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一個孩子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班裡的很多孩子都會紛紛模仿,爭相重複這個答案。

好朋友有的東西,自己也一定要有一個!孩子為什麼總想和別人一樣呢?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在5歲之後,會表現出明顯的隨大流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從眾心理。

難道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跑就那麼有趣嗎?這是真的!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

尋找團體歸屬感

每一個人都有安全的渴求,都需要歸屬感。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和一些同伴形成了關係較為親密的小圈子。和這些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們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當某個孩子表現得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往往會被當作「異類」,不受別的小朋友的歡迎。

因此,孩子會為了得到朋友們的認可而表現得和別人一樣。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積累生活經驗

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於很多問題還不能做出把握十足的判斷,於是,他們會相信那些小領導們,他們就是孩子們的偶像,會成為孩子們模仿的對象。

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不同,父母自身的態度不同,孩子的表現也會不一樣。

如果平時爸爸媽媽習慣於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做事,那麼這樣的孩子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傾向於受到能力強、經常受到表揚的同伴的暗示,而放棄自己的主張。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孩子和別人一樣好不好?

有助於孩子的社會交往

從眾心理是一個普遍現象。雖然它意味著要犧牲自己的獨立見解,但對於能和他人融洽相處來說,非常重要。

孩子的從眾心理是適應集體生活的必要手段,說明孩子已經意識到集體接納的重要性,並且願意犧牲個人意志來達到集體的要求,有助於孩子社會交往的順利進行。

可能會對獨立性有所影響

過度的從眾心理會抹殺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以外界的要求為標準,會導致孩子遇事缺乏主見。

也有的孩子,為了和同伴保持一致,得到團體的認可而產生攀比和屈從。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父母可以試試這樣做

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每當做父母的想為孩子安排事情之前,先壓抑一下自己的關切之心,來問一問孩子的想法,給孩子思考和做選擇的機會。

當孩子一時無法應對時,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討論,共同尋找辦法。

這樣孩子遇到問題才會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而不是依賴他人解決。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

和不同年齡的孩子玩,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和大年齡的孩子玩,可以學習他們的遊戲規則,模仿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一般來說孩子和大孩子玩,都會興沖沖地跟在後面。這對孩子們建立起良好的社交本領很有好處。

另外,也可以安排孩子和小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孩子就需要學著去組織、計劃和實施遊戲,並且還可以有機會關心小朋友。

給孩子提供當「孩子王」的機會,看他如何表現吧。

孩子做事總愛隨大流,但不等於沒主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