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三年,是白茶轉化的一道坎!

三年,是白茶轉化的一道坎!

白茶,

是人人都能喝的。

喝白茶,

可看作一場生活間隙的探索與發現,

充滿了驚喜與愉悅的印證,

茶葉年份、等級不同所帶來的變化,

越探求,就越是超越了單純的口舌滿足。了解更多白茶知識,可加本文作者交流:chaget

一來因為白茶易嘗而難懂,

二來白茶因年份變化而升華多變,

人們很難給白茶

貼上一個固有、鮮明、直觀的標籤。

但喝茶人與白茶的一經相遇,

其進程多半是「潤物無聲」。

試想,正因為人人都能喝,

即便你對白茶毫無興趣,

且從未將無法品味其中滋味視為損失,

面對一杯溫潤的茶湯,

也找不到任何「忌口」的理由。

白茶

而不恣意張揚,不代表毫無魅力。

白茶的魅力是潛藏的,

就像一張絢麗畫面的底色,

是需要通過「失去」來體驗的。

一個長期喝白茶的人,

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喜歡上白茶,

但是只要兩三日不再喝白茶,

「失去了」,才知道白茶在生活中的分量。

但追根究底,

如果用賦物以人性品格的東方視角去審視,

佔據了生活一隅的白茶,

在你眼中是擁有「正直之心」的君子,

還是姿容清雅的女子,

或是久歷沉浮的老者呢?

如果把所有的譬喻、比方都擺到面前,

形容的是否就是你眼前這杯茶呢?

想來你並不同意,

因為真正的體驗存乎一心,

是獨有、亦是私密。

在白茶的美學中,白茶與茶客互為註腳,

亦是繁複變化的茶,

與形形色色的人一種互文。

那麼是完全不同嗎?

白茶以草木之質,卻呈清正的真味,

人們難以避免地沉浸色香味氣和溫熱之中,

又不禁向著想像力轉移,

直到通往反覆品味之下的,

那條指向平和、清簡、向內的

智慧清明之路,

既相同、又不同,但這都不妨礙你,

做一個最熟悉白茶的人,

去聆聽那一杯杯白茶,波瀾起伏的「心事」。

經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題,這篇文章想要探討的內容,也是基於經驗的。

從2016年開始系統存白茶以來,我們注意到幾個有意思的現象,一是「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二是白茶的青味兒會在滿三年的時候基本褪去;三是白茶轉化的尷尬期。

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

關於這句大家耳熟能詳、傳播甚廣的論述,我們在福鼎還聽到了另外一個版本:「一年茶,三年好,七年少」。後者里的「好」字,應該不僅限於三年陳白茶的「藥性」(關於白茶的藥性,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且白茶藥性與茶性之爭,我們之前給出過自己的意見——白茶是不是葯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讓你少吃很多葯)。

這裡面還涉及到老白茶概念的界定。這也是行業里爭論很久的事情。三年說、五年說、七年說或者十年說,都有人在堅持。不過從品質表現來說,三年茶顯然還不能算作老白茶,但是也明顯不是新茶。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新茶青味兒的褪去。

三年茶,青味兒已經基本褪去

基於我們的經驗,新茶青味兒的消褪速度,跟倉儲、工藝都有很深的聯繫。相較而言,北方倉庫存的白茶,轉化會慢於南方,但是安全性要高於南方。在工藝方面,尤其是萎凋階段的工藝水平、是否足時,同樣很重要。

舉個例子來說,在天津我們曾經遇到一款2016年的春壽眉,當時基於直覺,看了干茶之後我們判斷青味兒應該還很重。結果真的是這樣。後來我們分析,這應該是萎凋過快導致的,而且做這款茶的時候天氣狀況並不好,進入萎凋階段之前,茶青的鮮靈度已經不足了。

這款茶之所以給我們留下這麼深的印象,是因為它啟發了我們對於「工藝對於轉化的影響」的理解。

尷尬期的時段,主要集中在哪裡?

再說一個經驗層面的故事。2017年我們組織過一次評茶團活動,其中有一款2015年的荒山特級白牡丹,結果在幾款樣茶中得分是最低的:甜度高,香氣、飽滿度在第四泡出現斷崖式下跌。

我們一度對這款茶有些失望,但是心裡同樣是滿滿的疑問,因為2016年喝這款茶的時候完全不是這樣的,而且又是在北方倉庫存儲的,不可能是倉儲的問題。最後,我們想到了一個問題——白茶轉化的尷尬期。

也是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是否正確,這款茶整體封箱一年半之後,也就是2018年再取出來品嘗,所有的數據都恢復正常了,而且還有些驚艷。

但是這一款茶是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在我們的經驗中,隨手就可以舉出一個反例:2018年土茶壽眉。這款壽眉的尷尬期出現在了成品的半年之後,持續到今年5月份,現在已經度過了那段非常尷尬的階段。這個反例,讓我們意識到,樹種的不同在轉化層面真的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即便是同一個產區、同一個廠家的不同品類。

三年,是白茶轉化的一道坎

無論是大眾認知的行業流行語,還是基於不同批次、不同年份、不同樹種的具體的產品經驗,三年的轉化時間,對於白茶來說都可以說是一道坎。有些茶會早一些過關,有些茶可能會晚一點,但是在這個階段,一款白茶能夠轉化出什麼樣的效果,已經大致可以做出框架性的判斷。

料子的好壞、工藝是否有重大缺陷、倉儲是否達標,在這個時候已經可以根據經驗找到答案了。一款白茶,是否適合長期存儲,請判斷!

「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口口相傳,使得白茶被許多茶客視為品飲或收藏的佳品。我們在購買時常聽到「白毫銀針」「白牡丹」「大白」,這些代表了白茶中的哪些品種呢?白茶的品種具體有哪些?哪個品種是最好的?這篇文章幫你一次性理清楚!

按照茶樹品種的不同,白茶可分「小白」「大白」和「水仙白」。采自菜茶的群體品種的鮮葉製成的茶品,稱為「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品種鮮葉製成的茶品,稱為「大白」;采自水仙品種的鮮葉製成的茶品,稱「水仙白」。

小菜茶

按照品種和採摘標準的不同,白茶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

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採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種的肥碩芽頭製成,其外形單芽肥碩,滿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為白茶等級中最高一級。

白毫銀針

白牡丹

白牡丹以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製成,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芽,形似花朵,葉張肥嫩,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白牡丹

貢眉

貢眉以菜茶茶樹的一芽二、三葉製成,毫心明顯,茸毫色白較多,干茶色澤灰綠,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

貢眉

壽眉

壽眉以菜茶的芽葉製成的白茶,形似長者的眉毛而得名,它在白茶中等級最低。貢眉和壽眉差別不大,區別在於貢眉的葉片較小,芽頭較多。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壽眉是建陽產區三級以下貢眉的統稱。後來,由於我國香港對於壽眉需求量增加,福鼎、政和等白茶產區也以三、四級白牡丹當做壽眉生產出口。同時,由於我國香港地區習慣把白茶統稱為壽眉,後來此稱呼便成為了商品名,並被白茶產區廣泛使用。

壽眉

看完此篇文章,相信大家應該對白茶的各個品種有了大致的了解。到底哪個白茶品種適合你,也許只有多喝,才能夠確定「對味」的那一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牡丹 的精彩文章:

沖泡技巧:福鼎白茶怎麼泡好喝

TAG:白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