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全唐詩》中最文不對題的一首詩,詩句很傷感,詩名卻讓人想笑

《全唐詩》中最文不對題的一首詩,詩句很傷感,詩名卻讓人想笑

眾所周知,古人的名字和我們現代人大不相同。

古代男子通常都有名和字,尤其是讀書人,混得比較好的文人還有號。

就像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古人不像我們現在稱名道姓,在古代,一般情況下,直呼人名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正如《儀禮·士冠禮》所言:「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但其實在唐朝,很多文人間有時也不稱字,而是「姓 家族排行」。

例如李白在家族排行十二,就有人稱其為「李十二」,杜甫就曾寫過《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劉禹錫排行二十八,人稱「劉二十八」,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便是寫給他的。

諸如此類的《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與元九書》……不勝枚舉。

曾經想過如果有人姓「王」,排行「八」,那不就悲劇了嗎?

後來在《全唐詩》中還真發現了這麼一位倒霉人物。

這首詩是詩人賈至寫給王姓友人的,正巧這個友人行八,於是便有了這個令人忍不住發笑的詩題:《巴陵夜別王八員外》,全詩如下: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其實這首送別詩寫得非常傷感,但是因為標題太過奇葩,所以讀後倒令人有種哭笑不得之感。

賈至對我們來講個比較陌生的詩人,他生於唐玄宗年間,卒於唐代宗年間,也曾經歷過安史之亂,歷任校書、單父尉、中書舍人,和王維、李白都有交情。

他曾給李白寫過《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而王維也曾給他寫過和詩《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李白和王維的交友圈真的是很類似,可惜他們卻一生沒有交集,實在令人費解。

這首詩是賈至被貶岳州,而好友王八員外被貶長沙時所寫,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詩歌顯得很是悲涼凄愴。

詩歌開頭兩句寫的是離別的季節和場景。

他在柳絮紛飛的季節里,離開了洛陽,一路長途跋涉,到了湖南已是梅花盛開的隆冬時節。

如今交通便利,從洛陽到湖南也不過是幾小時,而古代卻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可見山路之崎嶇難行。

難怪當時李白流放夜郎後,杜甫會寫下凄婉無比的《夢李白》「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詩人這裡以物候的變化來暗示時光的流逝,既點名了時間季節,又渲染了凄涼的氣氛。

柳絮無根,漫天紛飛,象徵無窮無盡的憂愁,就像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接下來的三四句寫的是一種人生感悟。

世間萬事萬物,無論是悲歡離合,還是盛衰榮辱,都如過眼雲煙,只有那依依的離別之情,像那浩渺的長江水,綿綿不絕。

黯然銷魂者,為別而已。

詩人和友人同時被貶,遭此劫難,看淡功名利祿,只是讓他無法釋懷的是和友人的分離。

一個「空」字,將他對友人的不舍卻又無可奈何的心境寫到了極致。

同是天涯淪落人,讓本是知己的二人更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

當年劉長卿也是如此,「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也許沒有什麼比和好友同遭厄運更令人心痛的了。

古人寫離別或者貶謫的詩詞不在少數,可很少能像這首一樣,將這二者合二為一。

遷謫之人送遷謫之人,更加添深了這離情別緒,讀來令人傷感。

雖然這首詩實名奇葩,但卻不失為一首離別佳作。

不知你怎麼評價這首詩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紫的詩詞之美 的精彩文章:

唐朝無名詩人一生孝順後母,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蘇軾為兒子寫的一首詩,道盡他對兒子的殷殷期望,後人卻不敢苟同

TAG:凱紫的詩詞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