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地惡霸當道,無人能管,皇帝無奈請出一大惡霸,此地瞬間清平

此地惡霸當道,無人能管,皇帝無奈請出一大惡霸,此地瞬間清平

人們知曉從而熟悉曹操,多是三國演義的功勞。但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實在不是什麼正面角色。羅貫中為尊劉貶曹,從方方面面抹黑曹操,美的說成丑的,丑的說成奇醜無比。總之,黑白顛倒,曹操是翻不過身來了。

但曹操在民間的形象是一回事,曹操本人的所作所為是另一回事。有良知的人不能自欺,也不可能抹殺曹操的功績分毫。曹操在陳留己吾起兵時,已將近三十歲,考慮到他那個年代,再考慮到他的出身(貴族),這個年齡他其實已經做過許多事了。像董卓,人們知道的他的那些事,都是他晚年的作為了,熟不知董卓年輕時,武藝不亞於呂布,豪氣也不輸給關張,只是他走錯了路,只能一錯再錯,烙在人心的,也自然只有他的不是了。

曹操年輕時,有這樣一件事,值得一書。當時,漢室衰退,奸臣當道,國難歲凶,四方擾攘。以十常侍為首的天下宦官集團,荼害皇統,又使蒼生飽受塗炭之苦。當時的曹操,還不到二十歲,他的形象,和我們今天認識的他,很不一樣。史載:

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盪無度。

當時的曹操,是一個地道的地痞流氓,是一位遊盪無度,惶惶不可終日的超級二代——倒不是說他壞——任何年代,像他這樣出身極好,家財巨億,本性又「好俠」之人,都是這樣。這樣的人,在二十歲到三十歲這個人生分水嶺的年紀,往往會分化走向兩條人生之路,有的,越來越壞,最後走上了邪惡之道;有的,則隨著年紀漸長,開始有了擔當。

曹操,自然是後者。

當時有一個國,叫做濟南國。濟南國中,有十幾個縣。由於本土惡霸土豪勢力極多,又極其霸道的互相傾軋,殘害百姓,致使這裡的治安和民生狀況,都極其凋敝。許多任官員都曾被派到這裡,無奈由於能力不夠,無法震懾這些惡霸。朝廷無法,只得起用一位大「惡霸」,以毒攻毒了。光和末年,朝廷徵辟曹操為濟南國國相,統攝濟南國十餘縣政事。

光和末,黃巾起。遷(曹操)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臟污狼藉。

曹操不愧為後一種公子哥的代表,逍遙起來非常快活,做起事來卻也雷厲風行。他新官上任,分分鐘就攘除奸凶,肅清混亂。

太祖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清。

曹操的手段非常兇狠,他上任後,立即將本地各種官員,罷免十分之八,然後禁止一切不合理的活動,致使奸凶之人和惡霸貴戚,四散逃竄,終於還給當地百姓一個太平生活。

當然,曹操這麼做,也是有代價的。不久後,朝廷對他給予了更大的期望,起用他為東郡太守(嗯,就是他脫離袁紹後起家的那個東郡),但曹操並沒有去,而是借口生病歸鄉了(沛國譙郡譙縣)。

久之,征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里。

按曹操的性格,和他二十歲舉孝廉為郎之後的行為,這顯然不合邏輯。朝廷給他陞官,他卻辭疾歸鄉,其中必有蹊蹺。我認為,是他在濟南相這個位置上的殺伐決斷過於乾脆,下手過狠,用功過猛,導致了一些負面事情發生。具體為何,不得而知,估計是得罪了什麼大人物,曹操思忖著,即便自己去了東郡,也會有很大阻力。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魏書》對曹操此時活動,有這樣一則記載:

