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結腸癌手術,選擇開腹還是微創?

結腸癌手術,選擇開腹還是微創?

結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結腸癌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R0切除)為主。結腸癌外科手術大體經歷了開腹手術腹腔鏡(輔助)手術機器人手術,主流術式有兩種,即日本學者提出的D3根治術和歐美國家流行的CME根治術。無論是開腹手術、腹腔鏡( 輔助) 手術,還是機器人手術,都應儘可能在已有設備下達到D3根治或CME根治標準。微創化手術是外科疾病治療的主流方向,結腸癌手術亦朝著微創化方向發展。

在我國,縣一級以上的醫院大多開展了結直腸癌的微創外科手術。目前我們還沒有官方的統計數字報道我國結直腸癌患者的微創手術在結直腸癌總體手術中的比例。應該說,微創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在我國已經普及,同時也是今後結直腸癌治療的方向。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全世界範圍內,各地的醫療機構,針對結直腸癌的外科手術,微創手術的比例也不盡相同。一項來自歐洲6國家的數據顯示,在2000~2014年間近11萬結直腸癌外科手術患者中,大多數接受的是開放結直腸癌根治手術。不同的國家資料顯示,接受了結直腸癌微創手術的比例多集中在7%~48%之間不等,而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結直腸癌微創手術比例已超過50%。

腹腔鏡(輔助)結腸癌根治術是目前結腸癌手術的主要術式之一,而機器人結腸癌根治術是腔鏡手術的進一步延伸與拓展,是當代科技水平的體現。

腹腔鏡技術在結腸癌手術中的應用

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在微創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第一,腹腔鏡腹壁戳孔小,相對於傳統開腹手術的大切口,對腹壁損傷更小,不僅能降低術後傷口感染風險,還不影響美觀。

第二,開腹手術需要頻繁腹腔內操作,術後腹腔併發症發生率明顯增加,而腹腔鏡操作可減少對腹腔臟器的人為牽拉和誤觸,對腹腔內臟器影響較小,術後排氣時間更短,患者恢復更快。

其手術費用並不比傳統開腹手術高。單孔腹腔鏡技術偶有醫院開展,雖然具有更好的微創效果,但由於視野更小、器械相互影響嚴重、操作相對困難等原因,並未大範圍開展。

隨著工業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手術機器人在結腸癌手術中的應用

目前,全球約有4000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而我國不足100台,與發達國家差距還較大。

機器人手術在腫瘤學和臨床結果方面與腔鏡手術相同,是可行的、安全的。但機器人手術對於狹窄盆腔內的操作更具優勢,可更好地保護直腸。由此可見,機器人手術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腔鏡技術的改良,是操作方式的改變,而非徹底的革新。

機器人手術技術優於腔鏡手術:

第一,機器人手術徹底解放了術者手術姿勢。

第二,機器人系統具有比腔鏡手術更大的視野。

第三,機器人手術技術難度並不比腔鏡手術高。

目前,機器人手術未能廣泛開展主要有3個原因。第一,費用高昂。第二,機器人機械臂活動範圍有限、力反饋缺失。這是機器人系統採取操作台而摒棄術者直接在患者身體上操作的主要弊端。第三,機器故障難以避免。手術機器人是比腔鏡更加精密、複雜的手術系統,因而故障更易發生。操作台或機械臂故障更易造成惡劣後果。

開腹手術

對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療,微創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開腹手術確實應逐漸退居幕後,處於輔助地位,但並不能因此而就將其摒棄。而且開腹手術絕非微創的對立面或絆腳石,反而在結直腸癌治療不斷微創化的過程中,開腹手術也要不斷創新, 需要不斷借鑒微創的理念, 與新科技結合,更好的還原嚴重侵犯的晚期腫瘤與周圍器官、血管的解剖關係,「透視疾病」,安全手術,精準治療。在微創時代的開腹手術既不可以簡單摒棄,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在創新的基礎之上,針對一些特殊情況,為微創保駕護航,在手術中守護最後一道防線,保證患者安全。

總結

微創是一種理念,而不僅僅是方式方法,是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減少手術對機體局部解剖和整體內環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的創傷、干擾和痛苦,達到生理和心理上最大限度加速康復的目標。微創理念絕不僅僅局限於手術方式,將腹腔鏡等同於微創,將開腹與微創對立,是片面的;為了微創而微創,更是錯誤的。如果不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勉強為之,盲目堅持不經選擇的腹腔鏡手術,可能會致加大手術難度、延長手術時間,這種導致患者額外創傷甚至影響手術安全性和腫瘤根治性的腹腔鏡手術,其實從根本上是與微創理念背道而馳的。只要是遵循結直腸癌的疾病特點,結合具體患者實際情況,從整體上對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做科學的規劃,開腹也好,腹腔鏡、機器人也罷,都只是一種手術技術,它們可以統一在微創理念之中,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和特點,為不同結直腸癌患者提供最合適的選擇。

來源:腹部頻道

消化界長期徵稿:原創稿件及特約作者招募!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界,海量專業知識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讓醫生輕易讀懂CT或MRI影像的新技術應用:胃腸道篇
呂賓教授:幽門螺桿菌根除後早期胃癌的識別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