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以虧損之名漲價,滴滴的路還能走多遠?

以虧損之名漲價,滴滴的路還能走多遠?

今天(7月18日),在滴滴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再次強調,「滴滴仍然是一家虧損的公司。」事實上,在此之前就有媒體曝出滴滴從2012至2018年上半年期間間,總虧損額高達390億元,按照程維的說法,如果到今天滴滴仍處於虧損狀態的話,滴滴總虧損額可能接近500億元。而與高額虧損似乎相互呼應的是,自2018年以來,滴滴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宣布漲價,最近遭受「收割」的城市是北京。

一方面不斷在各種場合強調「虧損」,一方面默默在全國各地推進漲價,滴滴如此巧妙的、邏輯無懈可擊的操作,被眾多網友們吐槽為「以虧損之名漲價」。

那到底滴滴宣布的虧損是真是假?水分又有多大呢?

很多人認為在滴滴運營的前期可能是虧損的,畢竟那時候滴滴不惜砸重金去補貼用戶和司機,從而進行圈地運動,壟斷市場,才有了今天的霸主地位,這段時間的虧損是真實的。但是隨著圈地運動的完成,滴滴幾乎擊潰了所有對手,成為市場當之無愧的巨無霸,隨後,滴滴一方面大幅降低了補貼的力度,及至完全取消,無論是對司機,還是對用戶;另一方面,滴滴提升對每一個訂單的分成抽佣,據說現在滴滴的抽佣比例已經高達30%。而與此同時,滴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漲價潮,從出行成本來看,很多地方大部分時候滴滴出行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傳統的計程車。

結合以上三方面來看,從滴滴完成圈地運動到今天這段期間,滴滴不可能是虧損的,最起碼滴滴出行業務獨立來看是不可能虧損的,因為滴滴出行的運作模式是典型的輕資產運作模式,最大的開銷就是人力成本和伺服器機房的運營成本,但這兩塊支出都是固定的,根本不可能造成如此巨額的虧損。

至於為什麼出現虧損,有行業人士分析稱,這可能是因為滴滴的投資行為所致。在公眾的印象裡面,滴滴是一家創業企業,前面幾年幾乎都是靠融資生存,其業務就是單一的出行業務,事實上,在不知不覺間,滴滴已經成為了一家投資巨頭企業。2018年8月底,滴滴系的兩家創業公司在廈門成立,這兩個公司從事股權投資和基金管理業務,很明顯,隨著滴滴不斷地融資和擴張業務,它的觸角已經伸向了投資領域。

細數一下,在過去幾年間,滴滴投資過的領域除了自己最熟悉的網約車領域外,還把觸角伸向了金融、汽車後市場、二手車、共享單車、網路安全、公交巴士、外賣、雲計算,甚至自動駕駛等領域。

而從當前來看,滴滴在投資領域的表現暫時看不出多大的亮點,大部分仍處於燒錢的狀態,而有一些則已經是肯定打了水漂,比如,滴滴在共享單車ofo上砸進去了3.7億美元,是ofo單一投資最大的股東,也註定成為最大的輸家,按當前ofo的發展態勢來看,滴滴這3.7億美元投資恐怕註定血本無歸。

在投資領域的「揮金如土」可能是造成滴滴虧損的主要原因,其次的話,還有分析師稱,滴滴高管的高額年薪也可能是財務報表的一個沉重的壓力。滴滴成立以後,從各大企業大量挖角,其中不乏一流投行的投資專家,這批人構成了滴滴的高管團隊,而要供養如此龐大的高管團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財務報表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壓力。

無論如何,既然滴滴官方宣稱自己仍處於虧損狀態,這其實是把自己置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都幾乎是壟斷了整個網約車市場了,還存在如此巨額的虧損,可見網約車這種商業模式和提高生產效率真是背道而馳,而這顯然跟滴滴一直宣稱的「通過科技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的理念是相違背的。

退一步講,哪怕滴滴真的虧損了,它就能隨意漲價嗎?公共出行領域關係民生,作為這個行業的領頭企業,其一舉一動都對整體行業的發展、對億萬出行的用戶產生影響。政府給你頒發了牌照,不光是讓你去賺錢,同時,你身上還肩負著為民生服務的責任。每每以虧損之名漲價,滴滴的路還能走多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了傷的白犀牛 的精彩文章:

三大運營商日賺4億很厲害?弱爆了,這三大銀行日賺21億!
又見三大運營商含淚聯合拆基站,基站危害論何時休?

TAG:悲了傷的白犀牛 |