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年前,大清檔案館圍牆突然倒塌,竟然揭露了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多年前,大清檔案館圍牆突然倒塌,竟然揭露了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其能力更是不輸男兒。

孝庄太后在75歲高齡的時候病死於紫禁城,在臨死之前,她曾經再三叮囑自己的孫子康熙,讓他將自己安葬於孝陵附近,而不是葬在昭陵。也就是說:孝庄選擇死後,不與丈夫皇太極合葬。孝庄這樣的安葬方法,其實是不合規矩的,與大清皇家的喪葬制度相矛盾。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孝庄曾經改嫁的歷史,最終,使得其無法與第一任丈夫合葬在一起。至今,太后下嫁攝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議。

作為清朝後宮一個重要的花邊新聞,這樣的宮廷八卦已經被人們笑談了很多年。丈夫死了,妻子改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這事兒就算是發生在現在,也挺讓人難以啟齒的,更何況,在封建等級森嚴的帝王之家。但是,孝庄還真的就這麼做了,所以,對於她的勇氣,我們也是蠻佩服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孝庄改嫁的那些事兒。

記得以前電視上播過一部連續劇,講的就是關於孝庄的故事。在劇中,孝庄和多爾袞被描述成了一對痴男怨女,情真意切,情投意合,是一對難捨難分的痴心愛侶,由此,斷定他們之間是真愛,沒有錯了。但是,在現實的民間傳說中,他們二人的結合,無非是「色」與「利」的相互交換,是各取所需的「合作」罷了。

所以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現實的真相往往讓人難以置信,更加難以接受。

皇太極突然駕鶴西去之後,包括多爾袞在內的三位皇子手握兵權。這三位手持重兵的皇子,繼承皇位的呼聲最高,人們幾乎都認為,皇帝必然會在這三位皇子之中產生。那時候,孝庄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才不到七歲,根本不可能參與皇位的競爭,更別說小小年紀要做皇帝了,所以,大家根本就沒把這個小孩兒放在眼裡。

但是,作為心思縝密,善用手腕的孝庄,自然有辦法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於是,她利用多爾袞的支持,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皇帝的位置之上,成為了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順治皇帝。話說,皇太極死的時候,孝庄還很年輕,她的兒子登基之時,自己也就30歲上下,正是相貌姣好,身材綽約的年齡段兒,貌美如花的好年華。

而此時的多爾袞,也是正值壯年的小夥子,器宇軒昂,氣度非凡,所以,乾柴烈火,男男女女,郎有情,妾有意,這對叔嫂戀也就自然開始了。順治當了皇帝之後,多爾袞將自己的野心收斂起來,安心做了賢臣,輔佐皇上,並且,以「皇父攝政王」自居。一個「皇父」的稱呼,讓人們幾乎一致認為:孝庄太后肯定跟多爾袞有一腿,改嫁給他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後來,多爾袞在打獵的時候不慎從馬上跌落下來,受傷非常嚴重,最後,沒有治好,就這麼一命嗚呼了。

也就是在他死後沒多久,順治對其之前諸多的不敬行為一一定了罪名,其中,就包括自稱「皇父攝政王」的事,及「擅自跑進皇宮內院」等。然而,為什麼,順治一開始對於母親「改嫁」的事情沒有什麼意見,而是在多爾袞死後,跟他「翻起了舊賬」,並給他論罪處理了呢?

有學者認為:早年的順治,剛剛當上皇帝時候,年齡不大,對於朝政的把握,國家的治理都沒有太多的經驗和十足的把握,所以,需要像多爾袞這樣的人去輔助自己,以鞏固自己的統治,讓自己的皇位坐得更穩。所以,對於母親與叔叔之間的戀情選擇沉默,沒反對也沒有說什麼。

但是,後來隨著順治皇位坐穩了,大權盡在手中之後,從小受到儒家禮教教育的順治,自然認為叔嫂戀這件事情是不合規矩的。自覺恥辱的他,這才才治了多爾袞的罪,並且,不許將這段歷史寫入典籍當中。曾有人將太后嫁人的事兒寫成了一首詩: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

不過,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這首詩的作者張煌言是明朝的舊臣,這些詩句有可能是其痛恨清朝,而寫下的污衊之言,不能作為太后改嫁確有其事的佐證。說到這裡,如果上面的事情有可能是猜想,那麼,下面的這件事,則是給改嫁之說填了實錘。

話說,宣統初年,大清政府檔案館的圍牆突然倒塌了,檔案室的工作人員奉命檢查內部文件,看看這麼多資料是否因為這次事故而有所損壞,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作人員卻無意中查到了,順治年間太后嫁給皇父攝政王的詔書。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大家確定,孝庄是真的下嫁給了多爾袞,叔嫂之間本不該有的戀情還真的存在。這在當時想必也是爆炸性的新聞,要是換了現在,記者們肯定是背著長槍短炮,跑到紫禁城門口去拍照片,找素材,爭相報道去了。

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了,言歸正傳,讓我們回到前文中提到的合葬之事。

我覺得,即使孝庄改嫁給多爾袞的事兒是真的,那麼,也不見得就是孝庄臨終叮囑康熙不跟丈夫皇太極合葬的原因。因為,大家也知道,皇太極葬在瀋陽,而孝庄死於京城,不想合葬,也許是因為孝庄不想死後被運到遙遠的瀋陽,還要承受顛簸、舟車勞頓之苦。

所以,她寧願選擇與兒孫相伴,也沒有去跟丈夫同眠,這樣就近葬在了北京,其實,也是說得通的。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太后下嫁考實》、張煌言十首《建夷宮詞》、《東華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趙國曾如此的不可一世,為什麼會一戰回到解放前?有一個致命原因
南朝中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國家,結果,卻被一個庸才徹底敗干敗凈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