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的建築技術,在鋼筋混凝土發明前,絕對是領先世界的不傳絕學,依靠手工藝人的口傳心授,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如今不少地方還有歷史遺存,當我們參觀名勝古迹,登上樓台殿宇,無不為古人的精湛技藝所折服。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據文獻記載以及一些資料,古往今來,歷朝歷代,上至皇帝王侯,下到州官縣府,都喜歡修建樓閣亭台。比如歷史著名的已經消失的秦朝的阿房宮,世界奇蹟之長城,現存最早最高的山西應縣木塔,三大石窟之甘肅敦煌石窟、山西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河北趙縣趙州橋,建築群落保存完整的帝王宮殿:北京故宮,以及一些名勝古迹地方的廟宇樓台,都是馳名中外的古代建築高超技藝的藝術結晶。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這些遺存樓宇,是我們得以管窺古代建築師技藝的一扇窗戶,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建築文化的變遷。上古以來,由於古時森林茂密,人數較少,古人對木、石、土就地取材,加上人們的智慧,建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不能不說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古代建築總體來說都是以木為主幹結構,輔助以磚瓦石。分為三層,下層用深挖夯土和砌石的方式,牢固地基,有的為了凸顯雄偉,因此地基可以夯築十幾米之高;中層用原木立柱,選材考究,配以柱石,上層用卯榫結構和中層連接在一起,採取層層疊疊的斗拱架構,在上面用瓦鋪面防水,輔助一些裝飾美觀器件。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古代建築之美,主要體現在整體結構的優美輪廓和變化多端的造型,其亭亭如蓋,飛檐翹角的屋頂,既起到排水防漏作用,又美輪美奐,兩千多年前的詩人們就曾經以「如翚斯飛」這樣的詩句來讚美樓宇。其造型多變,比如屋頂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等多種造型,布局嚴謹,建造有法,或莊嚴肅穆,或宏偉豪壯,或小巧玲瓏,或嫵媚飄逸,每棟建築就是一副精美的畫卷。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建築的實用性體現在結構體系科學,民間常說「牆倒屋不塌」,主要是因為,作為骨架的純木榫卯架構結合緊密,分散應力,外圍磚石只是一個修飾作用,並不起承重作用,因此抗震性非常強,如今遺存的最早最老的遼金建築:山西應縣木塔,67.31米高的純木塔身,沒有一根鐵釘,建造近一千年來,遭受五級以上地震十餘次,多次戰火洗鍊,上世紀曾遭受炮彈200餘發,如今依然聳立牢固,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而其竟然全是木製結構,遠超過其他兩塔。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建築布局一大特點就是坐北朝南,相互對稱。而現存的北京古建築群,就是一個代表,古代帝王講究坐北朝南,樓宇接天,一方面說明自己是真命天子,一方面從布局和採光上來說也很科學,而中軸線的作用,體現了中國人樸素的哲學觀:中庸,對稱,和諧、美觀。北京古建築群的布局都是依照中軸線鋪開建設,顯示出莊重威嚴。一般像樣的民居必定是坐北朝南,房屋結構一定是左右對稱。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建築之美還有一個就是色彩的運用以及裝飾物的雕琢。古代建築色彩限制很嚴,只有帝王才能用黃色,因此色調大多以「藍、綠、紅為主,間以墨、白、黃」(《營造法式》),一般北方民居多以青磚灰瓦為主色調,南方民居以白牆青瓦為主色調,都間以紅門綠窗作為點綴色彩。至於門窗的雕琢,影壁的特色,以及雕樑畫棟和屋頂的吻獸等級,無一不雋永尋味,精美異常。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古代建築就是一副精美的畫卷,一首詩歌的享受,雖經歷史變遷,但是其文化根底未變,一直流傳。然而隨著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中國建築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尤其是近幾十年,經過城市的不斷改造和建設,一些歷史悠久的古建築已經消失的無影無形,一些建築古迹也是支離破碎,在古建築保護和現代城市規划上,出現了一些偏差,如今的城市鄉村,變成了一個模樣,失去了靈性和活力。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建築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人們可以向更高的空間發展,但是發展的代價也造成了千篇一論,原先的一些建築美學被西方的抽象派打擊得體無完膚,飛檐亭台變成了奇形怪狀,青磚綠瓦變成了灰色的水泥,美麗的飛檐廊宇變成平面的游泳池。建築界向西方學習,都爭先恐後的要建世界第一高樓,在高度上你爭我趕,在設計上以怪、奇取勝,完全拋棄了我們賴以自豪的傳統審美觀,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成了鋼筋混凝土的森林,鄉村成了枯燥呆板的平面框架結構。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行走在如今的城市鄉村,觀看建築,只感覺到冰冷的氣息,沒有優美的韻律;四處可見的格子式的長方塊,很難尋找那美麗的飛檐角;顏色是清一色灰色,以及亮瞎眼睛的玻璃幕牆;曾經的雕樑畫棟,曾經的紅磚綠瓦,曾經的靜謐的四合院,曾經的悠閑地馬頭牆,如今只能在景點買票參觀,或者是遠郊僻壤才可難得一覓。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建築文化的演變,到了我們現代人手上,已經出現即將面臨失傳的危險,尤其是榫卯結構,現在能夠完全傳承技藝的又有多少人?而建築美學,那麼多的建築學院,那麼多的建築人才,我們在現代建築里又有幾棟能夠代表?

中國古建築——文化格局變遷的哀愁

我不反對學習西方技術,也不反對建築高樓大廈,更不會抱著老傳統不放,只是想提醒一下建築界人士,能否在設計的時候多考慮一些傳統建築文化的精華?而針對那些城市規劃人士,能否在古建築保護上多用點心?針對那些虛心學習的人才,能否除了建築技術,更要在民族文化保護上多吸取一些國外經驗?

圖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