦,為了能夠天天嘗到甜味兒,人們開始種植果樹,養殖蜜蜂。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soogif

最積極的就是各路達官顯貴了,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培育果樹。光是詩經裡面,就提到了19種果實,但是他們把果樹都圍了起來。普通老百姓連見都見不到,想吃也只能等到特殊時期。

養殖蜜蜂就更難了。3000年前的甲骨文就提到了蜜,而家蜂蜜的出現要再等1300年。最主要的原因是蜜蜂自帶飛行技能,根本不聽指揮。抓不到不說,還容易被蟄。南宋的羅願最先記錄下控制蜜蜂的訣竅,擒賊先擒王,只要控制了蜂王,就能控制整個蜂群。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掌握養蜂技能之後,蜂蜜的產量就高多啦。河西走廊、秦嶺山脈、四川盆地都是主要的蜂蜜產地,長安出售的蜂蜜,已經能夠達到「白如凝酥」的品質了。

糖王甘蔗,橫空出世

在吃糖這件事上一路開掛的中國人,又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植物——甘蔗。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國產甘蔗最早只生長在嶺南地區。當地人發現,這種像竹子一樣的植物,能流出甜的汁液,便把甘蔗砍成段,拿來嚼著吃。楚辭里也寫過「胹鱉炮羔,有柘(zhè,通「蔗」)漿些」 。

飴,儲存糖的開始

但無論是果實、蜂蜜,還是甘蔗,當時的人們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儲存方法。為了吃口甜的,忙活得筋疲力盡的先民們,開始尋找耐儲存的糖。這時候他們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穀子發芽後是甜的。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農民不捨得丟掉受潮發芽的穀子,就拿來加水煮著吃,結果發現湯汁意外的甘甜。於是,他們開始有意地讓穀子發芽,煮熟後濾掉渣滓,曝晒或熬煮濃縮。

從此,飴誕生了。山東的高粱飴,就是這種製糖法的「活化石」。由於當時的中國人主要居住在黃河流域,糧食以大、小麥為主。這種糖也被叫做麥芽糖,是北方最重要的糖類。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唐(糖)朝,進擊的製糖法

唐朝的時候,製糖技術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這得益於當時的朝貢貿易。

印度的摩揭陀國使團進京,為唐太宗獻上印度石蜜。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錄道,「唐太宗時,外國貢至。問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於是「唐太宗遣使至摩揭陀國,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可是雖然唐太宗派人學得印度石蜜的做法,但這種糖食用起來得先砸碎,並不方便。「遣糖使」再次出發,直接請了十個印度專家回來,直奔甘蔗產地,為皇帝做出了沙糖。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從沙塘到砂糖的美白記

唐朝雖然能夠產出石蜜和沙糖,但還有一個問題:不夠白!

蘇恭在《唐本草》里寫道,「沙糖,蜀地、西戎、江東亦有之。笮甘蔗汁煎成,紫色。」雖然也有蘇軾這種文藝青年把糖比作琥珀,以為「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但是人們還是希望給糖美美容。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嘉靖年間,一家糖局的房頂漏了個洞,屋子裡的糖漿落滿了泥水。想唱一首涼涼的糖匠突然發現紫色的糖漿被泥水淋成了白色。這個意外收穫,暴露了黃泥水吸附劑的屬性。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黃泥水淋法很快在全國流行起來,經過脫色的糖,變成了真正的「傻白甜」。至此,中國人才終於吃到白砂糖。

中國人的吃糖簡史

圖/網路

隨著製糖術的不斷進步,糖也由享受用的奢侈品,一步一步變成了生活必需品。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使糖變得不再稀罕。但今天你視如砒霜的,正是老祖宗們求之不得的蜜糖。

文丨伊森

參考資料丨季羨林《糖史》

李治寰《中國食糖史稿》

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本文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