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周杰倫數據差、張學友沒唱功?當年的傳奇是刷流量的粉圈不理解的

周杰倫數據差、張學友沒唱功?當年的傳奇是刷流量的粉圈不理解的

這兩天大概是飯圈和追星女孩們被非飯圈吃瓜群眾們討論的兩天~

先是17號的一條熱帖引發了熱議,一位來自豆瓣「自由吃瓜基地」的小朋友問「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

不少吃瓜群眾看到這帖子都驚呆了。

原以為這位小朋友是在開玩笑,結果人家是一本正經求問。

在她看來品牌請代言人看重的就是數據,小朋友真情實感認為對明星來說數據就是最重要的…..

一個帖子激起了千層浪,80後和90後的「老齡粉」雖然連超話在哪裡都不知道…..

但是為了周.奶茶仙子.小公舉.杰倫,活到老學到老,為了哥哥的明天,沖了!

下面請觀賞周杰倫粉絲們在學習之後搞起來的彩虹屁,一眼掃過去,完全是那種會讓領導喜歡的五彩斑斕的視覺衝擊力

千言萬語一句話,老夫聊發少年狂,左打榜,右控評,為了哥哥的明天,打開了飯圈新世界的大門……

然後今天上熱搜的汪涵老師,因為錄製《天天向上》,有王一博的粉絲喊「媽媽愛你」被汪涵訓斥,這位網友說被汪涵批「不知廉恥」…..

隨後現場錄音曝光,汪涵的原話是「大庭廣眾你們就不害臊嗎?怎麼了你們就媽媽就愛了,你們知道媽媽是什麼意思嗎?」,並沒有爆料之中所提的「不知廉恥」,但是這場關於粉絲該不該自稱是藝人的「媽媽」的爭議,再次引發了吃瓜路人對飯圈文化的討論

數據至上,飯圈亞文化價值觀對主流文化一次次的衝擊,飯圈層出不窮的迷惑語錄一次次讓人打出問號,如果汪涵老師連粉絲自稱是藝人的媽媽都覺得匪夷所思,那看到粉絲自稱「原地排卵」,會作何感受?

再比如,飯圈追星女孩認為「張學友被捧的太高了,明明唱功一般」…..我只能緩緩打出一個「?」

張學友:……

就連奧黛麗赫本在飯圈女孩眼裡也是「營銷出來的中國特供美人」…..我再次黑人問號臉。

還有去年《我不是葯神》大火的時候,兔區有追星女孩認為徐崢的粉絲超話只有22個人簽到,無人接機,微博轉贊評都不行,可見是「糊穿地心」,憑啥票房號召力這麼強大?

於是,一場網路狂歡開始了…..

帶著點行為藝術的逆襲飯圈,「叔圈101」在吃瓜群眾的嬉皮笑臉玩笑間誕生了

無論是去年為山爭哥哥打榜,還是昨天為杰倫小公舉學做數據,在粉圈亞文化對主流文化一次沒有硝煙的宣戰之後,每一次吃瓜群眾們帶著點兒嬉皮笑臉的逆襲粉圈行為藝術,其實就是對飯圈價值觀的厭惡、對粉絲經濟的抗拒。

但其實,飯圈和粉絲經濟從來就不是新鮮玩意兒。

早在公元1666年,當年的金陵城著名KOL,網紅作家李漁在獲得了喬姬和王姬之後,就開始進入當時的「娛樂圈」。

在金陵城秦淮河畔娛樂產業如此發達的當年,李漁讓這兩個「藝人」脫穎而出的方式就是先廣邀好友,利用自己當年的朋友圈關係,大搞粉絲經濟,再結合他自己改編的劇本,譬如《憐香伴》啊,《風箏誤》啊,大搞IP投資,成功將喬、王二姬培育成了當年的一代「天后」。

在他又簽約了大約40餘人之後,他又開始搞巡演。巡演也很講「粉絲經濟」,李老闆有自己的一套規矩:哪個粉絲給的錢多,「藝人」在唱的時候就露的越多,唱的更賣力,粉絲給的錢少,那就只隨便唱唱…..這還有一個學名叫「吃大戶」,意思就是粉絲「打投」的越多,李漁就帶著藝人在粉絲家裡巡演的時間越長,越賣力。

到了民國,對梨園的名角兒熱捧開始了有組織,有秩序的進行。

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在她的《梨園瑣憶》中寫過當年戲迷們成立的粉絲組織名稱:梅蘭芳的粉絲結為「梅社」, 尚小雲的叫「尚黨」、「醉雲社」,熱愛荀慧生的票友們,取的則是荀老闆早年的成名戲《白牡丹》中一個字,叫「白社」。

這些粉絲協會定章程,有規則,並且都還有「產糧太太」——每個協會裡都有能寫劇評,為自己偶像吹彩虹屁的劇評家。

粉絲「控評」起來也很厲害,比如譚富英在天津演《四郎探母》時,有一句調門兒死活上不去。譚老闆的粉絲就現場「控評」,鑼一響,等譚老闆要吊那一門兒時,粉絲就高喊叫彩,直接把現場其他觀眾的注意力給轉移了~

