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料證明,清初老上海地區的老百姓並不反感滿人髮型

史料證明,清初老上海地區的老百姓並不反感滿人髮型

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百度總給我推送《孝庄秘史》《太祖秘史》《格格要出嫁 》《獨步天下》《美人無淚》等以清朝初年為背景的電視劇的片段,我早上乏力的時候就點開看看,然後我看到下面的評論,普通的圍觀者則點評劇情,或評價下演員的演技等等。但是明粉不知道是號多,還是時間多,幾乎每段我看過的視頻都有明粉千篇一律謾罵滿清的言辭。

我想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我也不花時間複述了,想來大家都對他們的言辭非常熟悉了。

也許我對清代歷史有份執著,居然讓我了解到《閱世篇》這清初上海人寫的書。

閱世編,葉夢珠撰。葉夢珠,松江府上海縣人,生卒不詳。《閱世篇》中記有明崇禎七年(1634年)金伯固設塾於上海城南,葉夢珠前往就讀,葉時年十二歲(《金伯固先生》),可考知葉夢珠當生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另外葉夢珠所著《續編綏寇紀略》卷首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自序,而此書中亦有康熙三十幾年的紀事,表明作者康熙中葉尚在世,因此可以推知葉夢珠活到十七世紀。

清歷史瑣聞類掌故筆記,這部書共分天象、曆法、水利、災祥、田產、學校、禮樂、科舉、建設、士風、宦績、名節、門祚、賦稅、徭役、食貨、種植、錢法、冠服、內裝、文章、交際、宴會、師長、及門、釋道、居第、紀聞等二十八門。它主要涉及到明清之際以松江為中心的這一地區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風俗、人事各方面情況,記述頗稱詳備。它的體制雖為備纂輯府志時的採擇,而於治史者尤資參考。

這部書最引人注目的是有關明末清初的社會經濟資料。近人有關論著已多所徵引。這些資料的特點是,記載比較具體、議論比較乎實,非若一般「文人之筆」的空泛。其中田產、賦稅、食貨、徭役各門,對當時的社會經濟、人民負擔及民生狀況等都有細緻的記載。如卷二《田產》門及卷七《食貨》門記土地及米、布、柴、鹽、煙、茶、糖、肉、紙張、藥材、乾鮮果品、眼鏡、顧綉等生活必需品和手工藝品的價格都有詳備的記錄,並比較了各年價格的升降,來反映順、康時期土地與民生的變化狀況,實為它書所不及。又如卷六《賦稅》門論松江賦稅之重也很扼要明確。其中對明末清初煙草在上海的情況描寫得頗為詳細:煙葉,其初亦出閩中。予幼聞諸先大父云:『福建有煙,吸之可以醉人,號曰干酒』,然而此地絕無也。崇禎之季,邑城有彭姓者,不知其從何所得種,種之於本地,采其葉,陰乾之,遂有工其事者,細切為絲,為遠客販去,土人猶未敢嘗也。後奉上台頒示嚴禁,謂流寇食之,民間不許種植,商賈不得販賣,違者與通番等罪。彭遂為首告,幾致不測,種煙遂絕。順治初,軍中莫不用煙,一時販者輻輳,種者復廣,獲利亦倍,初價每斤一兩二三錢,其後已漸減。今價每斤不過一錢二三分,或僅錢許,此地種者鮮矣。

這段文字,記載了上海煙草傳入、煙絲製作、販賣以及禁煙的情況,為經濟史一段很有價值的資料。又如清初滿洲婦女的髮式以及漢人對其的仿效,可作為民俗學的資料:「順治初,見滿族婦女辮髮於額前,中分向後,纏頭如漢裝包頭之制,而架飾其上,京師效之,外省則未也。」吾吳世稱天下福地,平疇沃野千里,四時調勻,農業發達,魚米之鄉,民咸安樂。

大熱天讀明清筆記【閱世編】,乃上海人葉夢珠所撰,葉生於明季,至明亡時二十一歲,入清生活五十年。居職松江府。

所記一節甚詳,乃是明清更替、天下劇變之際,葉夢珠親身經歷家鄉松、吳大災,災況駭人聽聞,國祚如此,天亡我漢也!

