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最「客氣」的一首詩,平淡中見奇絕,跟高僧客氣都這麼無厘頭

李白最「客氣」的一首詩,平淡中見奇絕,跟高僧客氣都這麼無厘頭

唐代佛教盛行,高僧大德不斷湧現。大詩人中,許多人都雅好禮佛,其中王維對禪宗極有造詣,白居易、柳宗元、杜牧、賈島等大詩人也都與佛教結緣。就連詩仙也寫下過不少與佛有關的作品,比如最著名的《夜宿山寺》,其中「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金句,就是在山寺中所得。

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李白在尋訪高僧後,與其分別時所寫。這次李白登上的是廬山,住於寺廟中短短几天就與高僧結下了深厚友誼。在高僧面前,詩仙也突然變得謙遜而自醒。在李白眾多詩作中,這首詩並不出名,算得上很冷門,但是卻十分客氣。短短20字無一生僻,看似句句平淡卻越讀越有味道,可謂平淡中見奇絕,最後5個字更是盡顯詩仙本色。

《別東林寺僧》

唐代:李白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東林寺位於江西廬山,與陝西的香積寺同為凈土宗祖庭。李白一定十分喜歡廬山,不然怎會留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絕句。廬山讓李白流連的,又一定不僅僅是美景。透過這首《別東林寺僧》,不難想像,李白一定在這裡收穫了友誼,更收穫了佛法的智慧啟迪。

這首詩十分簡潔,五言四句二十字,但卻耐人尋味,蘊意無窮。「東林送客處」,開篇5個字點明作詩緣起。客是李白,主人是東林寺僧。李白尋訪東林寺,或為游賞,但更大的可能性在於前來參佛,拜謁高僧大德。而這一個晚上,詩人一定是興盡而返。東林是凈土宗祖庭,開山祖師是東晉高僧慧遠法師,為凈土的一代宗師,開源宗師。慧遠法師之後,廬山佛教長盛不衰。

第二句,「月出白猿啼」。時間已經是晚上,在山林之中,聽到猿聲啼鳴,更顯得山谷的清幽而冷冽,詩人用5個字寫盡。第三句,筆鋒一轉,但是詩人和前來送行的高僧,卻一路歡笑。說著笑著,居然已經在廬山道上走了很遠很遠。這其中一定有深厚的友誼,更有共同的旨趣。李白的慧根,在此可見一斑!一個能夠與高僧建立深厚友誼的人,沒有慧根和悟性,幾不可能。

全詩的點睛之筆是最後一句,「何煩過虎溪」可謂盡顯詩仙本色。所謂「過虎溪」,其實是東林祖師慧遠法師的一個典故。慧遠法師堅持修行和戒律,發誓一生腳跡不越廬山虎溪,以杜絕世間塵埃。前來送行的僧人作為慧遠法師的門人,自然也應該是以此為戒。

李白此話是為打趣對方,言下之意,就是請主人止步,不必太客氣了,要不然你就要破戒了哦。然而就是這麼一句打趣的話,卻玄妙無比,令人捧腹。在憋完前幾句後,這最後5個字詩仙終究還是改不了其風趣的本色,跟高僧客氣都這麼無厘頭。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詩美文 的精彩文章:

連皇帝也拜訪的人生贏家,用42字詮釋什麼是忍,全文只一個讀音
《全唐詩》最大男子主義的詩,來自詩王白居易,男人喜歡女人氣炸

TAG:美詩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