粉圈開撕也不是新鮮事情。

TVB之前播過一部劇叫《女人俱樂部》,非常真實反應了當年「譚張之爭」的時候,譚詠麟的粉絲和張國榮的粉絲為了偶像,能撕到什麼地步:劇里情節是在這個學校里大多數女孩都喜歡譚詠麟,甚至一個女生後來生孩子,還用譚詠麟的歌曲名給孩子取名。

劇里「譚張」的粉絲撕著,劇外,在這個電視劇播出後,還有張國榮的歌迷覺得劇中鋪天蓋地使用譚詠麟的歌曲,是在「抹黑」張國榮,簡直從劇中撕到了現實,當時香港網路上一片爭論……

就連今天上了熱搜的汪涵老師,自己在節目里就毫不諱言說過,當年自己是「絕對的張派」

「譚張」粉絲對撕,如果放到今天,絕對天天能上熱搜榜。這場持續多年的對撕,以戲劇性的一幕划下句號。在1988年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周潤發作為頒獎嘉賓當著上萬觀眾的面開玩笑說譚詠麟的獎項是不是作假了。而因為這番話,譚詠麟直接宣布退出了當晚的頒獎禮,並表示以後不會領取任何獎項,當時的輿論一度炒得沸沸揚揚。

所以,既然飯圈和粉絲經濟從來不是新鮮事情,為什麼到了如今,會出現越來越大的流行文化斷層現象?

引人深思的或許是這一代堅信「流量即是一切」,「數據就是世界」的邏輯。

文化圈層之間的懸殊,以代際衝突的形式出現。要知道代際衝突從來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代溝差異不是今天才有的情況,但當大眾輿情(非粉絲內部)有一種普遍的觀點,作品為王,商業的事要歸商業來看,當路人嘲笑粉圈只看重數據流量的時候,現在各家影視公司,各個品牌公司的投影幕上的PPT用以選擇的標準,依舊是這些數據。

所以,現在的流量明星比誰都在意粉絲做數據、打榜。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一些流量親自下場要求粉絲做數據的原因。

那些數據對於大眾路人們來說毫無意義,它是做給業內人士和投資商看的,它從側面證明了一個明星的商業價值,雖然它不一定是真的。

以前明星的商業價值,來自於他們的作品,有實力自然有商業價值,所以以前明星的「數據」是實打實能看到的

那麼現在呢?資金和資源搭建了流量明星的快捷上位通道。市場在拱他們出位,消費主義成了景觀社會的最佳傑作。

何為「景觀」?上世紀六十年代,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觀理論。

所謂「景觀」意在「奇觀」,它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本質與表現的分離。通俗點來說,景觀就是一種脫離本質的虛假,一種被資本構築的表象。

在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時代,明星的個人魅力是基本,作品是上位的階梯,而粉絲對明星的個人魅力和作品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影響力,所以,他們不會被局限在圈層中。

而現在呢?明星們「賣人設」,刷流量換資源,本質就在於景觀的塑造。以前的偶像明星,為了討好作為衣食父母的粉絲群體,還要勤練技藝,現在的「玩法」則是讓他們維繫好同粉絲之間的「供需關係」,討好資本大佬們即可。

本質是什麼,已經並不重要。

資本深諳這種需求,對流量追求到極致,「哥哥只有我們了」,「不刷數據哥哥要糊到地心了」,「不打榜,不刷超話排名,哥哥怎麼能接到代言呢?」

——這條無比順暢、無比高效的流量向資源轉化,這條成熟的流量穩固機制和上位路徑,就是市場邏輯和資本邏輯。

塑造好了景觀、捧紅了意象,就不缺那些追隨於景觀,沉迷於景觀的粉絲們心甘情願淪為「掄博女工」,淪為「打榜機器」,讓他們心甘情願說出「我追星又不花你的錢」。

相聲大師侯寶林臨終前說:「我的最大的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

今時不同往日。

資本才是明星的衣食父母。

當「資源」,「刷流量」,「蹭熱度」,「做數據」這些原本屬於飯圈亞文化的一切規則準則超出的追星的圈子,滲入到生活中,甚至變成很多人對生活中一切的解釋模板,成了思考模式和行為準則。

就好像那個問出「周杰倫不需要做數據」的年輕一代小朋友,在她的生活中,這一切景觀現象已經無所不包,它排擠掉了其他闡釋的可能性,原本的生活中應該有的非二元思維,被粉圈文化侵入,它磨平和摧毀一切。

我想起《樂隊的夏天》里張亞東的一段話,曾經多少人期待過2000,馬上明年就是2020年了,世界變化如此之快,不過是因為我們老了。

撰文:悠悠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全娛樂 的精彩文章:

「民選港姐」朱千雪與青梅竹馬結婚,真要退圈做Law界女神啦?
楊超越走紅毯牛仔裙只用299還包郵?造型師快出來挨打!

TAG:南都全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