「崇禎十四年辛已夏,亢旱,蜚蝗蔽天,焦禾殺稼。郡守方公岳貢,聽訟贖鍰,俱責令捕蝗瘞之,動以數十百石計,蝗終不能盡。

是歲大飢。越明年春,壬午,有司各勸縉紳富室捐米煮粥,分地而給。饑民遠近響應,提攜襁負,絡繹不絕。甚者不及到廠而斃於路,或飽粥方歸而殞於途,道殣相望,嬰兒遺棄,婦女流離,有望門投止,無或收惜,而轉死於溝壑者。

(由蝗而起,顆粒無收。最是「有望門投止,無或收惜,而轉死於溝壑者。」慘絕人寰!)

是時白米石價五兩,豆麥稍差,糟糠秕稈,價亦驟貴。賓客過從,餉之一飯,便同盛宴。雇募工作,唯求一飽,不問牟麥,世風為之一變。

蓋松民貿利,半仰給於織紡。其如山左荒亂,中州糜爛,尤甚吾鄉。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布商裹足不至,松民唯有立而待斃耳。

加以軍興餉急,欠漕米一石,時須價銀五兩有奇。本邑無米,乞糴他境,莫不破家。(京畿軍事吃緊,關東累年用兵,松吳之民負擔沉重,雖大災亦不能稍減。)

、、、、、、

延至初夏,麥秋大稔,民慶更生,而疾疫大作,幾於比戶死亡相繼。

此予有生以來所見第一凶歲也。」

「賓客過從,餉之一飽,便同盛宴。」甚而「易子而食,析骸而炊」,松吳之地亘古未聞。此節乃發生於明廷將傾覆之際也,所謂「山左荒亂,中州糜爛」,竟未知江南災禍亦深。葉夢珠驚呼「此予有生以來所見第一凶歲也。」

又有明廷既亡,弘光稱帝於南京(史稱南明),小朝廷全無鼎定復興之氣象,凶災居然復臨松、吳。

且再讀下一節:

「十七年甲申六月,邑城有物如猴,輒向人家竊食,逐之即不見,或一家一日數至,或數家同日同時各至,於是同相震響以驚走之,金竹之聲相聞者,數日不絕。(奇怪!)

未幾。嘉定縣有黠奴聚黨,向家長索還身契,稍遲則搶掠焚劫。逼辱隨至。延及海上,凡被猴之家,往往受奴僕之禍。(更奇!似猴子在導引階級鬥爭。)

時弘光稱帝於南都。六月,亢旱。直至冬至不雨,井汲俱竭。除浦潮而外,其餘支流盡涸,舟楫斷絕,陸行者假道河中,遂成坦途,爭水釁者,往往鬥毆成訟,其後各從池底鑿井深一二丈,方得咸濁之水,澄而炊飲。甚有隨鑿隨涸,終不得泉者。(人各為生存而奮鬥)

令君彭公報荒疏中,有「米價貴,水價倍貴,飢欲死,渴更欲死」二語。蓋實事也。商旅不行,物價騰涌。(地方還是明長官,此疏報南京小朝廷。)

至十二月,始得一雨連日,方快霑足,而民已困憊矣。」(足足半年不雨,一雨連日,終算舒一口氣,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這段文章則說明作者對老百姓的同情,也說明清軍攻下弘光小朝廷之前老百姓已經困苦不堪,生者不多了。

的確如我之前所言,明末老百姓不全是清廷殺害的。清廷並不是唯一的兇手。因此我們不想再說明粉的壞話,希望明粉下次評論清朝初期的電視劇的時候,能尊客觀事實,不要粉明過度。我想過度粉明對身體不具備好處吧,

很多戒色吧的人說過度手淫有害,那麼過度粉明對身體的破壞也不小,希望能戒之。

清廷肯定有錯誤才會有人不滿意而造反, 但是部分極端明粉的做法,並不是幫助漢族人完善人格而是挑撥離間。

但是清廷的錯誤不應該由現代的滿族人背鍋,也不應該由電視劇的出品方背鍋。我認為我們曾經看的清裝劇還好,雖然明朝的軍閥和林丹汗是男主角的敵人,但是並不是黑漢族黑蒙古族。至少袁崇煥,盧象升等都是保持正面形象。太祖秘史裡面李成梁也很客觀,尼堪外蘭反派,但尼堪外蘭的女兒卻是正派。皇太極和代善沒有少黑。話就這麼多了。美人無淚裡面庄妃的母親,皇太極的貴妃,小舅子都是反派 大玉兒傳奇裡面多爾袞入關前真善良但入關後也惹了彌天大禍。被順治和孝庄太后譴責。

但事實上娜木鐘和孝庄太后的母親是不是反派我們暫時也不了解。

作者蜻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網路傳媒對當代滿族文化傳承的影響
「滿漢全席」傳承中的大智慧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