先是大將軍竇武等謀誅宦官,反為所害。曹操上書靈帝,為陳禍福,靈帝不能用。是後政教日亂,多所摧毀,曹操知不可匡正,遂不復獻言。

這則記載,說明曹操當時經過許許多多的鬥爭和失敗,已徹底對東漢王朝失去了信心。此處不得不看出曹操果然是一位真英雄和真好漢:作為七尺男兒,在國家有難時,他能挺身而出,在崗位上儘力做些好事;在國家無法挽救時,他並沒有放棄天下黎民,而是親自起兵,擔當起了本該由朝廷擔當的職責,最後還沒有篡漢。

推而廣之,我們藉此機會,一併看看曹操在起兵前,在他以一位「漢臣」的身份行事前,都做過什麼。

曹操第一次走上仕途,是通過當時最慣常的「察舉制」上道的。二十歲時,曹操被舉為孝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這一職位,後來,又遷至頓丘令,征拜議郎。

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

所謂舉孝廉,是漢朝設立的一整套、從下到上推舉和任用官員的選拔制度。按照當時的規定,一個地區,每年都會由該地區負責選拔的官員,進行一次基於「孝廉」的推舉,推舉該地區的一位或幾位人物去做官。這些基於「孝廉」這一維度,被舉薦去做官的人,就算是被「舉孝廉」了。曹操的舉孝廉,就是這個意思。

舉孝廉後,朝廷先命被薦舉者,擔任一個較小的官職,歷練他們。如果他們在任期間表現優異,就有獲得升遷的可能。通常來說,在中央,舉孝廉者如果一路提拔,會歷經郎署、尚書、侍御史等職;在地方,則經歷令、長,以至刺史、郡守(國相)等職。

曹操舉孝廉後,歷任「郎」、「尉」、「令」和「議郎」,就是一套教科書式的升遷。曹操在這些崗位上都做了些什麼呢?我們以他遷「頓丘縣縣令」這一職位為例,略加探討。

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漢書·百官公卿表》

當時的一個縣,面積約一百平方里左右,大約是長寬各幾十公里的一片區域。在這樣一個面積區域里,就會設置一位(特殊情況,比如戰亂頻發地區,也會超過一位)縣令。「大縣置令,小縣置長」,所謂大縣,指人口稠密地區,小縣,則是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大縣和小縣的長官,雖然行政級別一樣,但大縣叫「縣令」,小縣叫「縣長」,曹操任頓丘縣縣令,可知他所在的頓丘縣,是一個大縣。

至於一縣之內人口多少,當時一般情況是,如果一縣之內,有一萬戶以上,則為大縣,設置縣令;一萬戶以下,則為小縣,設置縣長。曹操所在的頓丘縣,其戶當有一萬以上了。

當時的「一縣之令」,是被公認為天下最麻煩的官。

縣宰,親民之主,職事最煩。——《宋書·文帝紀》

傅琰為山陰縣縣令。賣針賣糖老姥爭團絲,來詣琰。琰不辨核,縛團絲於柱鞭之,密視有鐵屑,乃罰賣糖者。——《南齊書·傅琰傳》

連這種事都要事必躬親,可見縣令繁忙到了什麼程度。因此,曹操在頓丘縣當縣令時,天天就在處理縣裡各種大小繁雜的事物,沒少忙活。

東漢末年,由於天下大亂,朝廷也顧及不了地方許多了。許多事情,都由地方自主。縣令的兵權,日益加重。如此,便能在當時頻繁的暴亂中,進行自衛。

之後,曹操被朝廷徵辟為濟南相,然後又升遷為東郡太守,曹操沒去。再之後,朝廷又徵辟曹操為典軍校尉,此時,曹操第一次進入了中央擔任官職。接著,才是我們熟悉的——老闆三國演義的開端——曹操和袁紹協助大將軍何進,對抗十常侍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君良 的精彩文章:

關羽威震華夏,曹操無奈請出一位老將,竟打得關羽抱頭鼠竄
關羽死後1800年,一書記載顛覆歷史,學者:難怪關羽會失荊州

TAG:田君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